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先防,怎么防?
从今天开始,来一起学习中医的治则治法。这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学习中医,或者是对中医感兴趣,最终还是希望借助中医帮诊治疾病或者养生保健,这就涉及到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指导中医预防和治疗的基本原则就是治则。治则通常是一些高度抽象的概念,起到最基础的指导作用。比如治病必求于本,或者调和阴阳等。在各种治则之下,就可以确定更具体的治法,由治法而出方药,或者其它治疗手段如针刺、艾灸等。这就是常说的理、法、方、药中的“法”。
中医学历来就非常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强调要“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疾病发生之前就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之,这就是要讲的第一个治则:治未病。
治未病是什么意思?直接的意义很简单,就是在疾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治疗它。问题来了,疾病都还没有发生,咋就知道是什么病?都不知道是啥病,又怎么去治疗?这实际上是对“治”字的误解。治未病的治是指治理、处理,所以在这个具体的语境里,可以理解为预防,也可以理解为治疗,还可以理解为病后调摄。这样就有治未病的三个经典层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
未病先防很好理解,就是对于还没有得病的人采取合适的措施,以避免疾病的发生。但是如何去实现这一点?这就要先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疾病是如何发生的。疾病是由于正邪相争而发生的,正气不足,邪气入侵,于是人就生病。一个巴掌拍不响,所以只要正气充足,或者没有邪气入侵,自然就不会得病。
未病先防就从这两方面入手。首先是提高正气的抗病能力。毕竟正气是发病的内在基础。只要正气强盛,可以抗邪于外,邪气就难以致人为病。哪些方法可以增强人体的正气?主要有四招:
spring
第一是调摄精神。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对人体的气血阴阳,五脏六腑都有影响。七情由脏腑气血而生,也能影响脏腑气血的状态。比如常说的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等,都是七情对人体气机的影响。而且血流于五脏而生神,所以七情分别为五脏所主,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悲忧、肾主惊恐,七情太过就会伤其本脏,并通过五行生克关系,影响到其它四脏。这些内容都是之前在七情致病里已经讲到过的,就不展开了。总之七情不调,或过久过激,都会影响脏腑气血而生病。而预防的最好方法就是调摄七情,使七情调和而无太过。
请注意,这里讲的是七情调和,而不是灭绝七情。人如果没有七情六欲,还能叫人吗?但是七情中的任何一情都不能过度,要适可而止。这种适度并不是靠人为控制的,比如说非常愤怒的时候,制自已不生气,这样的用处是有限的。正确的做法是清心寡欲,安定清静,杜绝妄想,这样就能内养精神,从而保证人体脏腑气血和调。就像《内经》里说的样:“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二是注意锻炼身体。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是中医讲的运动和这个还略有不同。中医强调的是通行阳气、气血,从而使五脏调和,而不是增强力量和其它的什么身体指标。当然更加不是为减肥。所以这个动就必须有度,要动静结合。气血通行的标志是什么?就是周身微微汗出,到这个度就够。所以大家见到的中国传统锻炼方法,看上去运动量都不大,也不是非常剧烈,就是这个道理。运动的方法当然是非常多的,比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对于青年人,气血旺盛,筋骨健强,也可以根据体质循序渐进地从事一些能力范围内的剧烈运动,只要注意保护,避免运动损伤,也是很好的。
同时,人的动静还应该与天地的规律相一致,所以夏天为阳主动,就可以多动一些,多出一些汗也不要紧;而冬天为阴主静,就不要动得太过,也不要出太多汗。这就是《内经》里说的“冬不按蹻,春不鼽衄”。同样,白天为阳宜动,夜晚为阴宜静,所以运动最选择在白天,至少不要太晚。大晚上去撸铁健身的行为,虽然可以有不错的锻炼作用,但对于养生治未病来说就不合适。
第三,注意合理作息。合理作息,《内经》里称为“起居有常”,是养生的基本法则之一,也是增强正气的重要原则。具体来说分为两层意思,一是作息必须要规律,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作息没有规律,就会伤人阳气,使阳气烦燥而虚浮,不能很好的抵御外邪,就容易得病。二是作息的规律必须顺应天地的大规律,就比如说古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一种顺应昼夜节律的生活规律。除昼夜节律,还有年节律,比如这一年的天气总体特点是怎么样的,就也应该去适应它;还有季节律,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生活规律也可能要随之改变。《内经》里说顺应四时养生,春天就应该晚睡早起,夏天要晚睡早起,秋天要早睡早起,冬天要晚睡晚起。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来作息,是生物的本能,也是保护正气的基本原则。
合理作息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饮食也要规律,既包括时间上要规律,一日三餐都要按时吃,还得定量,既不要太饿,也不要太饱。还要均衡,五味都要吃,荤素都要有。好东西吃太多当然不好。但是完全的素食,或者完全地拒绝五味中的某几种味道,也是不合适的。除非是因为疾病或某些特殊原因,否则每种口味和类型的食物都应该尝试一些。
最后是药物预防和人工免疫。免疫是一个外来词。但实际中国是最早有接种疫苗以预防疾病的国家,早在十六世纪,就发明了人痘接种的方法来预防天花。而运用药物来预防各种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方法更是举不胜举。比如用贯众来消毒饮用水,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等药物预防流感等。有段时间杭州流感大流行,很多家长就去各大中医院配防感颗粒回家,给孩子预防感冒,效果还不错。民间流传的端午插艾草,喝雄黄酒等风俗也是中医预防疾病的民俗演变。
以上这四招,就能解决正气的问题。但正气只是正邪两极中的一极,光有正气强盛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来说还是不够的。因为邪气入侵就能损伤正气,一损再损,最终正气一定会损伤的。更何况有些邪气,无论正气如何,是触之即病的。比如疫气致病,就是无论长幼,触之即病,延门阖户,皆相易染。
所以未病先防的第二大方面就是“避邪气”。中医非常重视“避邪气”,还是《内经》里的话,它说上古圣人强调要避邪气,就像避“矢石”一样。上古圣人并不是指神仙,《内经》里不谈神仙鬼怪,这里指的是特别善于养生的人,这些圣人的正气当然是非常充足的——他们都是养生大拿呀!可是,他们避邪气就像避“矢石”一样。矢就是箭,石就是石头,这两个都是过去非常有杀伤力的守城利器。圣人们避邪气就象避有杀伤力的武器一样,可见避邪气有多么重要。
具体来说,避邪气有哪些方法?
一个当然是搞好环境卫生,控制污染,减少周围邪气的存在;
其次,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什么地沟油,苏丹红,都离得远远的;
然后,要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加减衣物,温度第一,风度第二;最后就是要注意病人的消毒隔离,以“避其毒气”。
未病先防的内容就是这些。
稿约:“从头学中医”公众号是由“一小撮”热爱中医的人运营的公众号,致力于中医学习与推广。欢迎广大爱好中医的朋友们不吝赐稿。但凡与中医的学习和应用有关的稿件都可以的。录用后,我们将通过公众号和其它自媒体将您的想法传递给更多喜欢中医的人。让更多人和我们一起“从头学中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投稿信箱:281863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