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马莉】闲话“第二故乡”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58

闲话“第二故

文/马莉

那天扶贫下乡,入户回来和支书坐在村部闲聊,想起了这五年的扶贫历程,扶贫队长提到了一个词:“第二故乡”。这个词在我脑子里像过电一般,让我想起了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时的情景,想起了那个让我始终心驰神往、魂牵梦系的地方......
小时候三岁到十三岁之间的十年间,我跟着爸爸、妈妈在几个地方辗转。起初的几年是在酒泉度过的。现在回想起来,我大抵只能想起部队里的幼儿园了。印象中仍然留着一个场景:所有的小朋友都在院子里玩,就我一个人对着桌上小碗里的饭,抹着眼泪大哭“我不想吃!”旁边还有一个记不清样貌的老师正拿我束手无策。那时候的我该有多淘气!多不让人省心!这个老师记不清,但我记得我们的舞蹈老师。印象中的舞蹈老师很美,是个典型的高鼻梁、大眼睛的新疆美女,她会板着脸、拿着小棍一招一式的教我们很多具有新疆特色的舞蹈动作,到现在我还能自如的左右摆动脖子,大概就是拜这个老师所赐吧。
离开酒泉的那一年,不知道是几岁。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和爸爸妈妈一直生活在祁连山下一个叫高台的小地方。那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记得部队大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新华庄的小火车站。每年部队里有演习的时候,那里就有成批成批的装甲车、坦克运来或运走。
第一次听到“第二故乡”,是在部队大院里,一列整装的士兵在听着军官训话,那个军官问士兵们:“这里是什么地方?”士官们整齐划一地吼道:“第二故乡”......从此,那个词连同那个位置偏僻、环境恶劣的地方一起,在我心里扎根。
对于那个地方我有几个关键词,杨树、狼叫、岗楼、野餐、沙枣林、毛毛虫,还有虢老师。
杨树!弋壁滩最多的树就是白杨树,部队大院里除了垂杨柳,大概就属白杨树多,白杨树树干是白色的,笔直笔直的,上面有很多像眼睛的疤痕,成排成排的生长着,让荒凉的大院有了些许的生气。
狼叫!祁连山有狼,常常在深夜里,睡不着的时候,会听到狼叫。每次在我淘气的时候,妈妈就会生气的对我吼“再不听话扔你出去喂狼!”每到那个时候,我都会深深的怀疑“我是不是妈妈亲生的?她怎么忍心!”
岗楼!每个岗楼下面都有一个手持钢枪站岗放哨的士兵。在部队大院里,除了爸爸妈妈和小伙伴,见到最多的人,就是士兵。那时候每个士兵都像家人,哪怕他们再严肃、再认真、再恐吓,我都不怕。有时候会缠着哨兵,要他讲故事、要他唱歌,要他陪着玩,有时候缠着要摸摸他背的枪,有时候讥笑他腰里的手枪只有空壳,没有真枪。每次见到我们这些小屁孩,哨兵都是唯恐避之不及。
野餐!祁连山上有常年不消的积雪,每到开春天气变暖时,穿过部队大院的小河道里就会有消融的雪水潺潺流过。有水时,我们打水战;没水时,我们一群小伙伴约着在河道里野餐,有背面条的,有背锅子的,有带碗带筷的,还有带蔬菜的,当然还有个别人什么都不带,只带一张嘴的。等到齐了,找柴的找柴,生火的生火,煮面的煮面,不管生熟,吃到嘴里,咽到肚里,就比妈妈精心烹调的饭菜要好吃千百倍。
沙枣林!部队有两个家属院,我们管人多的叫大家属院,那里的每家每户都有一间小屋子,还有一个不大的小院子,一般好几家连成一排。人少的就叫小家属院,就像现在的别墅区,有大大的屋子、大大的院子,一般是两家背靠背。我家就在小家属院。每次妈妈去大家属院找阿姨们聊天、织毛衣、打麻将的时候,就是我的黄金时光,那时候我都会穿过那片沙枣林,去大家属院找小伙伴们,我们这家窜,那家跑,这家吃一把瓜子,那家顺一个苹果,活像一群吃百家饭的小乞丐。
毛毛虫!垂杨柳是毛毛虫最喜欢的物种!也是我最喜欢爬的树,主要因为矮小好爬。小时候活像个小皮猴,从这棵树爬上,从那棵树窜下,扯破衣服、挂烂裤子,就算妈妈看到会吼会打,也照样爬上爬下乐此不疲。可是最最可怕的是在柳树上看到毛毛虫,尤其是很多条缠成一个小球的那种,每一条都蠕动着,每次看到都会惊叫一声,不管不顾的撒手,直接掉下树,揉揉摔疼的屁股,换颗树继续爬。
虢老师!印象中应该是宝鸡虢县人,是个高高帅帅的男老师,那时候的他应该是个士官,估计他也不会想到自己参军报效国家,会沦落到整天对着一群三五不知的小屁孩。虢老师写的字很漂亮,每次他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这群学生都会用无比崇拜的眼神,安安静静的看着、等着,像是欣赏一部很好看的动画片。那时候,我们班只有5个学生,一个浙江的,一个江苏的,一个山西的,一个山东的,还有我这个陕西的。最好玩的是男生女生吵架的时候,一着急就操着各自的方言对骂,你听不懂我说的,我弄不明白你说的,直到哪一句可笑的方言把彼此斗乐,然后莫名其妙的握手言和。
……
也许人年纪慢慢大了就喜欢回忆了,也许我的童年真的太值得纪念了,也许我真的太怀念童年的这段美好时光了,总之,看到“酒泉”这个词,就想起了这么多这么多这么多关于童年的回忆。
好怀念!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马莉】我眼中的兰州

