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书悲欢涕泪多

读书悲欢涕泪多

谨以此文祭奠远去的祖父和父亲

——题记

读书,是从祖父开始对儿孙的期待,后来父亲当了老师,教育兄弟姐妹和儿女读书,则成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祖父乃目不识丁之一介农夫,家境并不宽裕,那他为何坚定执着地让儿女都读书呢?

祖父幼年,我们尚是小康人家,但不幸接踵而至,三岁父丧,五岁母亡,和比其大两岁的姐姐顿时成为弧儿,遗留的家产分给四位伯叔,姐弟俩分别寄养于伯叔家。到了上学的年龄,和祖父年纪相若的兄弟都背上书包上了学堂,可当祖父哭着要去读书时,忠厚老实的奶奶抱着孙子涕泪横流,一位狠心的婶子责骂道:“去哭你那晒尸骨的父母吧!读书,做梦呢!”这一情景,像一把刀深深地扎在祖父的幼小心灵。后来,祖父经过打短工、当长工,做上门女婿那十多年艰辛煎熬的岁月,又回来自立门户。一个麦子登场的季节,祖父正在场上赶牛拉磙子打麦,邮差送来一封信,他只好将牛停下,拿着信请读过书的兄弟看。谁知当他再回来时,牛已把磙子拉进牛汪塘,正自在地享受水的凉快。祖父又气又急,请了几个男子汉,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石磙从又脏又臭的牛汪塘里拉出来。之后心里感伤,要是自己读上书,会有这样的事吗?遂暗下决心,日子再苦,也要让儿子读书!那时的父亲才刚会咿呀。

发誓让儿子读书识字,对一个农民来说,不能不说是很高的见识和智慧,而对祖父来说,更多的是对自己人生中缺憾的补偿。祖父聪明,尽管一字不识,但三国、水浒都讲得头头是道。桃园三结义,孔明借东风,截江夺阿斗,以及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故事我都是听祖父讲的。水浒传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信口讲来,如数家珍。据说有一天晚上,族长沈蘭亭和胸有文墨的沈锡甲为诉状上的措词在商量,怎么样的表达更有利,一时斟酌举笔不定。这时睡在一边床上的祖父爬起来,对正在犹豫的二位说,我看这样是不是行。如此如此,经祖父一说,二人茅塞顿开,族长大腿一拍,“可惜锡进没有念书,要是念书一准是个人才啊!”

父亲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祖父便把他送进东庄孙家的私塾。上学时,奶奶想给父亲做套新衣服,祖父硬是不同意。说孩子读书以后花钱的日子多呢,穿旧点不要紧的,只要整齐干净就行了。祖父是对自己的儿子有憧憬的。父亲果然也没让祖父失望,在虽不到十个学生的塾馆里,已初露头角。姓徐的老先生是秀才出身,旧学功底颇深,父亲在他的馆里读了两年,一天徐老先生对祖父说,你家小子是块念书的料,在我这里学的仅限于子曰诗云,现在兴新学堂,还是让他去接触更多的新知识吧,不要让他在我这边耽误了前程。祖父为谢徐老先生,特地在家里备了几个菜一壶酒,请老先生指点迷津。老先生说,八滩有高级小学,入学考国文和算术,你可让他插班读一年初小,明年就可考高小了。果然,按照老先生的指点,第二年父亲如愿考上八滩高级小学,榜上名列前茅。两年后,高小毕业了,奶奶念叨着,儿子小学毕业也能小动笔了,回家帮苦苦吧,又兵荒马乱的。祖父先是不吭声,继而问父亲:“中学能考上吗?”父亲反问道:“考上我们家能念得起吗?”“儿呀,如果我们家祖坟上长那棵蒿子,砸锅卖铁也得想法让你读!”一个月后,父亲考取了省立阜宁中学。整个村子震动了,整个沈家滩震动了,仿佛沈家中了个举人进士似的。这时候祖父走起路来特别有精神,儿子为他长脸啊。族长也敬他三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红晕。父亲说,他是在7月初接到入学通知书的,没几天,泸沟桥事变的消息传来。

父亲考入阜宁中学,只有一个学期多一点相对安定的读书时间。开学语文第一课,讲的是柳宗元《小石潭记》,要求当堂背诵,老师其实是想测试学生的智力。第一名花时12分钟,第二名是父亲,用时13分钟。第一学期的地理课,父亲没有课本,考前一天跟老师借来看了一晚,竟考出96分的好成绩,令老师惊喜不已。

1938年4月底日军侵入阜宁城,生灵涂炭,惨无人道。昔日的繁华街道,皆是断壁颓垣,往日栉比屋宇,大都夷为平地。昔日琅琅书声之学校,荒草丛生,无径可寻,行人踯躅,鹧鸪哀啼。阜中已经转移到射阳八大家偏僻的乡下。局势越来越紧,即使是乡下也是枪声时起,师生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到1938年底,学校只得宣布暂时停办。15岁的父亲带着不舍和眷恋,带着忧伤和无奈离开了学校。回家途中,经过一座古庙,庙中有一棵老树,传说是六朝古松,父亲心生感慨,吟诗一首:六朝时节六朝松,沧海桑田变幻中。今日来游频掉泪,只叹世事泣东风。

1940年10月黄克诚率八路军五纵队一举解放了阜宁县全境,盐阜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相继建立,领导人民抗日斗顽剿匪,人民的生活渐趋稳定。一些因战乱而停办的中小学陆续恢复,并且又新开办了一些学校。这时父亲这个初中肄业生便派上了用场,先是在沈滩小学教书,后来又到离家不远的二份初小教书。这时,我的三叔四叔都十多岁了,已经成为家里的小劳力,但祖父还是让他们上学去读书。三叔读完初中后,家里的计划是让他考个中师,早点出来,结果他不声不响的考取了盐城中学。

