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行书

闲 聊 行 书

文\王志安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很多都与人类的懒惰需求有关,一切都以方便省事为出发点,不想走路就发明了各种车辆,自行车脚踏还要自己出力太累,就发明了汽车、电动车,不想自己开车就发明了自动驾驶;不想被家里的女人呵斥,“你的臭衣裤自己洗去!”,就发明了洗衣机;“爬爬楼梯也是一种锻炼”,八层以上你试试,还是电梯舒服;更有甚者,如周星驰《大内密探零零发》里面那张靠多只小老鼠攀爬推动还能换档的床一样,连啪啪啪都可以不用自己动了。不要小看任何一只小老鼠,它也可以为你的幸福生活贡献一份力量。因此,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人类的懒惰会有别样的风景,或许从小被你骂懒的像猪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发明而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进而引申到对猪或者猪样的更是不能藐视。

书法的发展史也是如此,篆书结体均匀齐整、布白対称严谨、线条曲多直少,书写缓慢而麻烦就演化为更适合书写的隶书、章草,然而隶书写起来还是不够便捷,于是更适合于日常书写的行草书就出现了。特别是行书,应该是人们平时使用最多的一种书体,生动流畅又方便识别,雅俗共赏。唐代张怀瓘《 书断》曰:“行书者,刘德升所作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的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从片面意义来讲,众人心中的书法艺术其实是行书,或许经常会听到诸如此类的话,“我的孩子已经学了几年楷书了,什么时候才能学行书呢?”、“孩子的老师让学篆隶,不过我还是喜欢让他学写行书。”……可见即使不懂书法的人,在其心目中只有行书才是艺术,楷书、隶书啥的那是基础。当然,作为一个专业的书家于此观点我是不会苟同的,但也不会特别去排斥。我自己一直有这样的一个理念,楷书不需要特别花时间去练,若只单一于某家楷法则如入死胡同,唐楷尤甚,仅从点画这一角度来说就已程式化严重。唐楷写得好的行草书水平很一般者屡见不鲜,反之,行草书水平高的人写楷书信手拈来无不如意。宋代姜夔的《续书谱▪行书》曰:“尝夷考魏、晋行书,自有一体,与草书不同。大率变真,以便于挥运而已。草出于章,行出于真,虽曰行书,各有定体。纵复晋代诸贤,亦不相远。《兰亭记》及右军诸帖第一,谢安石、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乎浓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习,可以兼通。”行书就是打通任督二脉的一剂良方,架设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桥梁,想要畅通无阻行书要大补。

十二届全国展里三体、两体入展者以行、楷二体同时入展者为最多,其中行书占71.23﹪,即使从投稿量、入展量、入展率来讲比例都相当地高。从接受程度及应用范围就可以看出行书有远超过其他书体的普及率,写篆书、隶书、楷书甚至草书也是要用行书落款的,实用性是其最大的优势。作品正文篆、隶、楷写得非常精彩,落款行书却很拙劣必定会减分不少,我个人还有个习惯,看一件作品水平如何我喜欢去看落款,特别是篆隶作品,正文可“造假”,落款你就跑不了了,除非连落款也非出自己手,所以有志于学习书法的朋友大可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行书的学习当中去。隶、楷姑且不论,篆书、草书都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沟坎,就是辨识问题,要花时间去记字形,尤其是篆书,大篆、小篆都要去记。由于历史久远,可用字也不足够丰富,造成了创作上的极大阻碍,现在的书法全国展对错别字的审核又非常严格,碰到不会写的篆字不可随意乱造。由于这个原因全国写篆书的人并不是很多,投稿量少就意味着有更大机会入展,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机会大也意味着风险高,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根据大数据显示十二届全国展入展的280件行书作品,大部分取法对象是二王和宋四家,其他取法唐代颜真卿、宋代米芾、明代王铎、清代何绍基的也不少,总体学二王和米字最多,入展率也最高,也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近几年来书法全国展作品的整体动向。特别是米芾,学之者众,上承二王下启王铎,若其穿越时空看到如今这样的情形,必定无比嘚瑟。

魏碑

3

魏晋

75

二王

唐代

47

颜31,欧2,颜米7,王颜5,颜苏2

宋代

103

米75,苏10,米王13,黄1,苏米4

元明清

29

赵孟頫3,董其昌3,王铎7,倪元璐2,傅山1,金农1,何绍基10,赵之谦2

近代

1

黄宾虹

融合

22

合计

280

(此表格来自网络)