【大荔文学·散文·马莉】且说“中年少女”

【大荔文学·散文·马莉】写给老爸……

作者简介

马莉,大荔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一个刚满40岁的中年“少女”,嘴笨眼拙但笔勤,希望能将心底里不敢说、不想说、不愿说、不能说的,统统写出来。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大荔诗词】高华丽:沙苑女孩

    沙苑女孩(一) 高华丽 我从沙苑走来 身后踉踉跄跄的脚印 印证槐树林的期盼 儿时的梦随槐香飘散 我从沙苑走来 身后深深浅浅的脚印 印证了家乡的期冀 肩负着父辈的寄托 我从沙苑走来 把憧憬写进诗里 找寻 ...

  • 大荔,我们来了

    大荔,我们来了 文/秦金平 金菊芬芳的九月, 我们曾经约定的时间, 也是大家, 心中盼望的那几天; 大荔, 我们来了, 我们来看你了. 如约而至, 相聚福地. 你们用十分的热情, 把我们, 用笑脸相迎 ...

  • 【大荔诗词】田冬泉:十咏张家

    十咏张家 文/田冬泉 一 十里奓村龙虎藏,文人雅士谱华章. 群贤录里聚才俊,且看桑梓史久长. 二 奓村文化自古强,翰墨丹青靓一方. 落笔故乡诗入画,挥毫沙苑韵添香. 三 沙苑高歌渭水吟,村村寨寨一家亲 ...

  • 【大荔文苑】游海燕:拜师记

    拜师记 文/游海燕 高华丽,大荔城关中学高级语文老师,初闻高老师大名,是儿子上六年级的时候.朋友嘴里的高老师文笔好,真性情,语文教学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方法,那时候就特别想要认识高老师,无奈没有机缘,就这 ...

  • 【陈若涵】该出手时就出手+与世无争的毛毛虫

    该出手时就出手 福清市实验小学六年四班  陈若涵 指导老师  郑文静 我紧锁着眉头,食指和中指夹着一颗棋子,手在棋盘上空不停地绕着圆圈,不时长长叹出一口气.郑老师看一眼棋盘,又瞟我一眼,一副欲言又止的 ...

  • 大荔人卖冬枣真是卖出了文化!!!

          每年从5月份一直到10月份左右,大荔人的朋友圈总似乎被各种铺天盖地的冬枣广告刷屏,朋友圈没有十几个卖冬枣的你都不好意思和人说你是大荔人. 我看大荔人推销冬枣的词语可以写成基尼斯世界纪录或者 ...

  • 【大荔诗词】高华丽:如果有一天(外一首)

    如果有一天 文/高华丽 如果有一天 我走了 亲爱的朋友 不要悲伤 在你们的脑海里 请记住我的好 我这个风一般的女 子 不枉人世一趟 我曾陀螺般的忙 碌 旋转每个角落 我曾用200度的老花 镜 审阅篇篇 ...

  • 【大荔文苑】秦金平:牙缸

    牙缸,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物件,平常在家里就很不起眼,静悄悄地放在洗梳架上.对于现在的每个家庭来说,并不是什么希罕之物,一人一个.我今天要写的这个牙缸,也不是很特别,只是颜色和多数人的不一样,外面是军绿 ...

  • 【大荔诗词】高华丽:写给2020

    写给2020 文/高华丽 2020刻骨铭心 倒计时数着321 新冠间隔春节团圆 全国人民万众一心 坚信党的领导 钟南山的名字响彻神州 白衣天使成了守护神 中国两个字好温暖 英雄的国度造就英雄的人物 致 ...

  • 原创 | 怀念书信往来的那些时光

    怀念书信往来的那些时光  文/付金荣 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之间的互通信息,多种多样,可以打电话,可以微信语音.微信打字聊天,也可以微信视频,很少有人再提笔写信了,可是,鸿雁传书,我依然怀念书信往来的那 ...

  • 【大荔文苑】雷慧琛:忆往事不堪回首

    忆往事不堪回首 文 /雷慧琛 人有一种共性:往往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往往在离开后才知道感激.这里的共性,显然是常人都有的特性,当然我也不例外.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的高中时代好像在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 ...

  • 【大荔文苑】田冬泉:难忘的一篇课文

    难忘的一篇课文 --<海螺渡>点燃我文学的梦想 文/田冬泉 我的中小学学业应该是在文革后期完成的.那时的语文课本,课文内容大多都是紧跟时代步伐,宣传战斗英雄和革命小将的文章,像<战斗 ...

  • 【大荔文苑】任钰:月光思缕

    月光思缕 文/任钰 孤独一人,远在异乡,时而朝着家的方向眺望,遇到晴朗的夜晚,月亮皎洁,会想到故乡,幼稚地暗问故乡的月亮,今天也是这样的么,会好奇床前的月光为什么是霜,于是,举头望望月亮,想到天将要转 ...

  • 【大荔文苑】田冬泉:故乡的小路

    故乡的小路 文/甜泉水 踩着软绵的时光 和发小一起 走在童年 深深的回忆里 小路幽长 我们挽着裤管 河滩挖胶泥 水沟捉泥鳅 蹑手蹑脚走近 响声震天的知了 知了没捉住 却带走了我们 童年的梦想 小路幽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