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荣。 论治肿瘤的临证经验
(三)治疗
扶正祛邪是治疗肿瘤的基本治则。临床应根据肿瘤的阶段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而灵活运用扶助正气,理气活血,祛湿化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治法,尤其在患者羸弱之时,切不可堆砌一些清热解毒的所谓“抗癌药物”,过度使用攻伐药物,以免正气不支。正如程国彭在《医学心悟·积聚》所言:“治积聚者,当按初、中、末之三法焉。邪气初客,积聚未坚,宜直消之,而后和之。若积聚日久邪盛正虚,法从中治,须以补泻相兼为用。若块消及半,便从末治,即住攻击之药,但和中养胃,导达经脉,俾荣卫流通,而块自消矣。更有虚人患积者,必先补其虚,理其脾,增其饮食,然后用药攻其积,斯为善治,此先补后攻之法也。”
临床上,孙老治癌基本方为自拟方——孙光荣扶正抑瘤汤,全方组成及方义如下:
【君】 生晒参10g 生北芪15g 紫丹参10g——益气活血
【臣】 天葵子15g 蛇舌草15g 半枝莲15g——清热解毒
【佐】 珍珠母12g 制鳖甲12g 山慈菇12g——软坚散结
【使】 ☆☆☆☆g ☆☆☆☆g ☆☆☆☆g——补引纠和
此组方思路为孙老治疗肿瘤的基本思路。以此方为基础,临床上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而相应地加入作用于某部位的药物或加入引经药。
★论治脑瘤的临证经验
脑瘤,是指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按其起源部位可分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和继发性颅内肿瘤。原发性脑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颅脑损伤、遗传因素、射线、化学物质、病毒等可能为诱因。
中医学中没有脑瘤这个名称,散见于头痛、头风、脑鸣、厥逆、瘫痪等范围之内。孙老认为,脑瘤的发生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正虚为本,以肝脾肾不足为主;邪实为标,以痰、瘀、热、毒等病理因素相互作用为主。肝脾肾不足,使肝肾亏虚、髓海不足,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气虚痰阻,血液运行不畅,而致瘀血内生。痰邪凝聚于脑,气血失调,瘀血内生,脉络受阻;痰瘀日久化热,毒热之邪积聚,久之而成脑瘤。
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配合可减轻毒副反应,改善症状,提高疗效。近年来更有用中医中药对不宜手术或术后复发的脑瘤患者起到积极治疗作用。
根据上述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脑瘤治疗宜以补虚扶正、清热解毒、软
坚散结为治法,常用基本方为孙光荣正天抑瘤汤,其方组成及化裁示例如下:
【君】 生晒参10g 生北芪15g 紫丹参10g——益气活血
【臣】 天葵子15g 蛇舌草15g 半枝莲15g
制首乌12g 明天麻10g 生薏米15g——清热解毒
【佐】 珍珠母12g 制鳖甲12g 山慈菇12g——软坚散结
【使】 紫浮萍10g 蔓荆子10g 生甘草5g——补引纠和
针对症状增加的“三联专药组”示例:
血压升高——石决明、川杜仲、川牛膝
视物不明——夏枯草、木贼草、青葙子
半身不遂——老钩藤、净全蝎、酥地龙
头痛呕吐——制南星、姜半夏、广陈皮
★论治肺癌的临证经验
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当前世界各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医古代文献并无“肺癌”一词,但从其临床表现可参考中医学的“息贲”“咳嗽”“咯血”“胸痛”“虚劳”等病症论治。
孙老认为正虚(内因)与邪实(外因)是肺癌发病的基本病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饮食失调、劳倦过度、情志不畅等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虚损,然后外邪乘虚袭肺,邪滞胸中,肺气[插图]郁,宣降失司,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瘀阻脉络;气郁痰瘀日久化热,毒热积聚。于是气滞、血瘀、痰凝、毒热胶结,日久形成肺癌。
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是治疗肺癌的基本原则。临床宜区别肺癌早、中、晚期之不同,灵活采用补益气血、理气活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化痰通络等治法。常用基本方为孙光荣清肺抑癌汤,其方组成及化裁示例如下:
【君】 生晒参10g 生北芪15g 紫丹参10g——益气活血
【臣】 天葵子15g 蛇舌草15g 半枝莲15g
炙紫菀10g 炙冬花10g 生薏米15g——清热解毒
【佐】 珍珠母12g 制鳖甲12g 山慈菇12g——软坚散结
【使】 桑白皮10g 蔓荆子10g 生甘草5g——补引纠和
针对症状增加的“三联专药组”示例:
五心烦热——银柴胡、地骨皮、制鳖甲
痰中带血——仙鹤草、宣百合、白及粉(白及粉,有冠心病史者禁用)
久咳不止——矮地茶、麦门冬、川贝母(川贝母,咯痰不爽者慎用)
胸腔积液——全瓜蒌、葶苈子、生薏米
★论治胃癌的临证经验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大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
