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能够创造艺术吗?

文丨果其然 · 主播丨涂山

有一则古老的希腊神话故事,米达斯王在树林中抓住了酒神的仆人西勒诺斯,逼迫他说出世间最好的东西是什么。西勒诺斯嘲笑道:“可怜的浮生啊,你们的生命太过短暂易逝,最好的东西,你们永远也看不到、得不到。”

大概是因为西勒诺斯揭示了人类生命的本质:速朽、无常。所以希腊人创造了不朽的雕塑、绘画,以及长篇叙事诗歌。以荷马和米隆为代表的艺术先哲们笃信,艺术可以保存生活之精妙绝伦,更可以延续人类生命之美。正如托里安诺所说:艺术,只有艺术,让生命值得。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然而在人工智能面前,希腊人的努力大概显得徒劳。

人工智能的寿命是永生,人工智能的智力迭代速度也早已让人类望尘莫及。于是有人提出:人工智能也会创造艺术,他们还信誓旦旦的断言:人工智能将会全面接管、改写,颠覆艺术。

这并非胡言乱语,而是有其根据。

1990年,人工智能的绘画已经在纽约现代博物馆展览,即使当时的人工智能极其幼稚,但其呈现的画面,已让众多艺术评论家大吃一惊;18年后的2018年,《爱德蒙·德·贝拉米肖像》卖出了5500美元的价格,它是第一幅由人工智能独立完成的绘画作品;2019年,在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上,人工智能现场作画、演奏乐曲、构思小说,其作品风格之前卫和精妙,令所有在场的观众赞叹。

我们常常揣测人工智能会不会代替我们的工作,而人工智能却已腾出手来,像海底的电缆一般悄悄的连接了大陆,慢慢的打算占领艺术的领地。这种情况,正如微软的人工智能小冰写出的诗句:在不提防的时候,我会降临你认为偶然的梦。

然而,人工智能的这些作品,算是艺术吗?

启迪多元思维

1905年,西贝柳斯创作了传世巨作《芬兰颂》,作品在全世界巡演,赞誉斐然。不过《芬兰颂》在沙皇俄国仅上演1场,便却遭到了禁演,原因是沙皇警察局局长的一句话:《芬兰颂》太过反动,明显是在鼓动人民造反。

禁演的行为引发了人民的不满,他们走上街头表达着自己的愤慨。无奈之下,警察局长宣布恢复演出,不过他早已将西贝柳斯驱逐出境,代替西贝柳斯的,则是沙皇皇家乐团的“替身”。

出乎警察局长的预料,演出开始不久,俄国人民就识破了警察局长的伎俩。事后警察局长开始反思失败的原因,他认为是替身长得不像西贝柳斯。

不过事实依然出乎他的预料:观众中的大部分人根本没见过西贝柳斯本尊,而演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芬兰颂》本身——观众压根听不出《芬兰颂》的“味道”。

警察局长的错误在于,他混淆了艺术发生的方法,他觉得艺术需要名气的渲染,外在价值的附加,但是却忽略了艺术本身的价值——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原因,是因为它植根于人类本心的自然呈现。

这个道理正如我们听歌、看书、欣赏绘画时的艺术体验。

旋律、文字、画面给了我们深刻的艺术观感,并非因为艺术家的名气使然,而是作品中的艺术味道感染了我们,引起了我们心中本来存在的共鸣。即使我们从不认识这位艺术家,从没听过这位艺术家的名字,也根本不影响艺术作品的魅力散发。

而对于“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创造艺术”的问题,如同那位警察局长的错误倾向:问题的关键其实并非聚焦在艺术价值本身,而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前缀,很多人才有了讨论的兴趣。

正是有了“人工智能”这个热词,艺术的创作才会受到讨论,“人工智能”更像是给艺术创造添加的传奇故事,或者流行的噱头,它本身和艺术创作关联有限,甚至有些强行联系的意味。正如将“人工智能”替换成为“动物”也是一样,前几年曾经有会画画的大象,会作曲的鹦鹉,会写小说的猩猩等引发了人们“动物能否创造艺术”的热烈讨论,几年之后,还有人讨论吗?答案不言而喻。

这一原理印证着黑格尔有关艺术来源的判断:艺术就在那里,总会在那里,它不需要添加别的东西进行渲染。

那么人工智能所谓的“艺术”和人类真正的艺术相比,有什么缺陷?

