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更甚——格律之上的诗歌修改建议
昨天在专栏文章中增添一篇回复文章后,有些朋友问为什么专栏作业到现在才开始添加,这里说明一下。
第一,这不是专栏作业。这个格律诗专栏没有作业,大家学了之后想写就写,写了发过来,如果有示例价值,又有时间的话,我就会就个人意见写些回复文章。这并不是针对专栏读者的,很多没有购买专栏的朋友也发了诗作过来,能看也一起看,能写建议也写了。
但是必须私信,文章下面的评论一般都是扫一眼,不会回复发表意见,假如没有关注的话,更加不会去留心了。个人精力有限,十分抱歉。
第二,写这些鉴赏修改回复文章并非才刚刚开始。每隔一段时间,看到私信中有积压,个人又得闲的话,就会挑一些写文章回复。这个时间是不一定的,大半年的有,你今天问我明天回复的也有。
这个得随缘。
反正专栏已经将规则知识、意境提升等都讲得比较清楚了。渔网都给你了,偶尔看看你捞上来的鱼,不在急上。
其实这类文章平时都是正常发布的——因为这都是些日常。有兴趣的朋友直接关注就可以看到。
闲话少叙,看作品。
这位朋友的作品是一月三日发过来的,都三个月了。不过呢,放着放着,作者自己也发现、修改了一些问题。比如:
这是一首典型的游记诗,是去台湾旅游,写下来的作品,我们看他自行修改过后的:
日月潭
日月潭边涵碧楼,西风送爽到金秋。
仓山凝黛云低卷,涧水扬波鳞畅游。
掬就甘泉烹玉叶,引来丹凤展歌喉。
邵家儿女多才俊,手把长杆舞彩球。
先看格式,这首诗是作为格律诗交过来,自然就要遵守格律。这种七言八句,当然就是七律格式。
首句“日月潭边涵碧楼”,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平”,是第五字不论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即仄起平收律句。那么这首七律就应该是仄起入韵的基础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学过专栏的朋友自然清楚,其实这种验对,熟练之后,只要念一遍就基本清楚有没有问题了。
总的来说,他这首七律没有出律,韵字“楼”、“秋”、“游”、“喉”、“球”同属平水韵“十一尤”部,这是一首合格的仄起入韵七律。
再来看内容,作为一首游记诗,四句都是写所见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首七律,作为布局这么宽松的一首作品,只有写景,而基本上没有感受、没有诗意提升,是不合适的。
从写景上来说,这首诗带我们走了一遍日月潭。
从诗意上来说,这首作品没什么看头。就好像一张照片,虽然花团锦簇,却没有灵魂。
这就回到了我们讨论过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写诗,我们要怎么写出好诗来。
就比如这位朋友,去日月潭,觉得风景很好,邵族人很有意思,看风景、喝茶、听歌的经历很值得回忆,所以把这种感觉以诗的形式还原出来。同样的,我们读到这首诗,心里会努力还原这些字词描述的景象,但是繁华美景如过眼烟云,看完了感受如何呢?我们读不到,因为作品的层次本身就比较肤浅,都不需要多加思考,直接从字面还原即可——我们就是在看日月潭的明信片。
这是一种过眼的过程,没有入心,自然就不能称为好作品。
要如何做到作品让人入心?
让读者思考。
只有读者读到你的作品,开始思考,结合自身情感触动,深刻还原到你当时的心态,这首作品才是成功的。
当然,这首作品的问题并不在于描述和还原,而是在于诗人本身没有往里面倾注情感。
你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没有绞尽脑汁去构图、去打光、去安排人物、去修后期,不能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只是简单的记录,那么读者也就只能简单、肤浅的还原。
换句话说,这类作品就是没有深度。照片也好、文章也好、诗也好,都是一样的道理。
这只是大而化之的理论,具体到这首律诗中要如何实现呢?如何让作品变得有深度,不再停留在表层的“甘泉、玉叶、彩球”等等这些色彩鲜丽的词中呢?
其实也不难,一首律诗的文法“起承转合”是很好安排文思走向的。古人写诗,即使是一联的对仗都尽量使用流水对来激活,避免意象和格式的重复。杜甫的《绝句》为天下名篇,实际上也历来因为“四扇屏”的结构为不少诗人所不喜欢——句子是一顶一的美,但是文法结构对于七绝来说并不合适。
我们在构思一首律诗的时候,就要清楚如何制造文脉上的波澜起伏。一般首联交代事由、天气,颔联细化写景,为诗思造势,颈联之“转”是文风起伏的关键,尾联收合,完成整首诗的回环。
这位朋友这首诗的问题,虽然可以说是没有“起承转合”,关键是他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东西,或者说他可能认为笔下的每一联都是美景,但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就算全部写景,我们也要找出重点,然后其他联的刻画都要围绕重点来展开。
即使你只是要表达自己的开心,你也要腾出一联来专门抒发,和其他三联写景建立勾连,突出重心才行。
更何况日月潭作为台湾的景点,从小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中,这其中承载的历史意义,思乡情结,民族共融,光复之义,有多少情感点可以给我们用来提升、拔高这首作品的意境啊。
把握住任何一点,诗歌作品就有了中心思想,就有了魂,就能脱胎换骨成为好诗。
总的来说,这就是一首七律,从格律上来看是合格的,但是从好诗的角度来看,既平且散。
一句话,太平了。
修改建议给出来,具体就自行升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