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间最强大的学习力之一

其实疑惑是正常的。尤其是第二道题,那么多专家都错了,我们错一下很讲理的。

也有人说:好简单呀!

在我看来,好玩儿最重要。

尤其是那种令人咯噔一下,自带精确隐喻的题目。

再说一下“题目二”。

某市八年级学生的平均智商是100。为检验当地的教育水平,你随机选择了50名学生接受测试。第一个学生的智商测试得分为150,请判断这50名学生的平均智商。

正确的计算是:

(150+49✖️100)➗50=101

(这个计算真没错。)

这道题让我想起一本书,书名忘记了。书的开头讲某人去一个地方面试舞蹈演员,推荐者都说该演员很好,但当天面试她表现很差。

接下来作者好像说了一堆,意思是说,我们还是要相信推荐者们,因为他们(假设他们的专业和人品都很好)的观察时间更长,也就是说样本量更大。

这大概就可以用上面的题目来翻译一下:

你对舞蹈演员一次面试的评价打分是80分,其他几位评委四十九次的平均得分是90分,请问演员的实力可能是多少分?

计算是:

(80+49✖️90)➗50=89.9

当然,这个计算是我编的,算是给那本书讲的道理设计了一个“算法”。

但我又想了一下,假如是下面的情况:

你对舞蹈演员一次面试的评价打分是95分,其他几位评委四十九次的平均得分是80分,请问演员的实力可能是多少分?

这该怎么办呢?

还能用上面的公式计算吗?

我想,可能就不行了。

因为艺术选拔,可能会看中天赋的“峰值”。

假如你是一个眼光独到的面试者,这个演员也许更像一块被当作石头的璞玉吧。

总之,贝叶斯真的是个很好玩儿的东西。

科学实验、试错、孩子在玩耍中学习、投资,都是一个贝叶斯过程。

《园丁与木匠》说:

贝叶斯学派认为学习本身很像科学进步的状况。

作者特别提到了,基于反事实思维,进行贝叶斯推理的过程:

  1. 我们会考量一系列不同的假设对世界如何运作的不同描绘。

  2. 有些假设可能比其他假设更有可能是正确的,但没有一个是绝对正确的。

  3. 当我们说相信一个假设是正确的,我们真正的意思是,到目前为止,这是我们最好的猜测。

  4. 现在假设我们做一个新的实验或者进行一项新的观察。新的证据可能会让我们重新考量那个最好的猜测。

  5. 也许有一个不同的假设能更好地解释新的证据。如果另一个假设成立,会发生什么呢?

  6. 如果新的假设能更好地解释所有的证据,包括旧的和新的,那我们可能会认为它更有可能是真的。它将取代我们以前暂定为“真理”的想法。

不愧是教育专家,把这个过程讲得如此生动。

贝叶斯的思想极其简单,计算也一点儿都不复杂,但真把它弄清楚的人,真不多。

即使是学统计学AI的,能做特复杂的计算,但是在哲学和感知层面,并没有真正搞懂贝叶斯到底怎么回事儿。

我们的理性计算,对于稍微拐了一点儿弯的概率计算并不是很擅长,因为人类是一种基于比较的动物,对于单层概率,还是有直观的感受,但一旦变成多层概率叠加计算,就晕菜了。

这类概率叠加,有些基于多个空间,有些基于多个时间,我后面也许哪篇会写。

但我不赞成,是因为原始人只管躲老虎,所以用不上贝叶斯计算。

我们自己感知不到的大脑深层,人类的大脑神经网络,极可能使用的是类似于贝叶斯的推理机制。

很幸运,我们大脑深处的这些极其复杂的计算,居然可以自动实现。太牛了。

既然是天生就有,所以,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贝叶斯能力”最强大。

《园丁与木匠》的观点是,孩子的学习,就是以贝叶斯方式展开的。这种天生的方法,远比你让孩子背几个加减法以及在客人面前背唐诗厉害的多。

可惜,太多家长埋没了孩子天生就有的贝叶斯学习法。

然后,孩子进入学校,在由18世纪普鲁士人“发明”的现代教育作用下,这种宇宙间最强大的学习力之一,被系统化地摧毁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