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伤寒:《伤寒论》条文排序的意义!(太阳病)

《伤寒论》的文章结构,是以条文形式组成,据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有398条之多。

《伤寒论》既然用条文以表达辨证论治,因此,学习《伤寒论》就有一个理解条文和条文之间相互联系的意义而为基本要求。

应该看到《伤寒论》398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条文之间,无论或显或隐,或前或后,彼此之间都是有机地联系。

作者在写法上,充分发挥了虚实反正,含蓄吐纳、参证互明、句深义永的文法和布局,从而把辨证论治方法表达无遗。

为此,学习《伤寒论》先要领会条文的排列组合意义,要在每一内容中,看出作者的布局和目的,要在条文之中学到条文以外的东西,要与作者的思想相共鸣,才能体会出书中的精神实质。

基于上述要求,试将《伤寒论》398条的相互关系,按六经范围加以论述,为学习《伤寒论》提供参考。

先从《太阳病篇》谈起。

《太阳病上篇》的条文为30条。

1~11条

第1条到第11条的内容是一书的纲领,有指导全书统领辨证的意义。

举例而言,第7条的内容辨病发阴阳,第11条的内容辨病有真假寒热,被认为是六经阴阳寒热的辨证纲要,贯穿于全书之中,占有指导的地位。

第1条的内容,辨太阳病的总纲,反映了表证的共同证候,以下凡言太阳病的皆以此条为准。

第2、3条的内容,是在太阳病总纲之下,又分出中风与伤寒两类表证,两条并列不分,意在对比,用以加强辨证论治的思路。

第6条内容论温病,看来似乎同中风、伤寒有鼎足而三的意思,但它与第3条不并列,显而易见,作者是作为风寒的类证写出的。

第4、5两条,应联系一起体会,则知作者让人从脉证两方面的变化,辨传经与不传经的方法。

第8条内容,论太阳病七日自愈,为邪行经尽,若邪气不变,则有传经之变,作者示人针刺足阳明经,使其不传以杜其邪。

说明在太阳病中有“传经”与“行经”的不同,同时也揭出预防传经的方法,并且第4条的“传”也得到了答案。

第9、10两条内容,论太阳病的欲解时和太阳中风的期待自愈日数,它说明了正复邪退要有一个有利条件,应以正气旺而方欲解,故有其临床意义。

以上计11条,皆有论而无方,重点在于辨阴阴寒热,辨表病异同,辨病邪传变,辨病欲解时,它是全书纲领,也是太阳篇的总论。

12、13条

第12条论中风证,是在第2条的基础上补充了中风的病理和治疗方法。

应当指出,张仲景先抛出桂枝汤并非偶然之举,而是用以说明治病的原则在于调和阴阳,而与第7条的辨病发阴阳同等重要。

第13条的内容,看来好像重复,实际上本条不提中风而只提太阳病,所以就扩大了桂枝汤的治疗范围,它比第12条的内容有更深一层意思在内。

14、18、20~22、28条

第14、18、20、21、22、28条,是论桂枝汤的加减证,它的前后排列之法,很能启人深思。

先从14条的项背强几几,经输不利的桂枝加葛根汤开始,后以头项强痛......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收尾。

