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纪合散文】桃园月事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桃园月事
原创/周纪合
桃,最古老的水果之一,是娱神敬客的上品。王母娘娘一年一度要召开蟠桃盛会宴请各路神仙,麻姑献寿捧的是仙桃;《山海经》载:在沧海之中,有一座叫度朔的大山,山上有大桃树,盘曲绵延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下有两位神仙。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拿着苇子编的绳索,专捉害人的鬼,得而杀之;在人间,桃名益寿果,每当老人过寿,儿女要敬献桃子,寓意延年益寿。
桃花源,那是传说,也是人们向往的地方。
在古同州,早就有种植桃树的历史。隋文帝时在朝坂建长春宫,令在洛河两岸遍植桃树。每当阳春三月,桃花绽放,洛河两岸一片嫣红,隋文帝带领后宫佳丽来此赏花,洛岸桃花也成为同朝十二景之一。
而今,同州人民把桃子的种植作为一项主导产业,作为致富的一条门路,镰山上下,洛河两岸,遍是桃林。
正月。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日子,村村寨寨的丰收锣鼓敲得震天响。
在古同州,还是哈气成冰的时节,人们沉浸在节日欢乐之中。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从衣着、礼品和开着的小桥车,不难看出富足的程度,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村子里,男人们忙着准备元宵节闹社火的事儿,大家伙儿聚集在一起,七嘴八舌讨论社火的主题。“咱们桃农托政策的福,老天爷帮忙,家家的腰包鼓了起来,自然应该以反映咱们桃园的事儿为主。”“科学种田是关键,应该把科技学校帮助大伙掌握务桃新技术的事儿予以表彰。”最后社火头敲定:突出桃园丰收景象,歌颂新农村的变化,教育村民学文化,学技术,当有知识、懂技术、跑市场的新型农民。
缕缕炊烟笼罩了村庄,家家的灶房里飘出了饭菜的香味,主妇准备好了待客的宴席。
太阳照到了窗户上,八仙桌坐满了来客。你谈引进了桃子的新品种,他谈务桃的新经验,主人悄悄的透露去年的丰硕收入。大家今年一致把目标定在亩产桃子过万、亩收入达两万上。
元宵佳节,冲天的锣鼓、三眼统响彻云霄,村村寨寨闹起了社火,那芯子上硕大的桃子压弯了树梢,寿星老人、美丽的麻姑手捧寿桃向人们走来、、、、、、
洋洋洒洒的春雪把桃园装扮成玉树琼枝的冰雪世界,而冰雪覆盖下的花苞却像春蚕蜕皮一样极力膨胀。几只喜鹊鸣叫着冲向苍穹,抖落了树梢的雪花,惊起一只兔子窜向远方。
“正月二十三,老驴老马闲一天。”而在村科技学校里,土专家正在讲解桃树的修剪和田间管理,听讲的老少男女,把专注的目光投向黑板。
崖畔上,性急的迎春花绽放出了黄黄的小喇叭,吹响了迎春的号子。
三月。天边响起滚滚的春雷,蛰伏了一冬的蛇虫缓慢地苏醒蠕动着。
潇潇春雨滋润、染绿了大地,风吹到脸上暖暖的,人们脱下了臃肿的棉衣;田野里系着花头巾的村姑正在挑剜日益肥壮的荠菜,于是,饭桌上有了喷鼻的荠菜春卷、饺子。
柳条由鹅黄变为翠绿,拂在脸颊上柔柔的。紫燕归来,在柳条间穿进穿出、在房梁上呢喃细语。孩子们的声声柳笛,催得桃树梢上的花苞急促的膨胀,粉红点点、嫣红一片,不几天大地成为红色的海洋。
桃林里,果农正在为桃树施肥,连同一年的希望播种在桃树下。为桃花授粉的村姑如散花的仙女挥动手中的掸子,在大地上书写最美的油彩画。
崖畔上,一个身着鲜艳服装的女子抚弄着辫梢、扯着桃枝想着心事。她把那粉红的花蕾凑近鼻梁,贪婪地嗅闻花瓣的芳香,那矜持、那高傲、那美丽,把少女见到桃花开放怀春的情景刻画得惟妙惟肖。俊俏的小伙子悄悄来到身旁,正当二人亲密接触之时,一对闹春追逐的鹧鸪惊落了满树桃花,落英洒在女子头上、小伙怀中,一对年轻人羞红了脸庞。
阡陌上,一队队红男绿女结队而来,欣赏着春色的美丽,赞美着桃花的鲜艳,闻嗅着空气的香甜,不时拿起照相机留下了倩影,摄下了嫣红的桃林里村姑忙碌的身影。
崖畔的老桃树下,村里的老中医手捧青花大罐,把一颗颗桃花苞小心翼翼的收入罐中,他要把它阴干制“桃花散”呢!
