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金雕
金雕 是北半球上一种广为人知的肉食性猛禽,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洲、非洲北部。金雕以其突出的外观和敏捷有力的飞行而著名。一般生活于多山或丘陵地区,特别是山谷的峭壁以及筑巢于山壁凸出处。以大中型的鸟类和兽类为食。
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
科:鹰科 Accipitridae
属:真雕属 Aquila
种:金雕 A. chrysaetos
金雕属大型猛禽,雌雄同色。长度70-102厘米,翼展达180-234厘米,体重2.5-6.5公斤,不同亚种之间体型差异较大。
金雕与人的比例
金雕上体暗褐色,肩部较淡,背肩部微缀紫色光泽,下体颏、喉和前颈黑褐色,羽基白色,胸、腹亦为黑褐色,羽轴纹较淡。覆腿羽、尾下覆羽和翅下覆羽及腋羽均为暗褐色,覆腿羽具赤色纵纹。
头顶黑褐色,后头至后颈羽毛尖长,呈柳叶状,羽基暗赤褐色,羽端金黄色,具黑褐色羽干纹。
尾上覆羽淡褐色,尖端近黑褐色,尾羽灰褐色,具不规则的暗灰褐色横斑或斑纹,和一宽阔的黑褐色端斑。
翅上覆羽暗赤褐色,羽端较淡,为淡赤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内翈基部灰白色,缀杂乱的黑褐色横斑或斑纹,次级飞羽暗褐色,基部具灰白色斑纹。
虹膜栗褐色,嘴端部黑色,基部蓝褐色或蓝灰色。
金雕的腿上全部披有羽毛,脚是三趾向前,一趾朝后,趾黄色,爪黑色。趾上都长着又粗又长的角质利爪,内趾和后趾上的爪更为锐利。
抓获猎物时,它的爪能够像利刃一样同时刺进猎物的要害部位,撕裂皮肉,扯破血管,甚至扭断猎物的脖子。
幼鸟和成鸟大致相似,但体色更暗。
第一年幼鸟尾羽白色,具宽的黑色端斑,飞羽内翈基部白色,在翼下形成白斑;
第二年以后,尾部白色和翼下白斑均逐渐减少,尾下覆羽亦由棕褐色到赤褐色到暗赤褐色。
金雕生活在草原、荒漠、河谷,特别是高山针叶林中,冬季亦常在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最高达到海拔4000米以上。白天常见在高山岩石峭壁之巅,以及空旷地区的高大树上歇息,或在荒山坡、墓地、灌丛等处捕食。
金雕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冬天有时会结成较小的群体,但偶尔也能见到20只左右的大群聚集一起捕捉较大的猎物。它善于翱翔和滑翔,常在高空中一边呈直线或圆圈状盘旋,一边俯视地面寻找猎物,用灵活的两翼和尾的变化来调节飞行的方向、高度、速度和飞行姿势。
发现目标后,常以速度为每小时300千米的之势从天而降,并在最后一刹那嘎然止住扇动的翅膀,然后牢牢地抓住猎物的头部,将利爪戳进猎物的头骨,使其立即丧失性命。
金雕会捕捉和自己一样大型的动物,在北极附近的金雕,主要捕食雪兔、雷鸟,在中国、哈萨克一带,金雕会捕捉和自己差不多大的狐狸、山羊、鹿甚至是狼。
当然金雕并非每次狩猎都能成功,有时猎物若从上坡逃,金雕就为怕折到翅膀而放弃。
有时在捕捉狼时,会因为来不及抓到狼的头而被狼反咬丧命,但整体来说,金雕狩猎的效率都较一般的猛禽还要高。
金雕有时候也会攻击人类。
金雕的繁殖较早,筑巢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疏林内高大的红松、落叶松、杨树及柞树等乔木之上,距地面高度为10-20米左右。有时也筑巢于山区悬崖峭壁、凹处石沿、侵蚀裂缝、浅洞等处,巢的上方多有突起的岩石可以遮雨,大多数背风向阳,位置险峻,难以攀登接近。巢由枯树枝堆积成盘状,结构十分庞大,外径近2米,高达1米半,巢内铺垫细枝、松针、草茎、毛皮等物。
它有利用旧巢的习惯,每年使用前要进行修补,有的巢可以沿用好多年,因此巢也变得越来越大,最大的“巨巢”就像一座房子一样构筑在大树的顶部。
金雕在繁殖期,成对在空中盘旋追逐进行求偶,2月中旬开始产卵。
在俄罗斯,繁殖期则较晚,通常4月中旬才开始产卵;在中国东北地区,繁殖期3-5月。
每窝产卵2枚,偶尔有少至1枚和多至3枚的,卵为肮白色或青灰白色、具红褐色斑点和斑纹。
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大约45天。雏鸟晚成性,3个月以后开始长羽毛。
一般只有一二只能够存活,孵出后经亲鸟共同抚育80天即可离巢。
野生金雕寿命13-18岁之间,最高可达23岁。人工豢养的金雕寿命最高可达46岁。
金雕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洲、非洲北部。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在中国可见于:北部、中部和西部的一些地区。
在蒙古和哈萨克一带,当地人会饲养金雕来帮忙打猎,这是在当地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但随着现代化生活的崛起,这种文化已逐渐的在消失当中。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