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师畅读启功』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五)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五)

译释:于铁江
5

风流江左有同音,

折简书怀语倍深。

一自楼兰神物见,

人间不复重来禽。

【作者自注】

楼兰出土晋人残笺⑴云:“()(无)缘展怀,所以为叹也。⑵”笔法绝似馆本十七帖⑶。

楼兰出土残纸甚多,其字迹体势,虽互有异同,然其笔意生动,风格高古,绝非后世木刻石刻所能表现,即唐人向拓,亦尚有难及处。

如残纸中展怀一行,下笔处即如刀斩斧齐,而转折处又绵亘自然,乃知当时人作书,并无许多造作气,只是以当时工具,作当时字体。时代变迁,遂觉古不可攀耳。

张勺圃⑷丈旧藏馆本十七帖,后有张正蒙⑸跋,曾影印行世,原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有新印本,其本为宋人木板所刻,锋铩略秃⑹,见此楼兰真迹,始知右军面目在纸上而不在木上。譬如画像中虽须眉毕具,而謦欬⑺不闻,转不如从其弟兄以想见其音容笑貌也⑻。

【译者附注】

⑴楼兰出土晋人残笺:即楼兰文书残纸,是指在楼兰遗址发现的墨书的残纸和木简,残纸中有西晋永嘉元年(307)和永嘉四年的年号,这批残纸当是西晋至十六国的遗物,其内容除公文文书外,还有私人的信札和信札的草稿,书体除介乎隶楷之间的楷书外,还有行书和草书,这些残纸是研究魏、晋、十六国书法的宝贵资料,不但使我们得以窥见晋人的真实用笔,而且为研究当时书风的演化提供了实证。

⑵()(无)缘展怀,所以为叹也;没有因缘一抒怀抱,所以深为叹惋。展:抒发。

⑶馆本十七帖:《十七帖》最初是由唐太宗购求二王书纸编缀而成,是王羲之草书(今草)的代表作品,因帖首第一行有“十七日”三字,故取名为《十七帖》。今传馆本十七帖共收草圣王羲之草书尺牍(信札)二十九通,凡一百三十四行,其中一通(帖)为四行楷书。所谓“馆本”,即“勒充馆本”,摹勒充作馆中副本。下刻“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二十字。《十七帖》的墨迹本今天已无法见到,今天所见都是刻本,最早的是北宋刻本。

⑷张勺圃: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晚号东涯老人,江苏铜山人。现代书法家。著有《法帖提要》七卷, 为法帖考释著作翘楚,晚年又有《阅帖杂咏》百余首,更有大量校记、题跋等。

⑸张正蒙:明中叶诗人,曾为馆本《十七帖》作长跋。

⑹锋铩略秃:笔锋略微颓秃。

⑺謦欬(qǐng kài):本指咳嗽声,引申为言笑。

⑻转不如从其弟兄以想见其音容笑貌也:这是比喻说法,上句中“画像”比喻木刻的十七帖,本句中的“弟兄”比喻楼兰残纸。“其”指王羲之。

【原诗题解】

此诗谓木板所刻的王羲之的十七帖,无法体现羲之真迹的神采,而楼兰出土的晋人残纸,虽非羲之手迹,却能从中看到更真实的右军面目。

【原诗译释】

1.风流江左有同音:在文采风流的东晋,还有与王羲之书法接近的人。风流:文采杰出。江左:江南。王羲之是东晋人,东晋的统治中心在江南。同音:同类,志趣相投的人。此指与王羲之书法作品相类者,即楼兰残纸。

2.折简书怀语倍深:一封书写心怀的信笺上写下了情意殷殷的话语。折简:裁纸写信。语倍深:信上的话语情意深厚。指楼兰残纸所写内容。

3.一自楼兰神物见:自从楼兰残纸这样的神奇宝物出现以后。见:同“现”。

4.人间不复重来禽:人世间就不再看重木板刻的十七帖了。复:再。来禽:来禽帖,十七帖中的一篇,代指十七帖。

附图1:宋刻馆本十七帖

附图2:楼兰晋人残纸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一)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二)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三)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四)

作者简介

于铁江

(YU TIE JIANG)

于铁江:男,笔名渔樵,现为博野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博野乡音编辑部编辑,文学功底深厚,尤擅格律诗词,曾主编多部高中语文相关教材。

本作品经过作者授权,其它媒体刊物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期编辑:孔淑茵  庞里地

博野乡音  家的味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