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中国文化符号在哭泣
中国文化符号在哭泣
刘晓林
相关媒体称:1、“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文学院董晓萍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日前提出了“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的阶段性成果。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分别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2、”调查报告还显示,当代文化符号的被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如当代人物符号中的刘晓庆、韩寒、崔健、李泽厚、宋祖英、周杰伦、邓丽君等得分都在200名以后。科学家和当代新科技符号,如袁隆平、陈景润、联想、百度等的得分均在中间线左右;文学形象符号,如孙悟空、林黛玉、阿Q、许三多等得分也都在200名之后。”
我认为美其名曰调查得出的“中国文化符号”有些滑稽!原因如下:
1、调查对象的以偏概全。为何只选定大学生?而没有工人、农民等?可能调查者认为高校代表了文化!包括科研机构在内的其他“场所”难道没有文化?如此的认为实在是没有文化!!知识哪能与文化作等??
2、调查问卷的以偏概全。“董晓萍介绍,这项调查是我国首次全面考察大学生对文化符号的认知与评价状况。调查历时近4个月,调查人员奔赴全国,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大、河南大学、四川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24所高校,回收有效问卷1878份。”不到2000份的问卷能说明什么问题??这样得出的结果哪能让人信服?
3、270项中国文化符号的“推荐”过程相当主观、欠严谨。“调查人员首先在北师大“文学概论”、“艺术学概论”课上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了大学生认可的中国文化符号内容,然后课题组专家对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最终确定本次调查所使用的270项中国文化符号。”如果说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环节相对客观,那么课题组专家对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的环节则让人糊涂!如何调整补充?多少专家参与?2位还是3位?
王一川说,大学生普遍认为非物质文化符号、传统文化符号更具推广价值,而对当代文化符号和文学艺术符号则未加足够的重视。“这些中国文化符号从文化来源看,都是来自中国古代文化传统而非中国现当代文化传统,更非当前倡导的代表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当代文化符号。中国古代文化符号确实具有魅力和作用,但光靠它们而缺乏中国当代核心文化符号,能够向世界展示完整的和活力充满的中国吗?这一结果使得我们认识到,在当代青少年中加强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化符号的建设是多么迫切。”――如是的话语乍看似乎有理,实则隐藏着许多的“外行”。
什么样的事物能称之为符号?什么样的事物能称之为中国文化符号?必须具备足够的影响力才是,必须具备足够的关联性――一提到中国文化就让世人想到中国的“它”,一提到中国的“它”就让世人想到中国文化。“在当代青少年中加强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化符号的建设是多么迫切”,试问:文化符号如何加强建设?一个国家文化符号的出现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有些事物深深地影响了国家、民族的发展进程,从而自然而然成为了符号!这样的事物也能建设?滑稽,十足的滑稽!!
确实一个国家需要拥有自己的文化符号,也需要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文化符号。而这样一个事情是否要调动什么专题组、历时颇久的对极小范围内的人群进行调查,最后以“权威”的面目向世人宣布吗?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袁隆平、黄河……以上还用调查得出吗?也不用分什么第一、第二!而对于其他通过所谓的“调查过程严谨,区域配额和样本分配分布科学”推荐的部分A、B、C……即使放在了270项中国文化符号内,有什么意义??
中国文化符号早已存在,即使没有堂而皇之、兴师动“寡”的调查,中国文化符号一样存在。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动用一部分“精力、物力、财力”来调查以让民众对自己国家的文化符号更加明确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做到尽可能严谨、尽可能客观才是!对于调查条件很充足的前提下,某些专家们却通过不到2000份的问卷来得出如此不负“严肃”的报告!!
中国文化符号在哭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