起雾了,轻纱笼罩着镰山,远远望去,如浓妆艳抹的待嫁新娘披上一袭白纱,露出似真似幻笑容,用“九重春色醉仙桃”来描写此时的镰山再也恰当不过了。
清明时节。天空碧蓝,白狗追逐。
东边的太阳照到了窗户上,王大娘从桃林劳作回来,揩干净脚上的泥土,抖落身上的桃花瓣儿,稍作休息,提起清晨已经收拾好的竹篮向烈士陵园走去,她去为在老山前线牺牲的儿子扫墓。巷道里,人们向王大娘投去敬仰的目光。
烈士陵园里,安息着荔北战役牺牲的将士。
那年,独生子小虎去参军,王大娘和乡亲们送到村口,一再叮嘱儿子要听首长的话,团结战友,为保卫祖国的安宁而努力学习和工作。儿子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入党、立功、提干,喜报年年寄回家。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以后,已是排长的小虎带领战士冲锋陷阵,直把越寇赶到河内,在胜利返回途中,为救战友排雷而壮烈牺牲。王大娘擦干了眼泪,和乡亲们把儿子安葬在烈士陵园,让他和为人民解放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先辈们长眠在一起。王大娘不要政府任何照顾,和王大伯两人种着自己的责任田顽强地生活着。前几年王大伯去世,敬老院宋院长接她去敬老院养老,王大娘谢绝了组织的好意,坚持自己一个人生活,她一是不愿给组织添麻烦,二是为离儿子近,时常可来看看儿子,说说心里话。一个人种着几亩桃树,在村里的帮助下桃子年年丰收,日子也过的满宽裕。
王大娘来到儿子的墓前,看见坟上已经添了新土,摆上了花圈、还有迎春花和桃花结成的花环。是少先队员、还是儿子的战友?王大娘不想深究,她把自己准备的儿子最爱吃的凉面和蒸饺摆放在墓前,静静的坐在哪儿,默默地和儿子说着心里话。她告诉儿子,去年桃子丰收,卖了个好价钱,今年桃子坐果也好,有乡亲们和政府的照顾,娘生活的很好,让儿子放心。
太阳已是正午,让人感到一阵阵燥热。陵园里扫墓的人少了起来。管理人员端来茶水,劝大娘回去。王大娘收拾收拾向回走,路上碰见村妇女主任,告诉她桃园已经组织青年团员锄过了,有什么困难尽管声张,大家帮助解决。
远方,一群小朋友手牵着丝线,把风筝放的高入云端。村口,一架秋千拔地而起,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秋千架下,秋千顶上的彩旗在春风里尽情地张扬。
五月。玫瑰花儿把农家小院染成粉红色,整个村子融在浓浓的花香之中。
晨曦微露,九儿叫醒沉睡的儿子,急急忙忙洗漱完毕把儿子送往学校,骑着轻骑直奔桃园。
今年村科技学校聘请县里的农艺师给大家讲了桃树的授粉技术,九儿又把自家养的蜂搬到桃园帮助授粉,因而坐果特别好,每一个枝条的桃子都像灶房里的蒜辫儿挤得密密实实。男人虎子在县城上班,疏果、套袋的任务全落在了九儿的肩上。春雨丰霈,肥上的足,桃儿迎风见长,九儿起早贪黑,忙得两顿饭都是带到地头吃。眼看着油菜、麦子又黄了,九儿越想越心急火燎,不由得眼泪向下掉。
九儿和虎子是中学同学。虎子学习好,每次考试都稳居班级第一;九儿作文好,是语文科的科代表,又是校宣传队的台柱子。虎子暗恋着九儿,但因高考在即,不允许有丝毫的懈怠,因此把一腔深情压在心底,只能时常投去一瞥深情的目光。后来虎子考上了大学,九儿落了榜。大学毕业后,虎子为了九儿放弃了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县城在电视台任主播,每晚九儿打开电视,当看到虎子的面孔,一天的劳累就都化为云烟。儿子8岁了,在镇里上小学,早上送去,晚上接回,里里外外,九儿忙得团团转。
虎子老家是河南人,解放初期逃荒来到陕西。兄弟多,家底薄,和九儿结婚时一穷二白。这几年靠种植桃树发家致富,盖起了两层小洋楼,添置了各种家电和农机具。前几年九儿在村合作社的鼓动下,种植了一亩“五月鲜”日光大棚新品种桃,个大、味道甜,色泽红亮,卖相好,刚好在端阳节前上市。桃子成熟的消息在合作社的销售网上一挂,南方的客商争抢着收购,准能卖上好价钱。合作社主任通知中午客商来收购,叫组织人准备卸桃子。九儿给虎子挂了电话,又通知了娘家兄弟姐妹帮忙。
十点钟左右,桃园里人头攒动,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里,一筐筐挂着白霜、鲜艳欲滴的桃子运到了地头。客商拿起一个桃儿嗅了嗅,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虎子把一个桃儿在衣襟上擦拭干净,两手一掰,客商半个,自己半个大嚼起来,甜蜜的汁液顺手向下滴。
