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芦丽娜】廿一古会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46
廿一古会
文/芦丽娜
一进寒冬腊月,家乡杨家庄腊月廿一古会便成了念念不忘的牵系。
庆幸身边有个微察吾心的爱人,让我难圆的梦屡屡得以实现。年关将至,携一家老小搭乘时速250公里的高铁回到久别的村庄。“近乡情更怯”,耳边的乡音愈渐淳厚时,内心翻滚着一股热浪。同行之人感慨:在他乡奔波劳碌了一年后,几经辗转,我们方才回到生我养我的这方故土。
一路颠簸,车马劳顿,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路边平整的田垄是乡愁的味道,就连乡道旁的一株小草都会成为乡愁的栖居地。在这里,我来到纷扰的人间;在这里,我无忧成长;在这里,弥漫着亲人围绕着的所有幸福。
激动之情难耐,就连忙领着孩子去上会。集市离我们家有几十米远,放眼望去,市面比往年庞大了许多,阵势也长了不少,形形色色的小吃、年货、衣物、果蔬等商摊,好不热闹!
集会的背景雷打不动地归属于村中鼓楼。鼓楼,是杨家庄的标致,经历岁月洗礼,不减当年巍然之势。头顶的两枚大喇叭,多少年来,履行着它的职责,默默不语,风雨无阻。社会主义新农村给鼓楼穿上了新衣,红砖绿瓦,粉墨交替,向世人昭示它在这儿有如天安门在北京一般地威严。
我们终于置身于熙熙攘攘、伴着乡音乡俗的集市中了,所有叫卖声一声高过一声,一浪高过一浪,不绝于耳。置身其中,置若罔闻,东瞧西望,寻寻觅觅。呵,找啥呢?你也许会问。只希望,只希望能读到一个儿时的记忆和险些遗忘的梦境。遗憾的是,儿时的玩伴或远嫁他乡,或外出谋业。集市里,全然不见他们的踪迹。就连不远处山坡上的坟茔,也圈走了我亲爱的祖父母,还有我永远年轻的母亲。
集市,纵然繁华,依稀落寞;年货,纵然丰盈,依稀干瘪;念想,纵然深沉,依稀轻薄。它是岁月里翩跹而舞的一缕旧梦,牵着我的心在落满灰尘的记忆里欢笑。
拾回思绪,所谓的叔叔婶婶们,经历操劳、磨砺,显出老态。儿时甜口称呼的爷爷奶奶们,风霜扑面,亦显龙钟。只是,一切的一切,怎么不是想象中的模样,我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心中,却早已濡湿一片。
儿时会上向往不可多得的豆腐菜、炒粉、油糕、月牙儿烧饼等美食,如今,成为女儿眼中不卫生的垃圾食品。亲爱的女儿啊,其实你不懂,你常年生活在水泥建筑物中,根本难以理解那些美食曾经对你年幼的母亲有着多么不可抗拒的诱惑?这些曾是当年比你还要幼小的女孩追而不及的渴望。
听!乡里乡亲见面热情的招呼声,没有虚情假意的恭维,没有皮笑肉不笑的嘲讽,入耳的声音暖人心,入耳的声音惹人羡,一如卸下面具的伪装,由内而外地轻松起来。
年龄小一些的孩子们,冻的满脸通红,鼻子流到嘴边也全然不顾,举着棉花糖、捧着火腿肠的那种欢乐,那种味道,几人知晓?眼眸里透出的清澈,久违的遇见,几人懂得?
那是昨天的自己么?那不是儿时的自己!我想上前抱抱那个孩子,恍若隔断岁月的尽头,上前抱抱那个流泪的小女孩,给她渴盼无从实现的安慰。
时隔数年,物是人非。回家的路,越走越长。从不曾想,有一天,家变成了远方,远方真的成了家。
己亥年腊月廿一,家乡杨家庄古会,那个承载我满心欢喜的古会,如同随风摇曳,浅吟低唱的梦,忽而飘散了。人,渐行渐远,愁,愈走愈浓。
当找不到怒放的玫瑰时,惟愿梦中的茶香能维系我心。当往事不再,走过年少,将尘封埋在心底,仍然不要忘记,朝前奔跑,即使伤痕累累。
注:杨家庄隶属于冯村镇,位于大荔县城西北方向23公里处。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芦丽娜,笔名芦苇,陕西大荔人。神木市第五中学教师。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课题研究多项。曾荣获“榆林市最美读书人”,神木市“ 教坛新秀”“优秀教师”“ 教学能手”等多种荣誉称号。多次辅导学生作品刊发或者获奖,多次在市级青年学科知识能力竞赛中获奖。参与编写《中学生牵手好习惯》《中学生孝德读本》《中学生励志读本》等校本教材。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管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敬
请
关
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