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留住唯在仁——《论语》悟读【66】
处世当须善其身,把根留住唯在仁。
《论语》第四篇第二章: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之人,不能够长久处于俭约中,也不能够长久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能够安守于仁,有智慧的人能够有利于仁。
【悟读】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谓困厄而改节。
在本章中,孔子强调,没有仁德之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不仁之人,不为非作乱,便骄奢淫逸。唯有仁者安仁,智者行仁。这一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仁,可以照见自己的本心本性。
世人治“贪”、“嗔”二毒,非观照内心不能治也。能照见内在本质的人,皆为仁德的人。夫子曾曰“小人穷斯滥矣”,小人于穷困中必定无所不为,“滥矣”。无独有偶,孟子也说:“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其意为那些只知吃吃喝喝之人,之所以为君子所不屑,乃其只知养其口体欲望而不知养其心性。
“泰山崩于前,而不惊。”应该是一种人生的理想。曹操和刘皇叔纵论天下英雄,刘备吓得筷子也掉到地上。英雄尚且如此,况且凡人。生活坎坎坷坷,人生曲曲折折。面对生活的不断变幻,我们唯有保持正心诚意,守住心中的浩然正气。
一叶翩翩不系船,夜深月落正堪眠。
芦花两岸无馀影,白鹭飞来破晓烟。
这是清朝净现的诗。诗作描绘的是自己夜卧扁舟,晓见白鹭,浪迹江湖,自由自在。全诗格调轻松、画面迷人,展现了作者恬淡的人生观。唯有仁德,方得恬淡。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指的是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语出《孟子》。孟子认为这种气,极其浩大有力量,应该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滋养它而不加以伤害。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王阳明的话,告诉我们修身养性,不假外求。佛教的明心见性,则是强调要放下执念心。
把根留住唯在仁。有了仁德,就能坦然面对生活中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