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水金水通穴针刺深浅商榷
董氏水金水通穴针刺深浅商榷
董氏针灸近年来,在北美地区,由于杨维杰师兄及巴顿师兄的大力倡导,已成为一股学习的热流,尤其维杰师兄这两年陆续有新著出版,将董氏针灸理论及实际运用,达到高峰。但许多人在学习董氏针灸的过程中,只注意到董氏奇穴穴道的有效性与否问题,而未注意到诊断问题,诊断未明,用穴自无法得心应手,殊为可惜。若只重视董氏奇穴穴道有效与否时,又忽视了董氏针灸刺深浅的运用,那就可能差之亮厘,失之千里了。
董师当年指导下针时,即随时耳提面命的要大家注意针刺深浅的运用,维杰师兄2006年3月出版的《董氏奇穴讲座治疗篇》即已指出: 『有时临床所针穴位虽正确,但效果不显,这是因为没有把握深度之故。在中医界有一种说法「中药不传之秘在分量,针灸不传之秘在深浅」,因此针刺必须重视深浅。
在董氏奇穴书本之经穴篇的第一个穴「大间」穴「手术」部份(笔者按:此根据董师亲自编著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一九七三初版内容)就写着「针一分至二分治心脏病变,针二至三分治小肠病,疝气及膝痛,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一开始就提出了针刺深浅与治病的关系,也提出了「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刺法原则。
董氏针刺之深浅虽有多种理论根据,但最重要的要点则是「针浅治近,针深治远」,就是针浅治近处及新病,针深治远处及久远之病。
掌握了深浅,一个穴常可当好几个穴用,如此不但可精简用穴,也可节省时间,才能面对较多的病人。』以上是掌握董氏针灸针刺深浅实际运用的基本法则,重要的是要从一九七三年董师亲自编写的版本为依据,并留意到深浅运用除以上「针浅治近,针深治远」之外,还有不同理论的运用,例如全息针法配合深浅针法的运用。 兹以主治「肾脏性之风湿病,肾机能不够之疲劳,头晕,眼花,肾虚,肾亏,腰痛,闪腰岔气」的水通穴及水金穴为例,这两个穴,水通穴在嘴角之下四分,水金穴在水通穴向里平开五分,原版手术是「针由内向外斜扎,针深一分至五分」,在这里,我们应注意到这两个穴所在的位置,从四诊心法望诊中提到的「面王子膀」,即可得知为何主治都与肾脏性病变及肾虚肾亏有关。若从后天八卦来论,嘴下正是坎卦,坎卦主水,即肾脏的位置。针深一至五分,运用时即就病人得病的新近久远来加以运用。先父六十多岁时,初有小便滴答不畅问题时,疑为摄护腺之先兆,笔者即为先父针水金穴两针,针深仅二分,一因新病,二因先父当时身体仍十分强健,两次即已解决小便不畅问题,后十八年有生之年,均未再为小便不畅所困。可证此二穴的深浅运用。
维杰师兄后来根据董师对初版书的修正(笔者按:此一修正,惜未及再版,仅由当时弟子笔录,笔者亦录于原初版书中),这二个穴的主治加上「气喘,打呃(噎膈),气不下行,腹部发胀,呕吐,干霍乱,阳霍乱」,根据面部全息图,认为由嘴角下到颧骨为左右支气管区,若从后天八卦则分别为艮土及乾金两卦,都与呼吸相关,故于书中发挥时主张「本穴针刺时向颧骨户向皮下针,可针至寸半。治咳嗽,气喘立见大效,其效果决非十四经穴可及。」注意这段文字中的「可」针至寸半的「可」字,维杰师兄仍保留了新病久病深浅针刺的空间;而且寸半的针法是针对咳嗽气喘而设,而非为摄护腺类的肾虚或肾亏问题。 但许多人根据维杰师兄书学董氏奇穴时,却误以为水通及水金穴均应针至寸半深度,实为误解了维杰师兄「可」字中所含针刺深浅的学问,进而忽视了董氏针灸刺法深浅的精髓,那就失之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