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子:锅贴饼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平 子
大年初二,家人坐在一起吃年饭,面对满桌丰盛的菜肴,妹妹突发奇想问母亲有什么拿手菜,她想了半天说没有,我们姐妹不约而同说是锅贴饼。那时候,买面要搭包谷面,这样每天都要吃一顿杂粮,有相当一段时间,我一看到发糕、饸饹、红薯胃就反酸,吃的次数多自然就腻了,碰到吃米饭我就撑得肚皮溜圆,占着胃口不想吃包谷面。母亲看着我们一个个挑剔的不肯吃杂粮,就跟着别人学做了一种锅贴饼。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放学后我回到家,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香味,我以为家里做了红烧肉,口水不由流下来,跑进厨房看着大铁锅冒着热气和香气,顿时感到饥饿难耐,母亲看我们都回来就打开锅盖,我探头看着热气腾腾的锅里,中间又红又亮,四周贴了一圈薄饼,母亲用锅铲一一铲下放在盘子里,只见那饼背面焦黄酥脆,正面被滚烫的菜汁喷上一层油汤,当我们坐在饭桌上围着一盆红烧茄子,一人拿着那种饼吃了一口,立时眼睛发亮,如风卷残云般菜和饼一扫而光,吃完才知道那竟是包谷面饼。
母亲看我们爱吃,就三天两头换着花样今天是萝卜,明天是冬瓜土豆,锅贴饼依然用包谷面做成,有时候母亲换成小麦面,反而不如包谷面好吃。我跟着母亲学做锅贴饼,先泡好酵头拌进包谷面和好后,就放在锅台旁边等着发面,几个小时过去,用手指划开面团,看到许多小窟窿就可以做菜了,母亲说只能用耐煮的菜,烧到半熟就开始在菜的四周,贴上一圈薄薄的包谷面饼,大火烧到菜汁浓缩,香气扑鼻就大功告成,后来有了蜂窝煤炉,劈柴的来源越来越少,我就再也没有吃过这种简单美味的饭菜了。
如今几十年过去,包谷面的身价水涨船高,现在基本上都是发糕或馒头,而且价格高于白面馍馍,可是锅贴饼的做法和香味却深藏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的女婿听我们聊小时候的美味,就说哪天做一锅让他们尝一尝,那得要有铁锅和劈柴才行,让人颇感失望。母亲在家排行老小,上面有三个哥哥,没有做过家务,没有吃过苦,在学校当兵就到了上海,嫁给父亲两人相差十几岁,没有父亲会做饭,做菜是粗枝大叶,也不讲究什么规矩,喜欢咋样简单咋样来,竟也胡乱烧出这么一个菜,让我们至今难忘,母亲听我们怀念小时候吃过的饭菜,笑着笑着眼睛里就含满泪水。
而今的年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变得丰富多彩花样无穷,不知道是年龄大了,还是为了健康,我们越来越不想吃大鱼大肉,回想小时候的年饭,简单却令人怀念,贫困却充满乐趣。过去的时光是一本书,偶尔翻过一页就会有新的发现,拾起光阴的碎片,我对父母充满感激之情,小时候家里无论怎样忙乱,父母对我们都给予温暖的爱,让我更加怀念流逝的亲情和父母的爱,就藏在那一锅烩菜和包谷面饼里。
(文中的插图照片由作者提供,其中最后一张照片系作者母亲穿军装时的照片。)
作者简介
平子,实名张慧平,汉族,1956年4月生,中共党员,从1980年起,在《陕西工人报》《陕西建筑报》《华商报》多次发表通讯报道和散文。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