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故事:晨雾中的祈祷者,珍贵老照片带你回味逝去的岁月

天主教信仰生活纪实——晨雾中的祈祷者,教会珍贵老照片,带你回味逝去的岁月

上世纪九十年代,晨雾中的祈祷者。

晨雾朦胧中,依稀可见远处高高树立的十字架,当别人还在梦乡的时候,他们已经聚在一起祈祷了。

首先,祈祷是什么?

教父们给祈祷的定义是:“祈祷是与天主交谈”或“对天主谈话”。祈祷是奉基督的名向天主祈求合乎他旨意的事,承认我们的罪,并感谢他的怜悯。

上世纪九十年代,晨雾中的祈祷者。

他们当中,有男有女,有少年有老人,在湿润的土地上,献上他们恭敬的祈祷。这些过去的老照片,充满了浓浓的信仰氛围,让人感觉到,那时候教友们炽热的信仰心火。

祈祷是心灵与天主直接对话的一种方式,是对天主的崇敬、信赖、感激、祈求等情感的自然流露与倾诉。

一所医院里,几个年轻的女孩在祈祷

耶稣生活在人间时,是经常祈祷的。他与人类视同一体。故此凡人所需要的,他也需要。我们都需要通过祈祷来战胜罪恶。

一对老年夫妻在祈祷。

他们已然耄耄之年,但他们的信仰依然年轻,我们从他们饱经风霜的面容上,读到的是发自内心的虔诚。

祈祷是我们与天主关系的加深,是一种沟通。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这个沟通相当重要。同样,人与天主间关系的加深也是重要的。

聚在一起祈祷的教友。

那个时代的信仰生活非常淳朴,很单纯,没有太多的私心杂念,那时候很多信徒的生活其实特别艰难,有许多想不到的困苦,但都很有信心,他們的祈祷是那样的虔诚。

1930年,Francis Donnelly神父和二位修生在梅县修院教堂里,跪在祭台前,做40小时虔诚祈祷。

在祈祷中,我们将问题带到天主面前,“意味着我们在处于困难关头的时刻,并非是孤独一人,而是与天主有紧密的关连,并且我们知道,我们能将我们的未来寄托于他。”

云南少数民族教友的祈祷。

他们的祈祷场所,没有我们现在的教堂那样富丽堂皇,他们聚在一起的地方十分简陋,斑驳的土胚墙,还有几乎露天的屋顶,他们很贫穷,甚至衣衫褴褛,但是谁敢说,他们不是天主最喜欢的呢?

内在的或心灵的祈祷是心灵同天主的相遇,是灵魂同天主栖息在一起。单纯的内在祈祷不需要任何外在的言语,只是我们内心与天主在一起。默想与默观是内在祈祷的两种典型形式。

上世纪九十年代,参与露天弥撒的教友。

他们听到了一个声音,一个召唤,四面八方的教友都在同一个时间聚在了一起,领受他们的精神食粮。

当我们与人交谈时,应有足够的注意力和意识。祈祷也要我们将自己全部的投入。把我们所有的优虑、满足、恐惧与欢乐都应该成为我们同天主交谈的内容。

农村家庭信仰生活,神父和他们一起祈祷。

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他们把自己的一天奉献给主,并祈祷上主赐予灵魂的平安。

渔船上的祈祷。

看上去,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简单,面对着一望无际的江河湖海,他们把赖以生存的渔船聚在一起,变成了他们钦崇赞美的圣殿。

人类的救主,上帝的儿子,尚且需要祈祷,何况我们这些软弱和必死的罪人,岂不更应认识到自己必须经常作热切恒久的祷告吗?

烛光摇曳,老少齐聚,贫困地区教友的祈祷。

他们生活在贫瘠的边远地区,他们的经济状况一目了然,他们也许是受尽歧视的一群人,但在上主面前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应是中国最善良的弱势群体。

一对母子的饭前祈祷。

那个小女孩认真的样子让人感动,信仰就体现在她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基督说:“当你祈祷时,要进入你的内室,关上门,向你在暗中的父祈祷。”

农村炕头上的祈祷。
弟兄姊妹好几个,在夜色朦胧中点燃蜡烛,开始与上主的交谈。这样的祈祷场面,淳朴而自然,他们都是艰难讨生活的底层农村农民,但他们的内心却是富有的。

我们今天的信徒生活好像很忙碌,但是很遗憾的可以看出,现在教友的信德比早期的信徒差很多。

祈祷要专注、尊敬和信赖。无论做任何事都不能三心二意,祈祷也要求我们的专注,我们要有一个意识,意识到自己在祈祷,避免所有一切干挠,阻碍心灵与天主交谈。
民国时期老照片:1944年,广西平南,女修院的女孩子正在祈祷。
这些女孩子,她们不需要像今天女孩那样,每天梳妆打扮,也不用像现在那样现实虚荣,她们追求的不是LV包包和名车,她们追求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颗纯洁、虔敬、感恩、奉献的心。
教会珍贵老照片,带你回味逝去的岁月,让你体会昔日炽热的信仰心火,反思今天的诸多现状,禁不住感慨万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