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锣鼓经研究(王风超)

一、京剧锣鼓研究

    (一)锣鼓乐器分类
    京剧锣鼓最起初称为“武场”,主要由鼓板、大小锣、堂鼓、铙钹等乐器组成。鼓板是京剧中最常用的打击乐器,它实际上是由檀板、单皮鼓两种乐器组成,由于在京剧中这两种乐器常常由同一个乐器手演奏,人们习惯上称这两种乐器为鼓板。鼓板在京剧打击乐中的作用主要是领奏,单皮鼓通常是由比较坚硬的材料制成,比如牛皮、杂木、椿木等。用来敲击单皮鼓的部件俗称“鼓楗子”,通常是由竹子制成的棍子。单皮鼓是打击乐器中音调最高的乐器,敲击出的音乐清亮、响脆。檀板通常是由三块木板或者竹板组成,通常是靠鼓板乐器演奏者手指来演奏。鼓板在打击乐器中具有指挥的功能,在京剧表演中锣鼓经几乎都是由鼓板引导。锣鼓经乐器主要由“铜三件”组成,分别是大小锣和铙钹。“铜三件”和鼓板合称京剧打击乐器中的四大件,在打击乐演奏中都是由专职演员演奏。
    (二)锣鼓作用
    锣鼓中的大锣是由铜制成,重量约两斤,虽然用槌敲击出的音调在锣鼓乐器中是最低的,但是敲击出的音量却最高,演奏出的音色雄浑、苍劲、有力,是比较具有中国戏剧特色的乐器,在锣鼓经乐器中的地位最高,占据锣鼓经中主要的强拍音位。在京剧表演中因为大锣的音色特征,常用来烘托京剧主要人物或者名角的出场,塑造帝王将相的形象,表现居高位者的身份、地位。也用来表现武打、战争等激烈、磅礴的场面,烘托京剧舞台紧张、大气、雄壮等气氛。小锣在锣鼓经中起支撑作用,它的功能与大锣大致相同,地位、强拍音位出现次数仅次于大锣,音量比铙钹和大锣低。铙钹是20世纪前半期才被京剧艺术家运用在京剧打击乐中的,它的出现比大小锣晚很多年。在铙钹之前京剧打击乐都是用月琴伴奏,铙钹出现之后京剧打击乐很少再用月琴伴奏。铙钹音色激昂亢奋,在锣鼓经中的作用是补充后半拍,因此铙钹变化多端节奏非常丰富。京剧铙钹对演奏者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演奏者能随机应变,演奏得心应手,熟练铙钹所有的变化节奏和演奏技巧。 
    二、京剧锣鼓经研究
    (一)锣鼓经分类
    按照锣鼓经组成乐器,可将锣鼓经分为以大锣、小锣和铙钹为主的锣鼓经。以大锣为主的锣鼓经以大锣音色为核心,将大锣视为整个锣鼓经的大脑。以大锣为主的定锣鼓经种类非常多,大多是表现京剧中帝王将相等人物出场、下场、表演等,也表现打斗、战争、衙门升堂等。比如:串子、急急风、快凤点头、阴锣、软四击头等。以小锣为主的锣鼓经种类也非常多,比如:小罗三锤、兔形锣、南梆子带锣、小锣平板夺头等。因为小锣音色、音量和强拍音位等相对于大锣比较低,表现出的气氛比较低沉、悲郁,在京剧中以小锣为主的锣鼓经通常用来表现悲剧情景,常用来表达人物压抑、愤恨、低落、郁闷等不良情绪。以铙钹为主的锣鼓经种类比较少,只有小冲头和小钹长尖两种。从铙钹锣鼓经出现到现在,铙钹锣鼓经都未有什么改变,铙钹的两种锣鼓经都是传统京剧曲目中的传统锣鼓经。
    (二)锣鼓经音响演奏技巧
    京剧锣鼓组成的乐器没有可固定的音准、音高,这注定锣鼓在漫长的发展中形不成具有旋律的音高,只能演变成不同音色构成的京剧锣鼓经。大小锣的音响种类比较多,但是所有音响种类演奏起来都可归为收音、放音两种类型。下表1是大小锣收音和放音具体演奏技巧:
    表1 大小锣收音和放音具体演奏技巧
     ——————————————————
    收音:(1) 掩击: 掩击俗称掐音,实际演奏效果为敲击之后迅速将大锣泛音人为收住。
          (2) 闷击:演奏者演奏时捏住锣边,右手持板没有弹性的触击。
    放音:(1) 响击:锣的自然音色的泛音。
          (2) 轻击:敲击的力度小于响击放音的力度,音量较弱。
          (3) 边击:音色比较特别,需要演奏者有意识地敲击锣梆发音。
     ————————————————
    铙钹音响演奏也可分为放音、收音,下表2是锣鼓经中铙钹放音、收音音响的演奏技巧:
    表2 锣鼓经中铙钹放音、收音音响的演奏技巧
    ————————————————————
    放音:(1) 响击:演奏技巧是两扇铙钹碗对碗、边对边,碰击的时候打出铙钹最亮的音色,敲
                    击之后泛音不会立马消失。
          (2) 轻击:演奏力度弱于响击,演奏技巧是两扇铙钹敲击在一起后不马上移开。
          (3) 搓击:演奏技巧是轻击的放音与响击的放音结合交替演奏,具体操作方式为左手与
                    右手一个在下一个在上,两扇击奏后抬起手的时候发出比较微弱的声音。
          (4) 揉击:演奏方式与搓击大体相同,搓击为双手上下演奏,揉击为斜立式,并且速度
                    稍快。
          (5) 颠击:颠击主要靠振动,演奏技巧是两扇铙钹敲击在一起后使铙钹颠起,这个颠起
                    的声音便为颠击。
    收音:(1) 掩击:演奏技巧同大小锣演奏相同。
