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谚语解~22
武林流传 / 徐纪注解
内 外 功
“以气攻病”。
医家 / 道家,均作此语。 而武家锻练,亦有用之。 “气”不是空气。 不是呼吸,虽然有时与呼吸并行。 “气”就是意,是意念,不是意志。 “气”之所守,守在病灶;加强其处之细胞、组织,与功能;以愈以疗的运作,就叫做“以气攻病”。
“ 阴不能无阳,无气不能生形,阳不能无阴,无形不能载气”。
比较言之,阴具体,为载具。 阳抽象,司运作。 阴之与阳,一如肉体与灵魂。 二者不可斯须离。 万一分离,不复阴阳之同在同作;纵使尚有其一,或阴或阳,则就是破败,就是丧亡。
“ 腹内松静气腾然”。
练气常自腹腔起,以腹腔而操作胸腔;所谓丹田吐纳是也。 习练之法,首在放“松”,守“静”,然后依式运作。 至于有成之时,但觉其“气腾然”起落矣...
“ 长吸长命,短吸短命”。
丹田吐纳之操作,其气宜“长”,有益健康,得享“长命”。 而举反面之误法:“短吸”气促,必致“短命”以强调其论。
“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在“内”,练的是以意念(“气”)来内运五脏六腑。 而在“外”,则操演肢体之“筋”肉、“骨”节,更及于“皮”层之末也。
“ 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眼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
也就是所谓的六合。 前三句,是外动。 后三句,为内运。 再益之以内“与”外“合”,才是中国传统武术必须具备的内运外动之结合;才够资格叫“运动”。
“ 一练如疯魔,二练封闭拨,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绵软懒龙卧,五练武脏气俱到,六练周身筋骨合”。
八极拳的练功嘱语,由外而内,内外结合,以成大业。 “疯魔”是心志,“封闭拨”是攻防,“寸接寸拿寸出入”是高级的打法,“绵软懒龙卧”描其内劲,“五脏气俱到”是内运的目标,“周身筋骨合”是外动的要求。 而、窃常以为“五练”“六练”二句,似可互换其位置。
“ 外练筋骨肉,内练精气神”。
“外练”的,是肉身的“筋骨肉”。 而必须配合同修的,则是内在的“精气神”。 而“精”是功能力,“气”是意念作,“神”是心志要做主。
“ 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练精”是功能体力之操作,必以“气”(意念)行之。 再行运化如此有意操持之意念,至于似有似无之间,便叫入“神”。 再行提升此境地,似乎全不用心,而不离归矩了,便叫“还虚”。
“ 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对于日常生活,“行”、“立”、“坐”、“卧”之提撕。 “风”是顺,是自然,不在求快。 而止步站“立”之姿,要落地生根,“如松”而“立”。 至于“坐”姿,其稳“如钟”,沉稳安定。 而“卧”姿以侧为尚,微曲“如弓”,在曲中亦寓直意。
修 行 路
“ 拳如其人”。
武术的修为, 常可在其人练武时的言行举止,思维动静,观见其人之人品、风格,与操守。 打拳如看相,是无法隐瞒,作假的。 有道是:“甚么人打什么拳”。 信然!
“ 文方武圆”。
“文方”之“方”,讲的是人品之“方正”。 “武圆”的“圆”字,则在描绘其外在的招式,与内里的劲道,都必须圆转自如,动而愈出。
“ 磨刀不误砍柴功”。
生活之中,“刀”固然要“磨”砺以须。 然而并不因此而耽误了日常的“砍柴”之“功”作。 武家引用此语,意在说明:功力在追求,没有止境。 而、攻防应用必须随时可以实行,不论已臻何等功力高低之境地。
“执理废事,理亦不圆”。
迈益大师之语。 意谓固“执”枯“理”,而“废”遗实“事”的话,则其“理亦”必“不圆”矣。 强调从事实修之重要,非虚“理”之所能该。
现 代 化
“ 武术搭台,经贸唱戏”。
从前的中央机构武术院,赵双进语。 而、为今日各层级推动武术之原动力。 透过“武术”之种种活动,达成“经贸”真正之发展。
地 雷 区
“ 真的假不得,假的真不了”。
刘云樵先师之语,认为武术之“真”与“假”,事实具在,是不会被漠视,或是颠倒的。 然而,武林之情状日益混乱,“真”人守默,不乐多言。 “假”货充斥,已到了以“真”为“真”的不堪之情境矣。
“ 武艺教全盘,点寸不轻传”。
传统武林败坏至极之惨况! “武艺”不“教”,人尽知之。 所以呢,“教”其“全盘”,而不及要领。 比如:只练套路。 至于“点寸” ─ 密诀是也,是仍然不教人的!
“ 学拳到白头,不知低头足下求”。
中国传统武术,与世界上一切其他之武术不同不一! 中国武术是全身一拳,非只手臂挥击而已的。 也就是打拳必经脚上起始,再升躯干,终至手臂。 以故,必先要向“足下求”得真诀,依法习练。 最可怜多有终身习武,直至“白头”,而“不知低头”先练腿脚之人,苦练一世,一事无成!
“ 法不传六耳”。
中国人的不良传统。 为武术、为仙道、为高台唱戏、为撂地卖艺,最喜爱守密“不传”。 苟得真传,也必是单传 ─ 两人四耳,关门秘授。 是不可以有第三者 ─ 所谓“六耳”,得以见闻的。
“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文”人必读经书,学习道义。 不敢自居“第一”,以示谦德。 “武”人不学,每以一得而自喜,更或是妄喜自矜,不肯屈居“第二”,好争虚名与虚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