其用意是太阳经病属表,故在前;太阳腑证属里,故在后,把发汗和利小便的两种治法分开,则使14条与28条的病机自然而然地加以划分,使人不产生去桂去芍之疑。

15~17、23、25、27、29~30条

在桂枝汤加减证后,还穿插了桂枝汤的禁忌证。

第15条内容论误下之后,太阳之气上冲和不上冲,不上冲的禁用桂枝汤。

对“气上冲”的解释注家说法不一,若与134条的“阳气内陷”互相对看,则知其气上冲,也就是未致于阳气内陷的互义。

第16条内容论“坏病”不可用桂枝汤,太阳病伤寒无汗表实脉紧的也不能用桂枝汤。

第17条内容论酒客病证类中风,不可用桂枝汤,因为酒能化湿不喜甘药之故。

第23、25、27条论桂麻合方的证治,它以太阳小邪不解,或寒热如疟,或热多寒少,或不得小汗身必痒。

此时治疗如单用桂枝汤则嫌其缓,单用麻黄汤则又虑其峻,故以两方合用,而又以桂枝冠首,含有护正去邪的宗旨。

但是,第27条的“此无阳也”注家意见颇不一致。

我认为若以太阳表寒将欲罢为解,则庶几近之,可参考153条的“无阳则阴独”句,据成无已注“表证罢为无阳”,则其义自见。

桂麻合方另一意义,作者有从《太阳病上篇》的桂枝汤证,到《太阳病中篇》的麻黄汤证作为引线之笔而有循序渐进的意思。

第29条,从表面上看是论桂枝汤的禁忌证,但它包含了对第16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补笔,具体地为随证施治作出了示范,第30条则是作为第29条的注文。

另附19、24、26条原文

第19条: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太阳病中篇》的条文有97条。

1

31~34条

第31~33条内容论葛根汤证及加味证。

其中的31条应同14条作比较,32条又应同36条对比;

然后可以查知项背强几几分有汗和无汗二阳合病分下利与喘满的不同

至于34条的误下而利遂不止,又应同二阳合病必自下利互相对看,以辨认下利一证而有表里寒热的具体不同。

2

35~70条

35~41条:

第35条内容,是在第3条的基础上补充了伤寒无汗而喘和麻黄汤的治法。

此条也应同12条的桂枝汤证作比较,以见有汗为虚,无汗为实的辨证。

第36、37条内容,继论麻黄汤证,但辨证的重点各自不同:36条从证以辨喘,37条从脉以辨浮,以见麻黄汤的治疗各有所本。

第38、39、40、41等条的内容,论麻黄汤的加减证,而具有表里兼治的特点。

38、39条是大青龙汤证,关键在于不汗出而烦躁;

40、41条是小青龙汤证,关键在于表不解而心下有水气。

大青龙汤兼内热,小青龙汤兼内寒,故两条排列无间,以资互相对比。

42~45条:

第42、43、44、45等条,接麻黄汤之后,又论桂枝汤以代替麻黄汤治疗所不及。

其衔接之处,如38条“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若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则不用麻黄而又以桂枝汤代替。

第41条的咳而微喘是用小青龙汤;但43条的“下之微喘”则不能用小青龙汤而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以示桂枝、麻黄在治喘上也各有不同。

第44条内容论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从文推义当有不大便之证,治当先解表宜桂枝汤而禁用麻黄汤,恐其过汗伤津反助胃肠之燥。此条应与56条合参则意义更明。

第45条论汗下之余,脉浮不愈,乍看和37条的麻黄汤证相同,而此处却用了桂枝汤,作者考虑了复下之后,已难任麻黄汤的峻汗。

通过以上的条文可以看出作者于桂枝汤后论桂麻合方;桂麻合方后又论麻黄汤;麻黄汤后又论桂枝汤,桂枝汤方虽一,而使用则因证而异。

一般说无汗不用桂枝,而56条未提有汗,但也用了桂枝,文义愈述愈深,而桂枝汤之治,因之亦愈广。

46~59条:

第46条论服麻黄汤以后的证情,与24条的服桂枝汤,反烦不解之义相同。

然24条先用刺法,然后再服桂枝汤;而46条先服麻黄汤发汗而使正气拒邪外出继之作衄乃解。

第47条论伤寒无汗,体强者有衄以代汗之机,同35条麻黄汤发汗合参,以见汗血同源,殊途同归之旨。

第48条论二阳并病的成因和阳明经证、腑证与发汗不彻的脉证。若同32条比较,以区别合病与并病之异。

第49、50条论不可发汗之脉;第51、52条是论若其人尺中脉不微不迟而浮数的,则仍可用麻黄汤发汗。虽然言其脉,而证候亦包括在内。

第53、54条内容论桂枝汤治营卫不和证,条文开头不冠风、寒,而以“病”为称,说明此条与中风无关而涉及到杂病。

第55条内容,应与47条对比,以见伤寒作衄有解与不解之分。若衄少而邪不出者,则又当以麻黄汤发汗,越出营中之邪,则衄亦随之而止。

第46条先服麻黄汤病不解而后作衄则解;55条则是先衄不解,后用麻黄汤发汗则解。

55条为不发汗因致衄;47条为身无汗而邪不出,这几条若不联系来看,则首尾不顾,便觉索然无味。

第56、57条论用麻黄汤发汗,半日后病又复烦不解;或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而小便清白,皆应以桂枝汤先解外邪,以代替麻黄汤之治。

