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90后的8条职场焦虑,你中了几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猎聘”(ID:liepinwang),作者:静思,36氪经授权发布。
前些天,有一条热搜扎心了:#90后的职场焦虑都来自哪里#。不问还好,一问大家的委屈扑面而来。
我汇总了一下留言,90后的职场焦虑大致可分为这8条。
01
- 钱不够花、入不敷出
现在的我们赚的钱比父母那代人多很多,而且很多人也不用承担给父母养老的责任,但钱就是不够花。尤其在大城市漂着的人,交完房租、叫完外卖,手里所剩无几。有些人工作一段时间,甚至还需要父母补贴才能度日。
- 工资不涨还天天加班
这条几乎让所有90后(其实是大多数职场人)都躺枪。007、996是福报,但这个福报并没有体现在我们的银行账户上。
- 当加班成为常态,影响健康和生活
《八成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原因扎心了》、《“只要不去医院,我就没病”》、《90后,一边养生、一边作死》……看到网上这些五花八门的文章,90后健康状况大家心里还没点数么?
现在的90后,没点头秃、腰椎病、心率不齐、慢性胃炎啥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上过班。
被牺牲的不只是健康,拖家带口受牵连的还有伴侣和孩子。知乎上有个令人难过的问题:
后面的高赞回复更难过:这属于“福报”的正常状态!
夫妻变陌路、孩子活成了“单亲”。
- 客户和老板都难伺候
赚着白菜钱、操着白粉心,两边伺候不好随时丢工作。没办法,发钱、给钱的是大爷,憋着吧。
- 拼命工作还是看不到自己的前途
“一直埋头工作但看不到进步”,说的就是我们这群工具人。
公司都想赶着红利和风口赚quick money,就业市场又始终是僧多粥少,雇主不愁招不到人。所以对员工培训、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单位也越来越少。
工具人们就成了临时补丁,哪里有需要就填哪里。忙得热火朝天,但多数是没有针对和系统性的“瞎忙”。
- 当代社会给的压力很大
《30岁以下精英榜》、《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35岁实现财富自由退休”、“年过30创业成功、身价过亿”……天天看到这些消息,只会觉得自己是loser.
有人30岁的年纪,一天收入208万,但更多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人家的零头顶得上我们半年工资。在鼓吹迅速变现才有前途、成功是唯一的人生价值的当下,到底是我们不行、还是社会病了?
- 自己变成了曾经嫌弃的“老油条”
从前讨厌办公室那些勾心斗角,现在自己也成了宫斗中的一员。果然,我们终将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人。
- 找/换工作太难
就业/再就业有多难?看看猎聘发布的《2020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2020海归留学生就业报告》这些报告,保证能劝退你一时冲动想要辞职的心。
02
几年前,90后们还是一个集自我、颓、佛系、骄傲、见多识广等元素为一体的矛盾体。短短几年时间,大家也和80后、70后们一样,成为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买房生娃学区房发愁的大人了。
在调研报告《90后请回答:三十而立,你想怎样生活?》中,领导不靠谱、钱少、加班太多是90后们最常有的3个焦虑。
其实这何尝不是80后职场人的痛苦呢。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时代的洪流呼啸扑来时才不会分你前浪还是后浪。
我们在职场上焦虑的来源诚然有经济大环境、就业市场萎靡、公司文化不健康等宏观因素影响,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个体很难在短期内靠一己之力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只有一点一滴改变自己去量缓解职场焦虑。
比如,尽可能给自己设置小的目标。
不要动辄就让自己跳入“三年成为总监、五年年薪百万”这样的圈套。每个月存1000元、每周叫外卖的次数不超过两次……这些小目标更容易够到,让我们产生幸福感。
别人的雄心壮志、檠天架海和时代赋予的鸿运是别人的。
比效仿和追赶更重要的,是自己有一颗笃定的内核。
再比如,持续保持充电。
学习不一定能确保你升职加薪成功,但成果一定能在某个时刻意外冒出来,送给你惊喜。充电提升学历和技能能让我们职场的路走得更开阔,但更重要的是,在火急火燎的这个时代,持续学习能够让我们摈除杂念、坐在书桌前重拾内心的平静。
以及,维护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健康都是最重要本金。没有这个1,后面追加多少0,都是空。
内啡肽和多巴胺不会骗人,你让自己的身心愉快了,它们才能反哺你。
03
