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是谁?《容斋随笔》是本怎样的书?

作者:祝棠愉

容斋是南宋大学者洪迈的号,“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洪迈生活的时代正是那个强敌压境、山河破碎的南宋。洪迈出生在一个诗礼传家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洪皓、两个哥哥洪适、洪遵一门父子都是“怀康国济民之志,秉忠孝节义之风”的忠直官员、学者。

父亲洪皓在洪迈七岁那年,带着宋高宗赵构的求和国书,出使金国,当时正值金强宋弱,金国气焰很嚣张,当然不肯议和,但金国贵族对这个仪表堂堂、威武不屈的使者很感兴趣,他们用高官利诱他、用斩首吓唬他,洪皓都坚贞不屈,足足被扣押了十五年,艰辛备尝,经历了多少次生死一线之后,才得以全节而归,被誉为“宋之苏武”。
洪皓出使之后,年仅十三岁的长子洪适出来主持家事,他带着弟弟们刻苦攻读,兄弟三人先后考取进士。高宗皇帝都说:“父在远方,子能自立,此忠义报也。”由是三洪名满天下。
洪迈天分超卓,幼年时每天读书数千言,过目便不忘,精通四书五经,广猎稗官野史、道释经籍、医卜星算。所谓天分,是人家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努力罢了,光是《资治通鉴》,洪迈就全书抄写了三遍。家风传承之下,洪迈也成长为一个饱读诗书、心怀天下的能臣廉吏。 
金世宗完颜雍即位时,大宋需派“贺登位使”去表示祝贺,出使金国是个危险的差事,别人都是推、躲,洪迈却是主动慷慨请行,也许是为了向父亲致敬吧,也许是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热血从来就未冷过!然而,就是这次慨然出行,给他带来了一段扯不清的笔墨官司。

采石大捷后,宋金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洪迈及一些有骨气的大臣都不愿再用以前卑躬屈膝的陪臣礼,主张改用平等的对等国礼。金国方面很不满,强令洪迈使改用原来的礼节,洪迈坚决不答应,金国于是封锁了使馆,从早上到晚上给使团断水断粮,同时派了一个号称是昔日洪父下属的人来劝说他,洪迈到底屈没屈服,至今也没给出个标准答案,但绍兴太学生们集体创作的一首词《南乡子》对洪迈的声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仇。 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 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 万里归来夸舌辩,村牛! 好摆头时便摆头。 
据记载,洪迈有轻微的中风症状,头经常摇摆。把别人的生理疾病拿来嘲讽,还把人家铁骨铮铮不辱使命的老父亲攀扯进来,这些太学生们相当不厚道。你爱国没有错,你有民族气节也没错,可是,你掐架也得找对人呀!该骂的不是当权的皇帝、秦桧之流吗?放眼当时整个朝堂,不畏敌如虎的能有几人?皇帝赵构愣是被金国人吓阳痿了,年纪轻轻就再硬不起来,只好抱养了一个儿子。
洪家父子作为使臣的下场都很凄凉。洪皓被扣十五年、历尽千难万险回国后,宋高宗嘴上称赞他“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实际上却听信秦桧的污蔑,认为洪皓在金国时跟一些叛臣降将有来往,怀有二心,只给他安排了一个只领俸禄无事可做的闲职,之后又任由秦桧把他一贬再贬。直到秦桧病入膏肓,洪适上奏疏为父伸冤,洪皓才被赦回,这时他已老病相煎,死在赦回的路上。
洪迈请缨出使时,洪皓已故去八年,洪迈看到了老父的遭遇依然初心不改,为国分忧,这份赤忱,就让人非常动容。洪迈出使时,其实宋高宗有交代:祖宗在开封(汴州)的陵寝,已经三十多年没能祭扫过了,如果能跟金国人谈谈,把河南这块地方归还给咱们,那咱们哪怕继续当儿皇帝、礼节上吃点亏,也没什么可计较的。何况弱国无外交,不能把国弱的责任都让使臣背上。洪迈也是差一点被扣留,金国的大都督怀忠打算把使团扣下做人质,由于左丞相张浩坚持反对,洪迈等人才被遣回。洪迈回朝时,皇帝已换成宋孝宗,有人弹劾他使金辱命,于是洪迈被罢官,第二年才启用为泉州知州。
洪迈在官场沉沉浮浮几十年,当过京官,当过地方官,出使过金国,最后也是官至一品,他的经历使他的眼界远远高于书斋里的秀才。洪迈一生勤奋,学识渊博,他的著作很多,有40多种,《容斋随笔》是其中的一本笔记荟萃。“笔记”这种体裁,自汉魏以来就有,到宋代达于极盛,它的题材广泛,可以说是“经史子集”四部中史部的杂史、子部的杂家和小说家兼而有之,洪迈把随笔作为自己著作的名称,是“谦言顺笔录之”的意思,《容斋随笔》包括《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五个部分,共74卷1220则50多万字,全书持续写作了40余年。
《容斋随笔》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历代治乱兴衰、帝王将相、纵横韬略、处世为人、文坛趣事、历史珍闻等等。我们熟知的“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就记录于该书的《四笔》卷八《得意失意诗》中,该文中还记录了俏皮的四句失意诗“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
《随笔》卷二《韦苏州》中,洪迈没有简单地仅仅评价韦应物,而是目光深邃地洞悉到“韦应物为三卫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做事如此不法,竟然没人敢管,可见当时的时政,坏到了什么地步”。
《三笔》卷十《河伯娶妻》中,洪皓对前朝的史书提出质疑,他考证之后认为:为河伯娶妇这件事可能只是杂传故事,未必真的有。
《容斋随笔》是洪迈博览群书、经世致用40余年的结晶,资料丰富,格调高雅,议论精辟,考证确切。读这部书,就象是在书林中穿行,在文海中畅游,在历史中俯瞰,在政界中体察,这本书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容斋随笔》被历代名人誉为“垂范后世”的佳作,除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当政者更是具有资政、资治的作用。《容斋随笔》也是毛主席生前长期珍藏爱读的一部古籍,是他老人家临终前13天还提出要读的最后一部书。
(0)