中医古代文献并无“胃癌”一词,但从其临床表现可参考“噎膈”“反胃”“癥瘕”“积聚”“胃脘痛”等范畴诊治。
孙老认为正虚邪实是胃癌发病的基本病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胃气素弱,或因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或因久病重病,或因老年脾胃自衰太过,致脾胃虚弱;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津液输布失常,聚而成痰,或因忧思伤脾,脾伤则气结,津液输布失调,聚而为痰。或由情志不遂,忧郁气结或恼怒伤肝,肝气不舒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肝胃不和,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气机阻滞,阻于血络,血滞成瘀,瘀血阻络,日渐成积;或因饮酒过度,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积热于胃,日久气机不畅而化热,毒热伤阴,或情志失调,肝郁化火,终致热毒内蕴,损伤脉络,灼血伤津,日久而与血瘀痰凝相互交结,发为胃癌。
虽然正虚、邪实诸因素可条分缕析,但临床上罕有单纯致病者,故治疗上需多法并治,方可取效。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是治疗胃癌的基本原则。临床宜区别胃癌早、中、晚期之不同,灵活采用补益气血、理气活血、健脾和胃、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治法。本病病位在胃,在治疗中应始终重视顾护脾胃,不忘调畅脾胃气机。常用基本方为孙光荣和中抑癌汤,其方组成及化裁示例如下:
【君】 太子参15g 生北芪15g 紫丹参10g——益气活血
【臣】 乌贼骨12g 西砂仁4g 广橘络6g——健胃和中
【佐】 蛇舌草12g 半枝莲12g 猫爪草12g——清热抑癌
【使】 延胡索10g 川郁金10g 鸡内金5g——补引纠和
针对症状增加的“三联专药组”示例:
吞咽困难——真沉香、木蝴蝶、漂射干
不思饮食——谷麦芽、路路通、大红枣(大红枣,有糖尿病史者慎用)
噎膈难受——鹅管石、刀豆壳、降真香
痞格闷胀——隔山消、制川朴、大腹皮
★论治大肠癌的临证经验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年龄趋老年化。中医学无“大肠癌”这一名称,从其发病及临床表现来看,可参考中医学之“肠积”“积聚”“癥瘕”“肠蕈”“肠澼”“脏毒”“下痢”“锁肛痔”等诊治。
孙老认为正虚邪实是大肠癌发病的基本病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素体禀赋不足,或脾胃素弱,邪客肠外或寒温失节,饮食不节,恣食肥腻、醇酒厚味,或误食不洁之品,损伤脾胃,导致脾之运化失职,升降失司;或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津液代谢失常而成痰湿,阻滞气血,血滞成瘀;日久郁而化热,热毒蕴结,湿热流注大肠,日久发病为大肠癌。
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是治疗大肠癌的基本原则。临床宜灵活采用补益气血、理气活血、清热解毒、化痰软坚等治法。常用基本方为孙光荣利肠抑癌汤,其方组成及化裁示例如下:
【君】 太子参15g 生北芪15g 紫丹参10g——益气活血
【臣】 嫩龙葵15g 猫爪草15g 山慈菇15g——清热解毒
【佐】 生牡蛎15g 菝葜根15g 珍珠母15g——软坚散结
【使】 火麻仁10g 生薏米10g 生甘草5g——补引纠和
针对症状增加的“三联专药组”示例:
腹泻不止——炒六曲、炒山楂、车前仁
不思饮食——谷麦芽、鸡内金、炒扁豆
舌苔黄腻——佩兰叶、法半夏、广陈皮
腹痛腹胀——炒枳壳、大腹皮、延胡素
★论治肝癌的临证经验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学无“肝癌”这一名称,从其发病及临床表现来看,可参考中医学之“积聚”“癥瘕”“黄疸”“鼓胀”“腹水”等诊治。
孙老认为正虚邪实是肝癌发病的基本病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脏腑气血虚亏,加之七情内伤,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阻滞,痰浊内生,瘀血内停;脾虚湿聚,痰湿凝结;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火郁成毒;肝郁乘脾,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湿热结毒;外邪入侵,或药物损伤,毒邪蕴结。气滞、痰瘀、湿热、毒邪等病理因素,相互胶结,蕴结于肝,而成肝癌。
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是治疗肝癌的基本原则。临床宜灵活采用益气活血、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清利湿热、软坚散结等治法。常用基本方为孙光荣护肝抑癌汤,其方组成及化裁示例如下:
【君】 西洋参12g 生北芪12g 紫丹参10g——益气活血
【臣】 北柴胡12g 川郁金12g 佛手片10g——疏肝解郁
【佐】 制鳖甲15g 菝葜根15g 山慈菇15g——软坚散结
蛇舌草15g 半枝莲15g 鸡骨草15g——清热利湿解毒
第十三节 论治肿瘤的临证经验
