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书——《四季啊,慢慢走》
新年第一书——《四季啊,慢慢走》

跨入新年即深陷穷冗俗务,忙得昏天黑地。偶然从教室图书角的书架上发现这本书,专门记录北京四季的植物。书中有许多好看的花鸟插画,纯粹手绘,看着很是舒服。于是就将这本书带在手边供每日余暇消遣,但也只有下班之后才得闲。随手翻开一个月,认识几种花草的名字,顺带着还有北京郊野的小飞禽。如今也只有自然才能避开纷繁人事,没有功利,愉悦性灵。所以,这本书是我学期末应对TO-DO-LIST的治愈系。
《四季啊,慢慢走》是一本北京的自然笔记,吸引我的,是北京,也是自然,还有笔记。新年伊始,我就给自己定了目标,好好记录我家小院儿的花草树果。我写不了上海的自然笔记,但可以认真观察身边这个城市每个季节的花开花落。那么,就先从自家这小小庭院开始吧。可是,我无法做到像作者那样的周全,节假日走遍北京郊野,探访四季花草,考据它们的学名与俗名,再将它们用画笔描绘下来。尤其是每个月份都有一份完整的以时间为序的自然笔记,无非是看花访花,季节变迁。其中也夹杂着散文化的心情故事,因为这样的笔墨不多,所以格外好看。

比如,3月:天气好得让人觉得不在户外走就是对生命的浪费。
6月:每年在6月初时听到第一声蝉鸣,颤巍巍略显单薄,不过几日,满城的蝉都加入合唱,聒噪的夏天就此到来。
9月:秋天出门是一种幸福,草木色彩斑斓,尤其是白桦林,总似油画一般,带着温暖的颜色,却静谧安详。
还有她写吃石榴的夏初和吃葡萄的秋天以及以柿子和糖炒栗子来标识的秋末冬初。这个八零后的海南姑娘有着热气腾腾的灵魂。
读完全书,按照月份,随手做了8页的摘抄笔记。从那些我认不得的花草树木中,选取了几样我有兴趣结识的名字记了下来。比如,3月的阿拉伯婆婆纳和黄素馨;4月的铃兰和棣棠及紫丁香;5月的蜀葵和美女樱;6月的槐树和山丹。也许这些北方惯见的植物在江南不一定有缘得识,但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像那个买好菜等公交的上午,意外发现一树蜡梅,刚巧晚上读到“蜡梅”非“腊梅”,蜡梅名字的由来因为花瓣有凝脂感。于是,跑过去捋两朵小花,放在手心细嗅清香,摩挲花瓣,果然,凝脂如涂蜡。回家就将蜡梅摆在书桌,读书,手抄阅读笔记。花香萦绕,一点也不觉得冬日阴雨的晦暗。晚上临睡,把蜡梅放在枕畔。让我想起去年初夏我家茉莉初开的日子。
“满目的花草,生活应该像它们一样美好。”人要主动摆脱太多俗事的牵绊纠缠,多与花草植物在一起,像它们那样,安分地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