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结婚的结婚,让单身的单身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间,就我和你。

时隔两年,再和王小姐见面,她来北京参加好朋友的婚礼。
抢到捧花、端着伴手礼、和我分享婚礼现场美照的她,语声里流淌着欢喜。
仿佛依稀还是布达拉宫山脚下,那个殷殷切切、默默虔诚拨动转经筒的女孩儿。
虽然耳边,只有轰轰隆隆地铁穿梭的声音;
虽然眼前,只有熙熙攘攘人们上上下下的场景。
这次来北京,她带来了一个如春光般明媚的好消息——
在经过一番辗转反侧的思量以后,她决定走出往事的囚笼,接受一个相识经年的男生的追求。
如今,她们已经在筹谋结婚的事宜。
不知道为何,我的心里充满着欢喜。
就仿佛,即将踏入婚姻殿堂的人,是我的某位至亲。

事实上,我们只有几面之缘,但是彼此的相知,又仿佛曾披星戴月,结伴走过千万里路。
毕竟是一声“呼唤”就愿意坐几个小时的飞机从广西到拉萨的朋友。
这份情谊,如月光皎洁。
还毕竟,是曾经推心置腹的落寞知己。
那时候,彼此心里都累积着年深月久、错综复杂的寂寥心事,真有几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味道。
然而令人心生鼓舞的是,如今的我们,早已翻开了生命之书的崭新一页。
如果还有遗憾,那就让它被岁月风干;
如果还有期盼,希望未来风高浪急、苍茫大地,那个人是得力战友,共赏四季分明。

*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没有什么,比结婚更让相爱的人浮想联翩;
对于女孩子而言,没有什么,比穿上婚纱的那一刻,更让人心心念念。
林奕含曾在她的小说里这样写道:
“她后来才了解,说婚礼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刻,意思不但是女人里外的美要开始下坡,而且暗示女人要自发地把所有的性吸引力收到潘多拉的盒子里。”
这句话里,难免散发着苍凉灰败的口气,但也未必不是某种意义上的真理。
但婚礼毕竟不能等同于婚姻。
婚礼是笑语喧喧、鲜花漫漫、舞乐袅袅、人儿曼妙;
婚姻是细水长流、磕磕绊绊、起起伏伏、泥沙俱下。
打一个不太恰切的比喻,婚礼是蒙着红盖头,婚礼就是揭开真面目。
过程是暧昧而迷离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脑海中不断粉饰不断美化;
结果可能是华丽的,却也可能是愁惨的,横竖像是被骗,但行骗的人中,未必没有自己。

愿意和一个人结婚,是对其至高的肯定。
因为你即将,或许一生,都将与这个人,共度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共看生活鸡毛蒜皮、波澜起伏。
而且,还需要克服厌倦、疲惫、失望等等必然纷至沓来的情绪。
此时此刻的眉目如画、柔情似水,是否经得起来日方长那股力量的围追堵截?
婚姻,无异于一场赌博。
赌博靠的是什么,资本、技艺,还有——运气。
但又有多少人好运到被上苍眷顾呢?
所以亦舒说,每每参加婚礼,总让她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精确到黯然。
李碧华也说:
“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子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的美丽。”
化蝶的,自然就是运气好的,其余的化成各种各样劳什子的,虽然听起来不堪,但也只能这样。
于是,分道扬镳的分道扬镳了,貌合神离的貌合神离了,苟延残喘的苟延残喘了,破镜重圆的破镜重圆了,不声不响的不声不响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爱情、多少种婚姻。
最健康的方式,或许就是,不要去想结局。
想来想去,也是无益。
再想想李碧华的话,一千万人之中,还是有一双是能够化蝶的。
百里挑一,大海捞针,只要有那么一点希望,就值得前仆后继,所向披靡。
所以在内心,我依然对王小姐,充满着祝福。
而且,不结婚,又怎样?一直谈恋爱下去?谈到天荒地老、日月无光?
怕是没有多少人有那样的无穷精力和汹涌激情。
全世界也不过只得一对萨特与波伏娃,那样“超凡脱俗”的爱情,压在人身上,也不是不心力交瘁的。
所以,看《今生是第一次》里的朗、《他其实没有那么喜欢你》里的詹妮弗安妮斯顿,一个为了不好意思把想结婚说出口而“机关算尽”;
一个为了男友不愿结婚而痛心疾首地分手,就算私心里对婚姻这种事情不抱过高期待,却依然能够惺惺相惜。