肿瘤是一种多发、常见、易变、难治、难愈、预后不良的疑难重病。孙老认为对于肿瘤的治疗,不但要尽可能治其病,更要尽可能先留其人。中医在预防、治疗肿瘤,特别是在提升病人抗击肿瘤的机体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古籍中有“瘤”和“癌”的记载,如有“筋瘤”“肠瘤”“昔瘤”“肿疡”“瘿瘤”“癥瘕”“积聚”“恶疮”“留”“瘤”“岩”“癌”等名称。“留”(瘤),是认为其起因是体内“气血留结”或邪气秽物在体内留而不去(《诸病源候论》),所以称之为“留”,后来加上疾病偏旁就成为“瘤”字。“岩”“癌”,是因为其状有如质地坚硬、固定不移、凹凸不平的岩石,《卫济宝书》最先出现“癌”这一病名。
嗣后,中医古籍中比较常见的,相当于现代医学癌症的病名很多,比如:乳石痈、乳岩(相当于乳腺癌)、舌菌(相当于舌癌)、失荣(相当于恶性淋巴瘤等)、噎膈(相当于食道癌)。
由此可见,中医对癌症的命名是以“象”为据的,非常形象,也非常准确。例如,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对乳岩的描述:“初如豆大,渐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疼不痒,渐渐而大,始生疼痛,痛则无解,日后肿如堆栗,或如覆碗,紫色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若泛莲,疼痛连心,出血则臭,……名曰乳岩。”
现代医学中,肿瘤分类很多,现在已知的已经超过300多种,但从宏观上区分,可以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的五大特点:①生长慢;②边界清;③可推移;④无脓血;⑤难转移。恶性肿瘤的五大特点:①生长很快;②边界不清;③很难推移;④杂有脓血;⑤容易转移。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目前关于肿瘤的病因病机至今都没有完全搞清楚。
中医古籍对肿瘤的病因病机做出了许多“司外揣内”的论述。《中藏经》说的比较全面,《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中明确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其行也有处,其主也有归。假令发于喉舌者,心之毒也;发于皮毛者,肺之毒也;发于肌肉者,脾之毒也;发于骨髓者,肾之毒也;发于下者,阴中之毒也;发于上者,阳中之毒也;发于外者,六腑之毒也;发于内者,五脏之毒也。”
孙老认为,归纳中医古籍关于肿瘤的病因可以总结为十二个字:遗传、意郁、气滞、血瘀、痰凝、毒聚。肿瘤不是局部性疾病,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致病因素比较复杂,由于先后天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使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障碍,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毒邪、湿聚等互相交结,以致造成肿瘤的发生。气滞血瘀、热毒内蕴、痰湿结聚、脏腑功能失调以及经络瘀阻,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病理机制。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各种肿瘤的病因不一,每个患者个体差异大,病情不一致,病机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即使是同一患者,在疾病的各个阶段,情况也可能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上述几种病因病机并不是孤立的或单纯的,常常是互相关联、兼夹的,大多数患者都表现虚实夹杂,多脏同病。因此,必须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临床病理表现特点,分清病机兼夹主次,辨证论治,才能更有效地治疗肿瘤。
孙老关于肿瘤的诊治心得
(一)四诊(八重) 1.望诊,重神形、重舌象
①失神(眼光、眼袋、颈椎);②脱形(面色、消瘦、步态、汗渍);③舌象(舌体是否正、缩、灵活?舌质是否淡、绛、深红、瘀斑?舌苔是否厚、燥、腻、滑或无苔、无津?);④指甲、趾甲(甲卷、瘀点);⑤皮肤(色泽、弹性、瘀斑)。
2.闻诊,重声音、重气味
①声音(声嘶、声低、声亢、喑哑、气不上续);②气味(呼出的气体或局部的臭味、鱼腥味、尸气味、熏肉味)。
3.问诊,重现状、重参数
①现状(饮食、睡眠、二便、喜恶、疼痛部位与感觉);②参数(既往史、家族史、治疗史、检查数据)。
4.切诊,重脉象、重反馈
①脉象(有无胃、神、根,有无反季,有无间歇、有无屋漏、鱼翔、雀啄等);②反馈(可否推移?是否坚硬?疼痛、作胀部位是否固定?能否受压?)
(二)辨证(明经晰纬)
主要是指孙老归纳的中医临证思辨主要元素(20个主要元素),即:时令,男女,长幼,干湿,劳逸,鳏寡,生育,新旧,裕涩,旺晦,神形,盛衰,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主从,标本,顺逆,生死。
众所周知,辨证应以各种辨证纲领为主轴(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寒热虚实生死逆顺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精辨证等),将四诊合参的临床资料纳入辨证纲领进行临床辨证。孙老根据其个人长期的临床经验和体会,认为无论用何种辨证纲领,都必须“明经晰纬”,这样才能纲举目张,才能符合临床实际,才能真正指导临床组方用药。
以癌症为例,就癌症本身而言,无论何种癌症都是以“正虚邪实”为经,以病因、病机、病位为纬。“正虚”,虚在何经何脏何腑?“邪实”,属意郁、属气滞、属血瘀、属痰凝、属毒聚?如此辨证,就可以非常明晰、非常准确。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