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中学六四级、六七届高中同学纪念册》前言与后记
《大埔中学六四级、六七届高中同学纪念册》
前 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1964级、1967届的埔中高中同学,自从1968年秋匆匆离校以来,不觉就快半个世纪了。离校时我们还是青春年少,而今都已白发苍颜。今天,我们回首自己几十年的已往岁月,就像在聆听一曲旋律多变的长歌,里面有冷清悲怆,也有热烈欢快;有雨雪霏霏,也有杨柳依依;有大海扬波的激荡,也有小桥流水的平和……正如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我们各自的岁月之歌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然而,无论它们有着多大的差异,有着怎样的不同,却总有某些相似、相近乃至相同之处,其中最主要的也许就是对于高中时代芸窗共读、书声朗朗的记忆。而自2007年以来一次又一次的宴聚欢会,在为我们的岁月之歌添加多彩而铿锵的音符的同时,也让我们彼此的岁月之歌有了更多的和谐与共鸣。
为了更有效地增进我们同学间的了解,加强同窗间的联系,加深学友间的情谊,我们提出编印《同学纪念册》的设想。我们的提议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这让我们对编好纪念册增强了必要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特对纪念册编辑中的几个问题简单说明如下:
1、标题中之所以同时提及年级与届别,是考虑到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我们同学中既有不是同年入学的,也有不是同届毕业、同年离校的,若单提年级或届别均欠全面。
2、在《今昔容颜见沧桑》和《同学通讯录》这两个部分只记录健在者。同时,为便于查找,均按姓名笔画数由少至多为序。
3、对于存在较多争议或由于记忆不全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内容,以及不利于团结的内容,均不收录。
4、除《今昔容颜见沧桑》这一部分外,一般不收录个人照,有较大史料价值的“老照片”除外。
5、各类照片一般按拍摄时间的先后排序。以班为单位的,则按由甲班至乙班的顺序。
6、照片中人员名单,均按由左至右(就面向照片而言)开列。
7、“19╳╳级”“19╳╳届”在纪念册中一般省记为“╳╳级”“╳╳届”。“╳╳级”“╳╳届”均指高中阶段的,如属初中的,在“╳╳级”“╳╳届”前加“初中”二字以作区别。
8、引用照片中的题字时,加引号表示。
9、本册所称“老照片”特指在埔中期间拍摄的。
10、本册所称“校史”指大埔中学百十年校庆筹备委员会编印的《大埔中学校史》。
后 记
经过近四个月的操作,这本册子总算编成可以付印了。真有如释重负之感。
我们编印的是同学纪念册,这比仅仅是编印同学相册或某一次的聚会纪念册来,无疑更有积极的意义,当然也就困难得多。难的不是资金问题。去年国庆间聚会大家踊跃捐资就已经解决了纪念册印制的经费问题。难的是手头的资料太少。时间久远,很多旧事早已变得扑朔迷离,很多材料已难以搜集;人员分散,联系不易,有些同学甚至一度处于失联状态。如此等等,给这本纪念册的编辑带来极大的困扰。
幸亏大多数同学对编印纪念册都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大力的支持。不少同学,例如涂永基、肖翠善、饶菊芳、孔庆浩、彭公伴、梁添进、罗育祥等同学,不但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材料,还积极联系其他同学,帮助我们收集必要的信息。这才保证了本纪念册的内容不致过于贫乏。我们衷心大家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本纪念册除收齐了五次较大型聚会的合照外,还收录了几十张其他各类照片(不含《今昔容颜见沧桑》中的个人半身照),此外还收录了校徽、毕业证等的影印件。我们相信,这本纪念册,也许不能让大家喜出望外,但应该不会让同学们太感失望。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也由于我们散居各地(除汶暖和晋铮同城湖寮外,震江和瑞平去了深圳不同的地方,旺林则在广州),只能靠微信、电话来商讨,多有不便。因此,本纪念册难免存在许多不如人意甚至错漏之处,我们将诚恳地接受大家的批评指正!
【附记】
《大埔中学六四级、六七届高中同学纪念册》由邓旺林、刘晋铮、黄汶暖、张震江和瑞平五人编辑。于2018年1月底付梓。本《前言》与《后记》由邓旺林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