*
人们总喜欢说,在什么年纪,就应该做什么事。
所以到了一定年纪,结婚,仿佛就变成了一件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事。
毕业以后,屡屡收到新婚短讯,朋友或者亲人、疏远抑或熟悉......
偶尔也会在心里揣测——
是不是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呢?
是不是迷恋那个人陪伴在身边的温存?
是不是在爱上对方的身体的同时,也欣然享受对方的灵魂?
是因为爱情酝酿成熟,是时候结出果实,还是迫于现实压力,被逼上梁山呢?
在《今生是第一次》里,尹智昊说,因为相爱而结婚,是那些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人才举行的仪式。

所以她选择了嫁给自己的房东,为了能够暂时在首尔有一个屋檐下可以傍身。
他们并不曾相爱,只是恰好天时地利,一切刚刚好弥补彼此需要。
房东需要依靠婚姻来维系父母的感情,同时也可以让自己在同事外人面前显得“正常”;
她也可以暂时不必担心居住的问题,更不可能因为寄居工作室而差点被导演强暴......
为了需要而结婚,或许才是更多人这一生的必然结局吧。

需要是一个包容度大、柔韧性强的词语,而且听起来,优雅体面。
而爱,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罢了。
人们常常会惶恐听见,因为爱而结婚,哪怕表面上与有荣焉,但也避免不了内心嘀咕,爱能当饭吃啊?
人们常常更惶恐听见,因为钱而结婚,哪怕表面上显得见过大世面,能够接纳一切,然而他未必不会想,靠钱维系的婚姻,有幸福可言吗?
但是“需要”就不一样,不必过分精确,便给自己留下余地,腾挪转移。
结婚,仿佛忽然间变成一件顶顶复杂的事情。
一想起结婚的理由、结婚的成本、结婚的后果、结婚的风险,千头万绪,无穷尽也。
所以城市当中(当然也未必只是城市)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做单身贵族——
比如剧中的秀智,典型的都市白领、时髦女郎,不穿胸罩、一身商务装穿得知性妥当、包里备着避孕套......一看就是那种遇到男人吹一层再挑挑拣拣的角色。
对于姐妹一心想着结婚的人生志向有些“嗤之以鼻”,两个人吹鼻子瞪眼闹得不可开交;
身边不是没有男人追求,但是对于恋爱关系,她是冷淡待之。

还有做周末夫妻、定合同婚约.......不胜枚举。
翻开《李银河谈爱情》,各种名目、各种数据,看得人下巴都要掉下来。
这就是当代社会,这就是丰富而复杂的人性和众生相。
这就是我们所共生共长的时代。
没有变得更好,却也未必变得更糟,未来或许也一样。
像尹智昊说的:
“世界不会变得更好,当然我的人生也不会变得更好,有可能我们不是为了更好的明天,是为了避开最坏的明天,而活着。”

这番话,听起来有几分危言耸听的味道,但是想想,未必没有道理。
我们兢兢业业、营营役役,我们摩拳擦掌、摩肩接踵,我们吃一堑长一智、渐渐变得英勇,未必是因为前面有玫瑰等待采摘,而是害怕路上有荆棘却无力砍伐。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结婚,某种程度上而言,不也是两个人齐心协力,一同让未来可能降临的生活危机削弱杀伤力吗?
所以,结婚真的有那么浪漫美好吗?
不一定。
但与此同时,单身也未必就真的“贵气逼人”。
像平时一副女强人姿态、雷厉风行、潇洒干练的秀智,在公司里,不也是日以继夜地受男同事言语“侵犯”却只能忍气吞声吗?
就因为是单身,所以在旁人眼中,就自动仿佛贴上了“私生活放纵”、“不介意被调笑”、“潜在的她人感情或婚姻的威胁者”等等标签。
事实上呢?
不穿内衣、包里带着避孕套的秀智,重情重义,工作起来尽心尽力,而且时时刻刻维持底线与尺度,不曾丝毫越矩。

*
那么究竟是结婚,还是不结婚呢?
谁也不能盖棺定论。
只是无论结婚还是不结婚,都切忌心怀过高期待。
心态平和,如果遇到佳偶天成的好姻缘,是额外惊喜;如果进入婚姻的“城堡”,却发现不过如此,却也不至于太过失望。
不过,能结婚也是好的,当做填充生活阅历,也算是开了眼界,以后和人谈天说地,不算是纸上谈兵。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的剧作《捕鼠器》里说:
“生活嘛,你认为它是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直奔前方就是了——别回头。”
其实婚姻,或许也是一样的。
所以,让结婚的结婚,让单身的单身,反正到头来,都累人。
-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