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企业成功的根本原因帮助企业持续成功

  9月30日,联想控股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全资附属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拟以17.8亿元出售联创瑞业(北京)资产管理全部股权(其主要资产为北京联想研究院大厦)。联想两周内抛售43个楼盘,其背景是联想集团2016年上半业绩下滑,为核心业务注入资金。

  最近关于联想与华为的对比越来越多,首先这两家企业都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成功案例,也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而华为业绩不断上升,联想集团的业绩不断下滑,所以有很多文章对两家企业的成功与失败。

  阅读了很多文章,发现很多作者连联想控股和联想集团都分不清楚,比较的时候,拿联想集团的业务数据,分析联想控股多元化战略,这样的分析,我看了只能呵呵了。

  如果非要比较的话,是联想集团VS.华为, 还是联想控股VS.华为?是杨元庆VS.任正非,还是柳传志VS.任正非

  联想集团主要还是IT相关的,是联想控股的子公司,如果拿联想集团的经营数据,用以证明联想控股多元化的失败,这肯定逻辑是说不通的。

  联想集团的负责人是杨元庆,联想控股的负责人是柳传志。很多文章将联想集团业务下滑与华为业绩上升对比之后,就开始将柳传志与任正非对比,这种比较对柳传志也是不公平的。

  但从联想集团与华为的比较上,曾经有文章比较的战略是,联想集团的重心是贸易,而华为的重心是研发。认为联想在研发上投入比例低,而华为在研发上投入高,华为成功的因素在研发上。

  

  研发投入高,是华为成功的因素吗?

  其实IBM PC事业部、HP电脑曾经研发投入也曾经高过,但是为什么这些企业PC相关部门现在也没有那么成功?

  

  其实这些作者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考察因素:产业周期。

  现在电脑行业进入了产业衰退期,而手机正处于顶峰。电脑行业转智能手机成功的企业,比如苹果,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转智能手机不成功的企业则进入了衰退。

  通讯行业的基础设施产业、智能手机产业的衰退都迟于PC产业,所以联想集团业绩的下滑,不在于联想研发投入的多少,而在于产业的下滑。华为成功的最根本原因也在于处于产业的高峰期。

  如果企业要成为常青藤企业,一定要把握好产业变化的趋势。

  一种是企业本身在一个没有周期的产业(比如食品与服装两个产业,无论经济如何变化,人总要吃饭、穿衣,这类产业的周期不明显,这类产业只需保证行业内领先,就会是常青藤的企业)。

  另外一种企业,一直跟随产业热点,不断创新。比如IBM,最开始是做打孔机,后来发展到大型计算机、PC机,解决方案供应商。虽然产业有周期,但是IBM引领产业变化,在产业还处于高峰期的时候,就把业务买掉,转型做一个新的产业。

  还有一种企业,在产业周期高峰期间,转型做资本,通过投资跟踪产业变化,比如联想控股。联想控股,借助PC产业,获得大量的资本,通过投资,把握住产业发展趋势。所以联想控股通过转型,已经成为资本型公司。

  其实联想集团通过并购管理理念先进的企业,学习国际最先进的管理方法,消化吸收之后,通过投资,将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入到被投资的企业,这是联想为中国企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最缺乏的软实力,恰恰是联想控股通过联想集团帮助中国企业不断提升的。

  华为在终端发力之前,不是也需要从联想集团挖人,获得联想在全球化终端消费管理的经验吗?

  所以华为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踩对了行业的周期。海尔、联想、华为分别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末,零零年代末取得成功,是因为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家电、电脑、通讯行业处于行业顶峰。任正非现在的状态,张瑞敏、柳传志也都曾经经历过。

  华为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的竞争力,从原来劳动力成本优势,向研发人员成本优势转变。华为正好又是研发型企业,家电、PC在中国鼎盛时期,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时期,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也是这两个产业利润下滑的主要因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