正心正举

艺术的诞生:需要真实的实践

艺术诞生于灵感,这是我们对于艺术产生原因的看法。但灵感并非真的虚无缥缈、妙手偶得,而是来自艺术家长期大量的练习,以及对于生活的深刻观察使然。

拉斐尔,文艺复兴绘画三杰之一,人们津津乐道他对色彩的独特运用,以及对于物体结构的精准把握,却不知道他为了观察夕阳色彩的变化,差点从塔尖跌落而摔死,更不知道他为了准确描绘教堂的结构,曾经做了两个月的建筑小工。还有杜甫,他为了诗句中的一个字而反复推敲,不惜用了半年时间远赴甘肃和青海采风,期间几次几乎丧命而始终不悔,这才有了“一吟双泪流”的艺术感染力。

而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做到这点?值得深刻怀疑。即便人工智能真的可以游遍名山大川,为艺术付出可贵的实践,但其前提也是人类赋予它艺术的目的,它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这样被他人刻意赋予的艺术形式,其实已经违背了“艺术源自本心”的原则,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只要还有“人工”的前缀,其艺术的真实性就会大大折扣。

艺术的欣赏:需要具体的语境

我们常常抱怨,某些艺术作品看不懂、听不懂,读不懂。除了特定的艺术形式我们不太熟悉之外,更是因为我们没有进入该类艺术的“语境”。艺术语境是艺术特有的逻辑,它需要相应的人生阅历予以激活,更需要文化背景予以铺垫。

《平凡的世界》的艺术地位不言而喻,70-80后几乎人手一书,相比之下该作品在90-00后的读者面前遇冷,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年轻的读者缺少相应的人生阅历。

《红楼梦》也是一样,它在我国以及东方文化圈的热度一直很高,但欧美的读者几乎很难读懂,即便翻译质量高超、字词都做到了精准的还原。原因当然在于文化背景的缺失,最起码表达爱情时“引而不发”的含蓄美,欧美观众很难共鸣。

人工智能的办法是“算法”,毕竟人工智能可以全方位、无限制的获取艺术的逻辑,在人工智能的词典里没有国别和历史的具体区分,唯一的区分就是量的多少,以及途径的不同。

但量的积累一定会创造艺术吗?

答案是否定的,否则经常阅读的人,一定就会成为小说家;而经常看画展的人,也必定会成为美术家。美术界一直都有“行画”这个职业,该职业就是以模仿某种艺术风格,或者杂糅几种艺术风格之后,创造具体的绘画作品著称。从事行画的人群,不能说没有艺术阅历,但可惜的是,行画业从来没有产生过艺术家,无论从古至今,国内国外依然如此。

而人工智能其实就是“行画”的科技加强版,它的算法也许会提高对艺术的解构、剖析能力,但对于艺术的创造却无能为力,因为艺术作品的诞生是组合、整理,刹那的光辉闪现,在艺术领域人工智能无法替我们做真正的决定,正如人工智能无法替代我们去感觉世界,无法替代我们活着。

艺术的结果:永远不会终结

艺术是不朽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更是艺术的特点。

即使千百年来熠熠生辉的艺术大师们,早已巨星陨落,但他们的作品一直激励着更多的艺术家们层出不穷,也激励着我们的生命,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更有甚者,即使人类某天走向灭绝,但艺术依然能够永存于世。

例如很多国家都在开展“艺术永存保存”项目,他们在地下修建永久的空间,作为艺术品存留之用,而旅行者二号在深入茫茫宇宙的时候,也没忘记携带诸多艺术品的复制品,目的是为了有天若是真的与宇宙其他生命相遇之时,能够第一时间传递我们人类的独特所在。这些举动的唯一理由,正是因为艺术是我们人类存在的重要证据,更是为何存在的重要理由。

而人工智能却不具备这一点,因为人工智能在生命的尺度上是不朽的,正是因为它永远不会死去,所以自然无法理解生命的脆弱、易逝和无常,而正是生命的稀缺性,人类才有可能探求它的欲望,珍惜它的过往,才产生了思考生命的重要方法——艺术。

康德说:艺术之所以是艺术,是因为艺术是有关生命的真理。康德是在阐述艺术本源,有关生命的学问。正如没有黑就没有白、没有恨就没有爱,生命存在的有限,恰恰决定了艺术魅力的无限,而人工智能的生命虽然可以无限绵延,但它终究无法理解艺术如何表现生命,更无法理解艺术如何表现死亡。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有关“人工智能能够创造艺术”的笃信,其实是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崇拜来自科学的发展已经开始全面接管我们的衣食住行,互联网无时不刻替我们做决定、替我们表达、暗示我们各种情绪就是证明。但盲目的崇拜背后,也能看出巨大的焦虑,因为我们发现心灵并没有因科学的飞速发展而愈发充实,反而科技越进步心态越失衡。