第58、59条列于误治变证之前,是辨病发阴阳之后,又示人“阴阳自和”方为愈病之条件。

因此对以下的60~70条有其指导意义,为救治坏证指出了原则。

60~70条:

从60条至70条的误治变证中:

有内外俱虚的身振而寒;

阳虚阴盛的烦躁;

营卫俱虚的身疼痛;

肺热作喘;

心虚作悸;

脾虚作胀;

水挟肝气上逆;

寒挟水气脐下悸欲作奔豚;

以及汗后恶寒为虚,不恶寒但热为实的表、里、寒、热、虚、实,五脏六腑等病,反映了伤寒与杂病共论的辨证论治典范。

3

71~82条

第71~74条,论太阳病表里不解的膀胱蓄水证。它以口渴能饮而小便不利为主。

作者用假宾定主的笔法,先论胃中干燥,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的缺津证;然后引出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的下焦蓄水的五苓散证。

一为缺津,一为津聚,两者病理不同,证候易混,故加详辨以恐治疗之失。

第75条论发汗太重,心肾阳气两伤,以致心悸欲按而两耳发聋,当与64条的:“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作比较,以见证有轻重,治有区分。

第76~80条,论胸膈火郁的虚烦诸证。

从病理讲,水蓄于下,而火郁于上,故栀子豉证接五苓散证有其水火辨证用意所在。

另一意义是太阳病由经传腑,则以蓄水为主;若由表传里,邪必先胸,故有胸中火郁的虚烦证。

火郁于胸则心烦懊憹,如气不利则胸中窒;血不利则心中结痛,若下延入胃,则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若上热而脾寒则大便必溏而身热微烦。

第81条论栀子豉汤的禁忌证。

第82条论阳虚而水气泛滥的真武汤证,也属于水下火上的辨证范围。

4

83~95条

从83条至89条论不可发汗证,是麻黄汤的禁忌证。

不可发汗指其人虽病伤寒然挟有阴阳气血营卫津液等正气不足之证,所以告诫人们不能发汗。

如果强发虚人之汗,则有便血、发痉、不能眴、寒傈而振等诸逆。结合49条的“尺中脉微”和50条的“尺中脉迟”来看则禁汗的脉证方备。

第90、91、92条论病有先汗后下之分,也有先下后汗之变;更有表里缓急之治和两感风寒兼治与专治之异。

在禁汗之后,提出什么是先治,什么是后治,什么是急治,什么是缓治,什么是兼治,什么是专治,确有总结以前、指导以后的意义。

第93、94、95三条并列,分析三种不假药力而出汗的不同机制。

93条的“冒汗”可责其虚;

94条的“战汗”为邪已外解;

95条的“自汗”为卫强营弱邪风不解。

三条互相比较,以加强读者的辨证思维。

5

96~109条

太阳病的经腑证论述已毕,发汗与禁汗无复可议之时,作者笔锋由太阳转入少阳而论述少阳为病的证治。

联系以前的二阳合病与二阳并病,可见太阳传入之邪并不固定于先传某经的具体情况。

第96条论邪传少阳的热型和证候与治法,亦可同37条的“设胸满胁痛者,与大柴胡汤”之文合参。

第97条论血气虚衰,邪中少阳而搏于胁下,同96条对比有继发和原发两种不同形式。

98条论小柴胡汤的禁忌证,病为湿与饮而类似少阳证,应与99条对比则治疗宜忌自明。

99条论三阳合病的证候与治取少阳的方法;

100条论少阳病挟虚的证治;

101条论治少阳其证不必悉具,误下少阳而柴胡证不罢者,可复与小柴胡汤。

第102条论伤寒挟虚的小建中汤证,既可与100条对看,也更应与第50条的“尺中迟者,不可发汗”,补充小建中汤治虚人伤寒的方法。

小柴胡汤为柴胡剂的加减诸方代表,所以,在小柴胡汤主证的前提下:

