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三十:五畜之牛

中醫認為牛肉甘平、偏溫,能補益脾胃的氣血津液。我們講過,羊肉補肝、雞肉補心,而牛肉湯則最適合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人喝,在五穀為養的基礎上,增強補益作用。特別對大病初愈,精神體力剛剛恢復的人,如果給他們吃雞肉羊肉,容易成為發物,引起舊病復發或高燒復起,死灰復燃。而吃陰寒的豬肉和魚肉的話,又可能導致陰寒過重,凝滯疼痛。牛肉的平和之性,正好符合體弱人的特點。

雖然牛肉有這樣的好處,但是如果的的方法不當,也會引起很多問題。看《水滸傳》的時候,您一定注意到了那些梁山好漢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勁兒。他們來到酒肆飯館,張嘴就要切幾斤上好的牛肉,這飯量著實讓人吃驚,換了普通人能這麼吃嗎?

我們看看牛肉的特點,您就知道了。

中國古代的牛肩負著很多責任,雖然有耕牛、奶牛、肉牛之分,但是普通農家飼養牛主要還是為了耕作、運輸。我們說過,理想的農民生活是三十畝地一頭牛,離開了吃苦耐勞的牛,光靠人幹農活是絕對吃不消的。所以讓農民去殺牛吃肉是極不現實的。很多地方,如果在春耕的時候殺牛都是違法的,要被治罪。所以很多情況下頂多也就是老弱病殘的耕牛被宰殺吃肉。這就意味著,那時候的牛肉很老、很難做熟,也很不好消化。有句俗話說“牛肉不爛,多費把柴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能大塊吃牛肉的人,肯定有很強的消化功能,特別是消的功能,也就是能把粗硬的牛肉纖維咬斷、嚼碎、研磨成乳糜。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在所有的肉裡面,其他的肉都能解饞,而牛肉則是偏向充飢。吃完牛肉以後能抗餓,就像五穀裡面的黃米糕一樣。不同的是,吃肉的人能征好戰、勇武威猛,所有牛肉是軍糧當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肉食。兵法上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成吉思汗帶領蒙古鐵騎征戰的時候,經常處於無後方、無後勤保障的狀態。如果拖著輜重糧草的話,就不可能攻城略地,來去如風,橫行歐亞了。所以,蒙古騎兵的秘訣就在於隨身攜帶的牛肉乾,也叫風乾肉。就是把煮熟的牛肉切成小塊,然後曬乾風乾,這樣牛肉的精華一點也沒有減少,而體積和重量卻大大減輕,便於攜帶儲存和嚼食,從而保證了將士充沛的精神和體力。

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大塊吃肉和吃牛肉乾都不大適合,最好的方法就是選嫩牛肉,或者耐心慢火把牛肉燉得爛爛的吃。對於脾胃虛弱的人,最好不要吃牛肉而是喝牛肉湯。用牛肉湯澆汁吃小米乾飯,是最好的食療補益脾胃的佳品。當然現代社會肉牛的品種經過改良,肉質變得細嫩,牛肉切片都可以涮著吃了。即便如此,當我們吃西餐的時候還是點小罐燉牛肉為好,非要吃烤牛排的話,一定別逞能,非得要烤個半生不熟吃。

中醫有個理論叫做以臟補臟,最有益於人體胃腸消化功能的是牛的百葉。大家都知道牛是反芻動物,它有四個胃,牛先吃飽了草料,然後把胃裡面的草料倒回到口腔,慢慢咀嚼。牛的胃不僅有彈性而且肉質細嫩,在北京有名的爆肚就是用牛羊的胃開水做成,加點香菜、麻醬吃,不僅提高食慾而且促進消化。

牛肉中還有一個寶貝就是牛筋,其實最好的蹄筋是鹿蹄筋,只不過那玩意兒普通人吃不起也吃不著,只好就吃牛的了。比起鹿蹄筋來說牛蹄筋爆發力差點兒,但更有耐力。很多穆斯林館子做的蹄筋都很有名,比如芙蓉蹄筋、紅燒蹄筋。比起牛肉來說牛筋更富有營養和食療的價值,對於過度運動損傷筋腱的人和過度不運動筋腱軟骨退化的人來講,牛蹄筋就是很好的補益食品。

牛的全身都是寶,最有名的是名貴中藥牛黃。牛黃是牛的膽結石,以前是天然形成的,現在有人工培育和人工合成的。牛黃味苦、性寒、入心、心包經,能清解心腦內的熱毒,醒神開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