这也是人工智能不能创造艺术的原因:除了科学构造的外部世界,我们还拥有敏感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个内心世界需要科学点拨、引领、规范,但更需要真正的艺术去抚慰、启发、和完善。

艺术有着科学无法到达的领域,正如人性之复杂,人类之光辉无法通过具体的数字或是图标粗暴的表达,于是尊重艺术的独特性,就是尊重人性、尊重我们自己以及尊重未来。

·end·

(0)

相关推荐

  • 视界 | 艺术家真的要失业了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曾有这么两次,绘画作为一种承载了无数人类发展历史的艺术形式而受到冲击或挑战. 第一次是在照相技术被发明出来的时,当人们看到从暗房里洗出来的照片,人们认为画家那独一无二的,纪录每个历史瞬 ...

  • 未来科技体验馆 08 | 人工智能会主导艺术创作吗?

    在之前的节目中,我跟你探讨过人工智能会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这个话题.在那期节目中,我谈到了有些艺术创作类的工作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我没有展开谈.今天,我想要深挖一下这个话题,我们来谈一谈,未来的 ...

  • 另类投资:AI艺术品定价指北

    最近沉迷动画不可自拔,所以想来给大家卖一下安利:朋友,豆瓣评分 9.4 的Netflix 新剧<爱,死亡和机器人>了解一下吗?题材横跨科幻.恐怖.荒诞.悬疑.喜剧.赛博朋克--总有一款适合 ...

  • 智能机器人也会画画,很多人认为机器人没有感情,作品没有灵魂

    蓝鹰书画专注于文化领域,书画传播推广领先品牌. 智能机器人也会画画,很多人认为机器人没有感情,作品没有灵魂 文/秋香 从古至今,绘画作品都是画家用笔画出来的.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发明的智能机器人 ...

  • 浅析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现如今正在高速发展,并且深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这不仅对人工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对人们未来的生活产生了影响.那么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主要在哪些方面? 一是在治疗方面,开发出 ...

  • 人工智能主要技术及细分领域

    目前在提起人工智能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人工智能的分支有很多,并且深入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但是如果要问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及细分领域,其实并没有多少人清楚. 人工智能主要技术及细分领域如下: 智 ...

  • 百度出品:人工智能 数字水务报告(全文)

    本报告书由国际水协会和百度共同撰写,以人工智能赋能水务行业的国内外案例分析为重点,从水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趋势和使命着笔,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水务行业价值链上发挥的重要作用.百度凭借其在专业领域的深厚 ...

  • 人工智能最可能取代的十大职业

    早在1956 年的Dartmouth学会上,"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就被研究者们所提出.经过了六十年的发展进化,人工智能早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今,人工智能又进军到人类的职业领域, ...

  • 自监督学习: 人工智能的未来

    导读 什么是自监督学习?为什么自监督学习是AI的未来?自监督学习如何实现? 本文将回顾下自监督学习的前世今生,介绍它在CV.NLP.Graph.RecSys.RL等领域已经取得的令人惊叹的效果! 1. ...

  • 大国竞争时代人工智能如何抵御数据欺骗攻击?

    鹰,搏击长空而无畏. 鹰,大千尽览而敏锐. 鹰,动如雷霆而持重. 海鹰资讯,力求以鹰一般的气魄.视野和迅捷去打造专业的情报资讯,让繁复世界中最有价值的情报尽收眼底. 作者 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 韩雨 ...

  • 陈根:人工智能助力医疗,追溯癌症起源

    文/陈根 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广泛应用正形成全球共识.可以说,人工智能以独特的方式捍卫着人类健康福祉,除了在诊疗手术.就医管理.医疗保险发挥作用,基于算法的人工智能近年来更是推动着疾病诊断与药物研究 ...

  • 人工智能会取代你的工作吗?

    主播: 大宝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5月8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销声匿迹>.   这本书是由人类学家玛丽·L.格雷和西达尔特 ...

  • 人工智能、家政服务…… 郑州今年拟新增高技能人才1.85万人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通讯员 付鹏辉) 2021年,郑州计划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目标任务1.85万人,其中,新增技师5550人.昨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我市印发<2021年郑州市高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