          (2) 颠搓:演奏技巧是将颠击与搓击结合起来。
          (3) 闷击:同大小锣闷击演奏技巧相同。
    ——————————————————————
    (三)锣鼓经代音字
    锣鼓经代音字的作用是为了帮助京剧演员准确地书写、念唱各类锣鼓经,在漫长的锣鼓经传承中老京剧艺术家们演变出各种各样的代音字,可变现京剧舞台上不同的特定情境,是锣鼓经重要组成部分。下表3是不同乐器不同打发代音字的含义:
    表3 代音字含义
    ——————————————————————
    (1) 扎、衣:板单击。
    (2) 乙、个:休止符,唱念锣鼓点时填补休止时间。
    (3) 大:右手鼓楗单击。
    (4) 八:左手鼓楗单击。
    (5) 巴、崩:双鼓楗齐击。
    (6) 八大:左右手鼓楗先后分击。
    (7) 嘟:双手鼓楗快速轮击。
    (8) 多:单鼓楗轻击。
    (9) 多罗:单鼓楗滚奏两击。
    (10)龙、冬:板与单鼓楗轻击或双鼓楗同时轻击唱为“龙”,“冬”,是“多多”两击的变格
                唱名。
    (11)仓:大锣单击,或与铙钹、小锣齐击。
    (12)顷:大锣轻击,或与铙钹、小锣同时轻击。
    (13)才:铙钹单击,或与小锣齐击。
    (14)台、来:小锣单击。
    (15)匝:小锣闷击。
    ————————————————————————
    除表3中所提到的代音字外,还有台、来、令、才、七等代音字,这些代音字也各有自己代表的打击方法和含义。
    (四)结构形态
    锣鼓经的结构形态是指锣鼓经音响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锣鼓点子,这些锣鼓点子组合在一起便成一篇结构严谨的锣鼓经结构形态。在漫长的演化中虽然京剧锣鼓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色,不同的音色代表不同的打法,不同的打法可表现不同的音响效果,但是万物归一将这些不同音色进行归类只有三种,分别是大锣的“仓”、小锣的“台”和铙钹的“才”。“仓、台、才”按照不同的形式组成不同的锣鼓点子,不同的锣鼓点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以大锣、小锣或者铙钹为主的锣鼓经。完整的锣鼓经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开头、主体和收尾,其中主体为锣鼓经的核心。锣鼓经按照其结构形态划分,有简单的锣鼓经也有复杂的锣鼓经。比如:串子、急急风、住头组成的锣鼓经比较简单,战场、五锤、阴锣组成的锣鼓经就比较复杂。
    (五)锣鼓经结构衍变
    锣鼓经结构形态复杂、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京剧锣鼓经有上百种类型。锣鼓经只有简单的几种乐器,能衍变出种类如此多的锣鼓经,让人匪夷所思。下面本文以“住头”为例,详细讲解锣鼓经由简到繁的衍变。下图1为“住头”最起初的乐谱: 
    大台 | 仓  才 | 仓 /
    ————————————
    图1 “住头”乐谱
    由图1 可知“住头”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是“大台”,主体是“仓才”,结尾是“仓”,从上表3 中可知“大”代表的含义分别为大锣单击,或与铙钹、小锣齐击,“台”代表的含义是小锣单击,所以开头部分的演奏技巧是大锣单击成“大”,小锣单击成“台”。主体和结尾的演奏方法依次进行,便可演奏出“住头”。最起初锣鼓经并没有开头和结尾,只有主体部分。随着锣鼓经的发展,部分京剧艺术家认为只有主体不稳定,在开头增加“仓”音衍变出比较稳定的“住头”的结尾。再后来京剧艺术家们认为原始的主体太过单调,为了增添主体的色彩在“住头”锣鼓谱中的主体部分糅合进小锣、鼓板、铙钹,增加部分的功能是引导主体,因此这部分安排在主体起始部分的后半拍中,作为后半拍的补充。可见在锣鼓经中大锣的地位最高,小锣和铙钹主要起丰富色彩、平衡经谱的作用,鼓板在锣鼓经中起指导性的辅助作用。
    三、结束语
    锣鼓经主要由京剧打击乐中不同锣鼓乐器不同的打法组合而成,表演锣鼓经的乐器主要由大小锣、铙钹、鼓板等组成。在锣鼓经中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功能,大锣主要是塑造有地位、有身份的主要人物,小锣的作用是支撑铙钹的作用是增添锣鼓经的色彩,鼓板的作用是指导锣鼓经演出,或者引出锣鼓经的主体部分。京剧锣鼓经种类繁多,它的音响元素主要由放音、收音组成,结构形态主要由不同的锣鼓点子按照不同的规律组合而成。锣鼓经中代音字的作用是为了准确表现锣鼓经,不同的代音字有不同的含义。
    参考文献: 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