太阳西斜,桃子全部装筐过称,一算账,一棚“五月鲜”净收入三万六千元。虎子心里盘算着:后季大田里的套袋桃子再卖上五、六万元,年底买小轿车的计划就实现!洋溢着满脸笑容的虎子把拇指伸到了九儿面前:“你是咱家的功臣,收入比我高多了。”
全村的早熟桃子在合作社的推介下全部销售完毕,老会记笑呵呵的说光“五月鲜”一项全村收入一千三百多万,人均近万元。
战舰样的联合收割机游弋在麦田里,金黄的麦粒顺着喇叭筒儿装进了口袋,人们告别了几千年挥镰收割、牛拉碌碌碡的历史。
端阳佳节,同州大地到处是欢度节日的气氛。
七月。七夕是女儿节:未出阁的女子忙着泡巧芽、描花样、绣手绢,家庭主妇则忙着淘麦子、磨白面、蒸花馍,准备七月七日晚上月亮升起来时的乞巧。而张大妈一家三口却忙着参加“桃王”比赛的事宜。
为了提高桃子的品质和知名度,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和有机种植的推广,提高商品价格,合作社从前年起在七月七中熟桃子上市时节要举行赛事,邀请专家、商家参加鉴赏、品尝各村社的桃子,依据品相、个头、甜度评选出一年一度的“桃王”,披红戴花进行表彰,能被评上“桃王”的人光荣无比,全村人都感到光荣彩。
大龙是张大妈的独生子,高中毕业后立志扎根镰山,用所学的知识带领群众走出一条科学种植、科技致富的路子。他报名参加了农学院的广播培训,并经常和老技术员进行商讨,在自己的桃园里进行试验、引种,终于成功的培育出了个大、硬度好、颜色鲜红、糖分高的“镰山一号”中熟桃,很受商家青睐。大龙在桃园里反复巡视,精心挑选,决心带着最好的桃子参加比赛。
“桃王”比赛大会上,锣鼓喧天,红旗招展,来自各村的群众像过节一样喜气洋洋。
经过几个环节的比评,大龙培育的“镰山一号”夺得“桃王”的桂冠,合作社主任宣布要在全社进行推广,并要对“镰山一号”进行注册,作为拳头产品打向市场。
欢呼的村民把大龙抬起抛向空中。人群中,一个叫墨菊的女子抿嘴一笑,把会心的目光抛向大龙。
九月重阳菊花香,秋风吹来遍地黄。镰山上下红的柿子,黄的谷子,紫的葡萄,香的苹果,甜的桃子,把沟沟峁峁装扮得分外妖娆。
正是晚熟桃子出售的季节。
皎洁的月光给镰山披上了银色的盛装,微风穿过桃园,传来鸟儿一阵嘈杂细语,整个原野里弥漫着桃子熟透的清香。创业大叔如一座雕塑坐在桃林地头的土埝上想心事,长长的烟锅头子一明一灭,微弱的红光映照在脸上,看见两股清泪顺着面颊滴下来。
早在四十年前,大叔还是三十出头的壮小伙子,和大婶、儿子小林、女儿小凤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地过日子。大婶模样端正,皮肤白皙,干家务、地里劳动都是一把好手,是村里的人梢子。后院里有十多棵水蜜桃,大叔务弄得非常齐整,每年能卖不少钱,是家里的一项不菲收入,加上大婶过日子细发,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大叔享受着天伦之乐,高兴得每天出出进进都唱乱弹。就在小林两岁那年,村子里的造反派冲进家里,以“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为由砍倒了桃树,还把大叔拉去游街示众。大婶是个要强的人,一气之下病倒了,心胸胀满,饮食不进,不长时间就西去了。大叔一是忘不了大婶的情意,二是怕孩子受后娘虐待,就一直孤身一人既当爹又当娘地带着两个孩子过活,其间的难畅非笔墨所能描述。只要一提起桃树,就想起大婶,就悲恸不已。
改革开放以后,村里有人种桃树,小林知道创业大叔有务桃的经验,就跃跃欲试也想种桃。大叔想起多年前大婶因种桃而死的遭遇,就表现出少有的倔强,坚决表示反对,甚至以死相威胁:“别猖狂,小心再让人割了尾巴!”几年过去了,种桃的群众钱包鼓了起来,镇上还对科学务桃收入高的户冠以“种桃大王”披红戴花给予表彰,小林也埋怨父亲挡住了自己致富的路子。创业大叔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判断,以至于悔得肠子发青——都怪自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把娃娃致富的机会耽误了。