103条论少阳兼阳明的大柴胡汤证;

104条论少阳兼潮热的柴胡加芒硝汤证;

105条论伤寒有十三日,过经阳明而谵语的胃燥内实,调胃承气汤证;

106条论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而少腹急结的桃核承气汤证。此条列于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之后,作者用意是胸胁满用小柴胡汤;心下急用大柴胡汤;但少腹急结者则用桃核承气汤。

以示上焦气郁、中焦热结、下焦血瘀,这种气郁与血瘀相提并论的写法则对辨证甚有启发。

第107条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而排列于桃核承气汤之后,因为此证有胸满烦惊、谵语等精神证候,以资与蓄血如狂,少腹急结的桃核承气汤证对比区别而后方知各自的病机特点所在。

第108、109条论肝胆之邪传脾乘肺的变化,日纵日横,寓有气亢妄行无制之意。

6

110~127条

从110条至119条论误用火疗的种种坏证,汉时此法施用为广,故论其有弊的一面,其中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

至于其中的救逆汤、桂枝加桂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在临床治疗仍被广大医家所习用。

第120、121、122、123条文论太阳病误吐的变证。

120条论吐后中寒;121条论吐后内烦;122条论吐后客热不能消谷;123条论太阳病极吐下,胃中怀和而郁郁微烦。吐后共分四证,有寒有热,互相对看,以尽辨证之长。

第124、125、126条论太阳随经,瘀热在里的热与血结证,应与106条的桃核承气汤证相对比,以辨热大于血,瘀大于热,瘀热皆轻的三种病情。

第127条论太阳病蓄水,若小便利的为茯苓甘草汤证,以饮水多必心下悸;若小便少的为五苓散证,饮水之后必苦里急。此条应与73条进行联系,其义方全。

注:本文选摘自《伤寒挈要》

推荐相关书籍:

(0)

相关推荐

  • 远怀说伤寒(24)——条文三十、卅一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从今天开始,我们讲讲太阳病的中篇,这是条文最多,方剂也最多,达38首.上篇主要讲太阳病中要类型之一的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及相关变证,在最后还举例了如何"观其脉症,随证治之 ...

  • 远怀说伤寒(32)——条文卌二、三、四

    原创 远怀中医 星光片羽 昨天 条文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条文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条文44.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 ...

  • 重新认识伤寒:《伤寒论》条文排序的意义(太阳病)

    <伤寒论>的文章结构,是以条文形式组成,据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有398条之多. <伤寒论>既然用条文以表达辨证论治,因此,学习<伤寒论>就有一个理 ...

  • 【《伤寒论》太阳病条文排序】

    <伤寒论>的文章结构,是以条文形式组成,据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有398条之多. <伤寒论>既然用条文以表达辨证论治,因此,学习<伤寒论>就有一个理 ...

  • 【《伤寒论》方对应条文 排序版】3

    伤寒论各方的条文有汇总啦!推荐收藏!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1. 桂枝汤(太阳病.阳明病.太阴病.霍乱病) 歌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

  • 伤寒重要条文 + 金匮重要条文

          太阳病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

  • ​伤寒重要条文 + 金匮重要条文

    太阳病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一 中风表 ...

  • 伤寒论条文398条(全)整理不易,建议收藏!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 ...

  • 赵绍琴治高血压,抓手就是内经一句话|温病|伤寒|伤寒论

    中医书友会第281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像心血管这类的疾病,它是更复杂的.更全身性的,我们需要更稳妥.更安全的方式来解决,温病在这方面的治疗思路是特别多的."( ...

  • 伤寒论条文解读及用方经验心得

    伤寒论条文解读及用方经验心得 2021-06-13 08:06·徐小丽LittleLily 桂枝汤:特别应当值得注意的是,以"伤寒是伤于寒邪,中风是中于风邪"解释太阳病.桂枝汤,将 ...

  • 伤寒论条文解读及用方经验心得【一点资讯】

    桂枝汤:特别应当值得注意的是,以"伤寒是伤于寒邪,中风是中于风邪"解释太阳病.桂枝汤,将很难认识太阳病.桂枝汤.甚至,伤寒>全书. 桂枝加桂汤: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经验,则知此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