相关推荐

  • 在很多国人心中,他一直是一个英雄,为何却被皇帝处死?

    岳飞 在现如今,对于岳飞的死亡,国人仍然是为之遗憾.可惜.而与此同时,许多人都在猜想宋高宗为什么这么傻,自废武功.在各种电视剧与小说之中,秦桧一直都是害死岳飞的主谋,说秦桧蛊惑宋高宗害死了岳飞.这种说 ...

  • 让宋高宗和秦桧跪在一起,能不能尊重一下岳飞的感受?

    要让宋高宗给岳飞下跪,要先问问岳飞同意不同意. 靖康之变对当时的北宋臣子来说,就是世传为岳飞所作的满江红里的说法,不是靖康之变,而是实实在在的靖康之耻. 为什么是靖康之耻呢?对岳飞这样心怀忠义的武将来 ...

  • 南宋名臣写文章大骂秦桧,遭到报复清算也在所不惜,他的文章吓坏了金人,他写了什么

    秦桧是南宋初年著名的奸臣,同时他也是著名的权臣. 我们都知道秦桧害死岳飞,对金国卑躬屈膝,却不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位把持超纲的权臣,后期甚至有取代宋高宗自立称帝的趋势,皇帝每次见他竟然要在靴子里藏匕首. ...

  • 秦桧向金人求和,大臣上书:请斩此贼,否则我投湖自尽

    秦桧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奸臣,无论如何洗白,都改变不了这个铁的事实.但是,在封建社会之中,奸臣要比忠臣混得开,原因也很简单,忠臣既要对得起皇帝,又要对得起百姓,还要受到条条框框的伦理约束,自然不能够像 ...

  • 《容斋随笔》作者洪迈

    ​<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曾出使金国,被金军囚禁在营中,断水断粮三日,最后难忍饥渴向金人下跪哀求粮水.洪迈返回南宋后,闭口不提在北方遭受的屈辱,反而骄矜自夸,大肆宣扬自己的功绩.主战派大臣看 ...

  • 容斋通大野 随笔写乾坤——浅见《容斋随笔》

    今之随笔,虽然不拘长短,却需要有足够的见识.学问.才情:作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念妙笔写来,或阐主张抒情感,或笞时弊斥奸佞,或犀利讽刺,或温婉嘱告.正因如此,随笔成为众人喜爱的一种文体,无论报 ...

  • 容斋拾遗 | 徙木示信 —— 商鞅效法吴起的立信之术

    公孙鞅(商鞅)入秦之后,博取了秦孝公的赏识,于是着手更变秦法.变法事大,若不能在民间立信,新法就无法获得如期的威仪.公孙鞅取信的方式,是将三丈之木立于市中,若有人能将此木由南门搬至北门,即赏五十金.重 ...

  • 容斋五笔·卷第十(十二则)

            哀公问社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q ...

  • 容斋五笔·卷第九(十二则)

    畏人索报书 士大夫得交朋书问,有懒傲不肯即答者.记白乐天<老慵>一绝句曰:"岂是交亲向我疏,老慵自爱闭门居.近来渐喜知闻断,免恼嵇康索报书."案嵇康<与山涛绝交书 ...

  • 容斋五笔·卷第七(十四则)

            盛衰不可常 东坡谓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予每读书史,追悼古昔,未尝不掩卷而叹.伶子于叙<赵飞燕传>,极道其姊弟一时之盛,而终之以荒田野草之悲,言盛之不可留,衰之不可推,正此意 ...

  • 容斋五笔·卷第六(十二则)

    > 容斋随笔 > 容斋五笔·卷第六(十二则) 鄱阳七谈 鄱阳素无图经地志,元祐六年,余干进士都颉,始作<七谈>一篇,叙土风人物,云:"张仁有篇,徐濯有说,顾雍有论,王 ...

  • 容斋五笔·卷第五(十五则)

    > 容斋随笔 > 容斋五笔·卷第五(十五则) 庾公之斯 <孟子>:"逢(páng)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 ...

  • 容斋五笔·卷第四(九则)

            作诗旨意 <诗>三百篇中,其誉妇人者至多.如叙宗姻之贵者,若"平王之孙,齐侯之子","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齐侯之子,卫 ...

  • 容斋五笔·卷第三(十五则)

    人生五计 朱新仲舍人常云:"人生天地间,寿夭不齐,姑以七十为率:十岁为童儿,父母膝下,视寒暖燥湿之节,调乳哺衣食之宜,以须成立,其名曰生计:二十为丈夫,骨强志健,问津名利之场,秣马厉兵,以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