创业大叔伸展伸展自己的腰身,觉得还很硬朗,就承包了村上的50亩荒山,带领儿子媳妇女子女婿大干了一冬天,又开春雇了几十个临工,把荒山改良成了梯田,栽上了桃树。他吃住在桃园,像照看孙子一样精心管护。三年过去了,桃树陆续进入盛果期。层层梯田上,这一处是早熟的油桃,那一处是中熟的红桃,另一处是晚熟的中华寿桃。从进入五月,就有桃子不断成熟。这几年通过合作社网上销售,招来了四方商客,桃子的行情一路看好,创业大叔的务桃技术和收入在村子里摇了铃。家里盖起了两层小洋楼,银行里有存款,孙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小林在梦里笑醒过多回。
日子过红火了,小林张罗着要给大婶立碑纪念,被大叔制止了。创业大叔一想起大婶就难过。大婶去世时,孩子小,日子艰难,大婶只穿着平时的衣裳在一副薄杨木棺材里入殓下葬,几次大叔梦见大婶说她冷得发抖,想回家找不见回家的路。大叔背过孩子,曾偷偷到坟上哭过无数次,给大婶烧过纸钱。他是盘算着等他百年和大婶相会后再由娃娃们折腾。
最后的一茬桃子已经订出去,客商明天就要来卸桃。今年大体估计桃园能收入60 多万元。创业大叔围着桃园转了一圈,坐在埝头上吃着旱烟,不由得想起了往事。大婶是被那年桃树被砍气死的,而今政策好了,桃园收入好了,日子好了,而大婶却看不到了,不由悲从心起。大叔默默的念叨着:老婆子,你没等着好光景!回来看看咱家的桃园吧,我这是代表咱俩务的桃子。当初你连一个桃子都舍不得吃,如今你尝尝,咱这桃子比蜜还甜哩。
朝阳冲破雾霭,在中条山徐徐升起,把金色的霞光洒在了镰山上,家家的桃园里回荡着人们喜悦的谈笑声。
年轻的村长骑着轻骑摩托在镰山的桃林里穿梭,他到每一个桃园都仔细叮咛:要注意质量,把最好的桃子卖给客商,把咱们镰山红桃的牌子打到祖国各地。
腊月。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劳累一年的人们都松了口气,准备美美歇上几天,把村剧团歇了一年的锣鼓家伙重新敲起来,组织票友演上几场大戏,让大伙乐呵乐呵。大妈大婶忙着剪窗花、蒸白馍准备过年的事宜,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结伙赶集给自己和对象、娃娃购买新衣。几个老哥们坐在火炕上围成一桌喝起了老酒,谈起今天的幸福生活,“酒未入唇人先醉”,一个个打开话匣子说个没完。沉睡了一冬的桃树在雪水的滋润下,也铆足了劲萌动着花蕾。
周大伯家充满了喜气,工匠们忙着收拾新房,原来是周大伯借着农活不忙,要给小儿子完婚。小儿子28岁了,先前在南方打工,只能混个肚儿圆,跑了几年没攒下几个钱,连个对象也没找下,眼看着同龄的青年一个个都结了婚,急得大伯、大婶直跺脚。在同伴的说服影响下,儿子回乡搞起了油桃大棚种植,并开了一家网站,在网上为群众销售桃子,年收入达到了30万元。“家有梧桐招凤凰”,儿子很快和邻村的姑娘对上了象。周大伯要趁着儿子结婚,好好招待众乡亲,感谢大家多年来对自家的支持照顾。
日光大棚里,春意盎然,桃花灿烂,姑娘、小伙子们正在给桃树授粉,他们要赶在春节前完成所有当紧的活路,要在大年初一到初五参加镇上的广场舞和折子戏大赛。
一轮明月映照在雪地,村庄显得十分的静谧,大槐树稍的鸟窝里不时传出“咕咕咕”的呓语。村上的科技学校里,土专家正在给大伙讲解桃树的春季管理和有机种植,把明年的收入计划在亩收入两万的基础上进一步调高。当展望未来发展的美景时,学员们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惊得屋檐下的麻雀“扑棱棱”地飞向苍穹。
鞭炮声响起来了,新媳妇娶回来了,戏台上的锣鼓敲起来了,戏幕拉开了,白雪悄悄地融化了,人们欢悦地迎接新春的到来,桃园的又一个生命周期开始了!
作者简介
周纪合,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55 年正月。自幼酷爱写作,怎奈水平不高,难成正果;后专攻医学,术不精而转从政。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老来偷闲舞文弄墨以求自娱,如一丛路边小草,不为争妍芬芳,只为与世界添一抹绿意。
主编:李跃峰
本期小编:草庐居士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敬
请
关
注
心灵圣地,芝兰之室。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