这些“表面功夫”能对我们缓解焦虑奏效,但想要持续降低焦虑,获得更深刻、稳定的内心,还得参考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Viktor Emil Frankl(以下简称Viktor)的方法。
Viktor是德国犹太人,纳粹时期,本来可以获得一个移民到美国的名额,逃离纳粹的迫害。但是,为了年迈的父母和怀孕的妻子,他放弃移民的机会,和亲人们一同被送往奥斯康辛集中营。
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后来Viktor辗转囚禁在其他集中营,侥幸大难不死,服了三年苦役的他最终重获自由。
他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写成了《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这本小册子,开创了意义疗法(logotherapy),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自问世以来到今天,销售已达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有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书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每一个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可以承受几乎所有如何活的问题。
它就是意义疗法的核心。
Viktor指出,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约翰·克里斯朵夫》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创造就是消灭死。”无论是醉心于工作、投入自己的热爱的某件事情,都能让我们的生命的厚度增加。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体验可以是爱,但更大范围上指的是感受。爱上一个人、经历了一场变故、感受到一阵凉风、、生了一场病、倒霉地错过了一列重要的列车……这些经历都能被称为体验。
养娃虽然辛苦,但为什么很容易让大人有充实感、成就感?就是因为大家对养育过程的投入和体验是非常丰富的。
找到让自己能够倾注感情的人;或者面对一件事时,先放下对结果的执念,感受事情进展的过程,反而能更大程度缓解焦虑。
3.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这是作者身处集中营、被剥夺一切欢愉的极端环境中领悟到第三种途径。
书中提及一个故事:一位年老的医师患了非常严重的忧郁症,起因是两年前他最深爱的妻子亡故,医师无法克服失去挚爱的悲痛。Viktor感到一切安慰的话语都是无用的,只是反问他:“如果您先离世,而您的夫人继续活着,这时会是怎样的呢?
医师回答道那会非常可怕,她的妻子会遭受着无比巨大的痛苦。Viktor又说:“您看,现在她免除了这痛苦,而那是因为您才使她免除的。现在您必须付代价,以继续活下去及哀悼来偿还您心爱的人免除痛苦的代价。
Viktor认为痛苦在发现意义的时候,就不成为痛苦了。他不否认存在着全无意义的不必要痛苦,但他仍然乐观地认为多数痛苦都可发掘出意义以给人精神支撑。
通常人们会认为只有你创造了价值、爱与被爱时才被赋予意义的光环。但Viktor却说,每一个痛苦,每一个失败,每一个绝望也都被附有着深刻的意义。特别是在痛苦时,我们可以穿越痛苦,精神得到了历练,指向下一次的成功。
04
总体来说,Viktor的意义疗法理论认为:
- 生命意义是实在的东西,人要寻求生命意义是其生命中原始的力量;
- 每个人的生命意义都不同,每个阶段的生命意义也不同,必须由此人自己去寻找,一旦找到,他就有希望摆脱因生命空虚而产生的各种症状;
- 通过意义并不能使遭受者的痛苦减轻,但却可以使痛苦变得难以忍受。这就是意义的价值。
我们当下的环境当然要比Viktor优渥许多,但他的意义疗法的确能成为我们对抗当下巨大焦虑的一剂良药。
我们需要停下来为自己的工作寻找到至少三类的意义:
对客户/公司而言,自己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帮工作创造利润和价值、帮客户解决难题、让一个有益的工作变强大对社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对自己而言,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让自己经济独立、学以致用、获得了新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纳税人、透过职场这个窗口看到一个不一样甚至更广阔的社会、历练成为成熟和优秀的普通人……
对有亲密关系的人而言,自己的工作意义是什么?
能够让孩子和伴侣过得更好、可以让父母享受自己安排的旅行、给猫猫狗狗提升物质基础、成为别人称赞的对象和榜样、能够把自己的所学和经历传承给后辈……
如果你尚未找到工作的意义,掘地三尺请深挖。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系信息发布平台,36氪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