那天,祖父正在扫场,听到消息没有高兴的神情,出乎意料的把笤帚一扔,叹了一口气说:“哀,到底要让人苦到哪一天呢?”的确,父亲读两年初中,已经让祖父很吃力了,后来,加上三叔四叔和小姑都一齐读书,老人家已经不堪重负。但父亲说,考上就念吧!说这话时,父亲实际上已是不自觉的接过祖父的扁担。

当时祖父的表现不知三叔情何以堪,他是一个十分体谅別人毫不自私的人,但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却有自己的主见。我想,三叔选择考高中目标是上大学,他有理想和抱负,当然也孕育着追求的毅力和自信。三年后,三叔如愿考取了浙江医科大学,他是我们家也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为老沈家门楣增光添彩。后来,四叔和小姑又相继考取了盐城中学和盐城工业专科学校,我们家因此而名声大噪。每到寒暑假,叔叔的同学,父亲的朋友同事往来不息,门庭若市。我祖父母和父母虽然辛苦忙碌,但心情是愉快的,他们憧憬着美丽的未来。

为供给弟弟妹妹读书,父亲微薄的薪酬难得用于我们的小家。父亲一生俭朴,我没见过他穿过什么新衣服。妈妈说:“有一年暑假做了件新衬衫,见读大学的三叔穿着打补丁的衬衫,就和三叔换了穿。”母亲同样以长嫂的责任支持我的父亲。叔叔们的鞋子衣服大都是母亲点灯熬夜一针一线制作而成的。她辛苦大半年养了一头猪,被父亲一声招呼也不打,推出去卖了供叔叔姑姑们读书,尽管心里也舍不得,但嘴上却不埋怨。这种格局在农村妇女中确实难得一见。三叔和姑母对我母亲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我们后辈都看在眼里。三叔每次回来,都要为母亲单独备一份礼。母亲在意识不清的垂暮之年,家里的这样东西说是小姑买的,那样东西也是小姑买的,很能说明姑嫂之间的感情。这也是在读书家风的氛围中形成的和睦亲情。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区长陆牟洋找父亲让他做区文教助理,父亲说我还是适合教教书。建国初父亲在家门口创办了临淮小学,让左邻右舍几个村的农家子弟能就近读书,并出息了许多人。在57年的审干中,父亲因一段历史问题被错误的撤销小学校长职务,从此他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他企图用全身心的投入教学来自赎,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都在他旧伤痕上又添新伤痕。他多年教六年级数学,曾三次获全县平分第一,在康庄公社更是年年第一。这里面饱含着父亲多少艰辛的付出。有一次,康庄公社召开教师大会,胡社长对父亲大会表扬,并当场请他起来认识一下。这是对父亲是充分的肯定和精神上的安慰。父亲多少年在政治上是压抑的,它比经济的贫穷更折磨人。但他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在教书育人上,赢得了学生的爱戴,社会的尊重。人生有憾寻常事,心底无愧犹坦然。这是父亲灵魂的告白。

是父亲成就了我们家书香门第的美誉。叔叔姑姑成为我自小心中学习的榜样。读书上大学也自然成为我人生的朦胧的追求和向往。在小学时,我把叔叔们学习过的课本翻出来,看得津津有味。其中的唐代传奇小说《柳毅传书》和宋元话本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如痴如醉。里面的唐诗宋词也让我颂读咀嚼口舌生香。对读书的喜欢就是在叔叔们的文学课本中无意觅得的,从此一发而不能收,成为毕生的习惯。

父亲对学生诲人不倦,对自己学而不厌。读书是他一生的习惯。晩年在我家,我的书橱让他兴趣盎然,我们父子交流切磋十分融洽有味,我第一次感觉到竟然和父亲有这么多的共同语言,父亲竟然是那样的可爱亲切。我多年的心目中,父亲是严肃的,总让我们近而远之,但父亲之于我却是寄托着全部的希望,我成长的足迹渗透着父亲的心血。从新圩小学到淮南小学,我跟随父亲读书。那是父亲最失意的至暗时刻,但他仍督促指导我学习,他常跟我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要好儿孙必读书,读书总有一天会有用的。最初发表的《毛主席诗词》37首,我就是在那时背诵的。《古文观止》也是在那时初涉的。父亲还想方设法找《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给我看。每天晚上,父亲总是把灯罩擦得亮亮的,油添得满满的。父亲备课改作业,我安静的读着书。有时我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有时也会泪水泗流,和书中人物一起快乐也一起悲伤。那是多么值得留恋的时光啊!

我上初中是在文革中,人皆可读,固然平淡。上高中却让父亲惊出一身冷汗。原因是,上高中时我和家庭兄弟成礼遭到大字报的围攻,为平息众怒,公社取消了成礼的入学资格。其实人家的主要目标是我。而保存了我,那是因为主管文教的领导是父亲的学生,还因为我在读初中时写的文章让玉龙中学薛校长深为赏识,他舍不得失掉一个好学生。虽有惊无险,但想来还有点后怕。真正让父亲欣慰的,是我在恢复高考的1977年考上了大学,多年不敢奢想的愿望竟然成为现实,父亲就像他当年考上阜宁中学时的祖父一样的兴奋不已。他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止了学业,儿子却在十年动乱之后圆了大学梦,也算是弥补了他的人生缺憾吧!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弘诚,本名:沈成宏,1954年生,江苏滨海人,盐城市委党校教授。1982年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6年,党校干部教育30年,笔耕不辍,著述较多。古典诗词的写作是其多年的业余爱好。曾任盐城市委党校新四军传统教育研究室首席专家,《铁军·纵横》杂志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等职。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