收藏郎世宁字画知识之专业术语
康熙皇帝一生与西方传教士接触较多,他本人对西方的数学、天文、艺术都十分有兴趣。此时康熙帝已经是61岁的老人,郎世宁因为善于绘画而被康熙帝看中,成为宫廷画师。当然康熙帝聘请郎世宁做宫廷画师也有限制其传教的用意。康熙帝驾崩后,雍正帝继位。雍正帝对西方的科技没有兴趣,因而在华传教士大多处境艰难,但郎世宁等宫廷画师并未遭到迫害。郎世宁还受命教中国画家画西方的油画。雍正帝扩建圆明园后,郎世宁还在圆明园中完成了很多作品,颇受雍正帝赏识。乾隆帝在继位前就认识郎世宁,两人时常见面交流。乾隆帝继位后,郎世宁仍受到乾隆的重用,乾隆帝还经常前往郎世宁的画室看望他。乾隆帝将圆明园定为夏宫,郎世宁还成为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者之一,并一度掌管皇 家园林的工作。
在中国画中有投影在脸上,就会被认为不好看。所以郎世宁也把这种投影去掉。再比如眼窝深的,就会暗,他也会把它去掉。总之,郎世宁有很巧妙的方法来让西洋画与中国画结合起来,自成风格。所以他在当时很受欢迎,尤其是在宫廷里。
郎世宁画人物肖像画也是十分拿手的,他笔下的人物肖像逼真且富有传统艺术美感,设色艳丽而庄重,空间穿透力极强,画面布局眼睛,造型准确。
郎世宁在清内廷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创作了大量反映康雍乾三帝时期军事、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题材的院画,留下了近百件作品,并创造出融中西画法于一体的新体绘画。他在清代画坛及宫廷画院内占据着重要地位。
郎世宁的这种对绘画大胆的探索,西画中用融中西绘画技法于一炉,创造出了一种前 所 未 有的新的绘画方法和新的绘画格体,被大家称为郎世宁新体画,画中既有写实的画风,又有中国传统笔墨的趣味,两者相融合,达到了较高的绘画艺术水准,推动了中国花鸟画的向前发展。
郎世宁画马最是闻名。据说乾隆曾令人临摹了宋朝大画家、画马名师李公麟的《五马图》,与郎世宁画的马比较,结果认为郎世宁略胜一筹。郎世宁多次画马,以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完成于1728年的长卷《百骏图》最为闻名。
郎世宁并不是最 先将西方绘画介绍给中国的人。早在郎世宁出生之前的107年,他的同乡利玛窦传教士就公开向明万历皇帝进献了三幅天主教油画像。在中国人眼里,这些油画“脸之凸凹正视与生人不殊”,“眉目衣纹,如明镜涵影,踽踽欲动,其端严娟秀,中国画工无由措手”。但是,利玛窦只献画,不绘画,所以,郎世宁就成为了将西洋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加以参照糅合的“西洋画师第 一人”。也正因为此,他在异国他乡赢得了显赫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