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判断科技泡沫

  参加8月26日、27日的2016人工智能大会,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但让我最开心的却是在大会上发现很多科学家都用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来判断人工智能是否有泡沫。

  比如这是谭铁牛院士《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考》的演讲中,提到的人工智能热潮下的冷思考的图,利用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做的预测:

  根据最新的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智能机器人、认知专家顾问、机器学习、自动驾驶汽车等人工智能热门技术正处于“期望膨胀期”,接下来可能进入“幻灭期”。

  而在8月27日下午的论坛中,多位年青科学家,多次引用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来判断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看到Gartner曲线现在这么流行,我非常开心。其实我在3年前就一直用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判断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但是2014年去海信交流时却受到质疑:2014年夏天,IC咖啡走进海信,与海信交流。我去介绍的物联网发展趋势,当我用Gartner曲线介绍物联网发展趋势的时候,海信副总裁问我,这个曲线是如何做出来的,有权威性吗?

  说句实话,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这个图,我一直都当作结论用的,从来没有考虑过Gartner曲线是如何做出来的。而海信副总是科学家出身,我认为他问我曲线如何做出来倒是符合科学的精神,但我当时的确不能回答,数据是如何产生的。而后来我也尝试过了解Gartner曲线是如何做出来的,但到现在也没有找到答案。

  所以在以后的交流中,如果有科学家在,我尽量避免使用Gartner曲线。而大部分时候,仍然使用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而且多数借助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判断都比较准确。

  虽然到现在为止我仍然不知道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是如何做出来的,但这个真的很准确。比如物联网的发展,前几年的确有一个热潮,但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物联网进入幻灭期,所以有一个媒体写了一篇文章《智能硬件的时代结束了:一个行业集体踏空的教训》,这一篇文章虽然流传很广,但这篇文章有两个漏洞:从Gartner曲线的角度,智能硬件要经历幻灭期,而不是踏空;好像作者不知道踏空是什么意思,我在看清智能硬件发展趋势,才不会踏空 有介绍。

  最近看到这么多科学家也认可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以后可以大胆使用了。

  看下百度百科对技术成熟度曲线的介绍:

  技术成熟度曲线又叫技术循环曲线,或者直接叫做炒作周期,是指新技术、新概念在媒体上曝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IG DATA》。技术成熟度曲线(The Hype Cycle)诞生于硅谷,是指经过新闻媒体和学术会议的大肆宣传之后,新技术趋势一下子跌倒了谷底,而最初依靠这个新技术发展起来的创业公司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

  1995年开始,高德纳咨询公司依其专业分析预测与推论各种新科技的成熟演变速度及要达到成熟所需的时间,分成5个阶段:

  科技诞生的促动期 (Technology Trigger):在此阶段,随着媒体大肆的报道过度,非理性的渲染,产品的知名度无所不在,然而随着这个科技的缺点、问题、限制出现,失败的案例大于成功的案例,例如:.com公司 1998~2000年之间的非理性疯狂飙升期。

  过高期望的峰值(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早期公众的过分关注演绎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故事——当然同时也有众多失败的例子。对于失败,有些公司采取了补救措施,而大部分却无动于衷。

  泡沫化的底谷期 (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在历经前面阶段所存活的科技经过多方扎实有重点的试验,而对此科技的适用范围及限制是以客观的并实际的了解,成功并能存活的经营模式逐渐成长。

  稳步爬升的光明期 (Slope of Enlightenment):在此阶段,有一新科技的诞生,在市面上受到主要媒体与业界高度的注意,例如:1996年的Internet ,Web。

  实质生产的高峰期 (Plateau of Productivity):在此阶段,新科技产生的利益与潜力被市场实际接受,实质支援此经营模式的工具、方法论经过数代的演进,进入了非常成熟的阶段

  技术成熟度曲线从宏观上非常有价值,但真正对一个行业作出准确的判断,还要有大量的数据积累,以及对行业本身的判断。

  比如集体踏空那篇文章的作者实际上不懂行业发展,因为从内部信息上,我很早就在跟踪物联网发展的瓶颈,关键在于连接。物联网有三层架构:传感、连接、智能。而在发展早期,真正的瓶颈在连接。所以因为增加了连接功能的硬件,被称为智能硬件,但智能体现在哪里呢?只是连接吗?智能一定是因为有了数据才可以智能,但没有连接,不可能形成数据的集中,所以物联网最早是连接,所以连接是瓶颈。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连接是物联网早期的瓶颈。什么时候才能到突破呢?早期的物联网的通讯协议是借助传统的互联网通讯协议,实际上是不适合物联网发展的,所以通讯是瓶颈是必然。

  假如诞生了专门为物联网设计的通讯协议,那么这个瓶颈是不是会突破?所以我一直关注Lora,LTE-M(后来演变为NB-IOT),所以当NB-IOT协议刚刚冻结,又形成了一波物联网热。但这也仅仅是一个技术的突破而已。未来还有几个技术需要突破。但不可避免,物联网低谷仅半年,马上又会热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