东晋是行草书的巅峰,当时名流之士几乎个个都是后世难以企及的行草书高手,把这个时期称为行草书的神话时代也不为过,一卷七人十帖的《万岁通天帖》即可让我们得窥王氏一门宗翰的至高境界,更毋庸论及其他姓氏门阀的顶流作品了,“庾征西初不服逸少,有家鸡野鹜之诮”不是毫无根据的。但神都是高高在上须抬头仰视的,老是仰着脖子时间长了也不舒服,毕竟人体双椎(颈椎、腰椎)是对书法人是极其重要的两个部位。想当年小虎队解散吴奇隆单飞后唱了一首歌,“椎椎椎\我椎过狂风\椎过我自己\不会退缩没有后悔\有梦就去椎”,所以保护好双椎也意味着保护好你的梦想和未来。
唐代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又一座行草高峰,他复古的“篆籀笔法”是对二王妍美流利书风的有力补充,自视极高的米芾随对颜氏楷书怒斥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但对于他的行书却推崇备至,评价颜真卿《争座位帖》时说,“与郭知运《争座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颜体行书影响巨大,之后的杨凝式、蔡襄、苏轼、董其昌、何绍基等都得益颇多,恰如一片大地沃土培育出众多书家群体并开枝散叶。
天与地孕育出一派勃勃生机,温度和湿度都极其适宜,“宋人尚意”自如谷雨后漫山遍野之春草恣意生长,绿意盎然。宋代名帖更多是个人生活兴之所至的文稿诗词札记,更接近东晋文人的书翰手札。书法由唐代更多带有政治色彩的奉旨立碑书石、法度谨严回归到天真自在的性情流露,远离政治漩涡,更向往自我的完成与个性的表现,不寻求宏伟壮大而寻求平凡简单的自己。这是一个无比接地气的时代,是一个“人”的时代。晋天、唐地、宋人,行书到了宋代由黄钟大吕转变成了民俗小调,多了一些市井,也多了一些烟火气,故当代学宋人行书者夥。
简单来讲,我们常常在探讨“格调”与“技巧”的问题,格调虚幻而难以捉摸,技巧却是实在可操作的,晋人书翰之玄妙后世难以企及,但宋人手札之技法却可通过大量地正确地练习而掌握。“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之境界普通人难以想象,但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逐字逐句苦苦推敲的贾岛还是可以追上的。米芾风格成为“展霸”也就可以想像了。

书法发展到当代,随之而变革的是展览的极大繁荣,这是古时没有的。“展厅效应”促使书法作品从案头个人雅玩转变成高墙群体观赏,作品的文字内容及格调气息已不再显得多重要,反之创作形式、整体布局成了重中之重,常常有学生会问我,“老师,能不能说一下投展要用哪家哪帖的章法布局去写?”我说,古代没有投展这一概念,古人写字不是为了投展,如果是为了投展你在哪家哪帖里都找不到可借鉴的东西,只有在各大国展作品集里去找,不要告诉我哪个大咖曾经告诉你“今人不可学”,投展的事你不学今人你还能学谁?时代在进步,理念也要更新,这么懒的方法你不学还想学啥?不要忘了,懒惰可是可以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懒的像猪一样的孩子长大后或许能成为人类的英雄。
古语有云:行行重行行……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行,一天到晚老是行书,别扯淡了,赶紧回家吃饭去


王志安行书长卷《鹤林玉露》:
(0)

相关推荐

  • 书体和字体是一回事吗?

    什么是字体 中国从汉字的出现,在漫长的文字发展变化中,把点画形态及其组合方式具有共同特点并形成特定体势的一类文字,称为一种字体.如甲骨文.籀(zhou)文等是以"六书"为原则而形成 ...

  • 行书 误笔牛赋 (黄滔)

    杨敬科书法工作室 误笔牛赋 王献之缋画弥精,变通可惊.失手而笔唯误点,应机而牛则真成.用是饰非,既擅一时之妙.持功补过,爰垂千载之名.当其围扇羽轻,素缯薄.搦金管以如涌,露秋毫而似削.莫不伫思翔鸾 澄 ...

  • 行书的十大变划,越变越耐看!

    在美学角度而言,书法是一种视觉造形艺术,讲究变化与造势.下面,我们总结书法10种变化,悟懂和实践这些变化,越写越清爽.越有味耐看! 一.大小变化 三个同样大小的字,笔划的粗细与多少差不多的,若相连在一 ...

  • 郑板桥(1693~1765) 行书 七言联 移居也算迁乔上,奋翮仍须出谷飞。

    郑板桥(1693-1765) 行书 七言联 移居也算迁乔上,奋翮仍须出谷飞. 翮(he 二声):鸟的翅膀 .例:振翮高飞 图录号: 1378 估价RMB: 500,000-700,000 成交价RMB ...

  • 行书习作宋陈师道九月寄秦觏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辛丑年夏墨缘书于津门

  • 干货:行书连笔技巧,提高日常写字速度就靠这了!

    很多人会问到一个问题:"我慢慢写字的时候,字好像还可以,但是一写快,就变得很丑,那到底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写得又快又好?" 其实,整个书法的发展史,就是伴随着"快写&qu ...

  • 行书基础笔法详解,以兰亭序为例,建议收藏学习

    学好行书 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欢迎您查看行书名帖 在行书的书写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其字形,另一方面更要注意笔画的写法,因为笔画是字的基本构成元素.因此,把握好每个笔画的写法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 ...

  • 书法艺术,非常漂亮的行书,书写流畅,赏心悦目

    遇上书法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遇上书法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展开

  • 行书不懂这七条,苦练十年也白搭!经验总结

    111 学书法要善于总结前人的规律,再用规律来指导书写.在历代行书大家如王羲之.米芾.苏轼.董其昌.文征明等人的行书中,结构特征非常明显,与楷书有很大的区别,学好行书就要掌握其结构特征开始. 一些书法 ...

  • 郑板桥(1693~1765) 行书 画跋一则 芝兰入室

    郑板桥(1693-1765) 行书 画跋一则 估价RMB: 10,000-20,000 成交价RMB: 57,500(含佣金) 956 郑板桥(1693-1765) 行书 画跋一则 纸本 立轴 识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