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须抓好落实(修改第二稿)
周建国
当下大多数中小学生已被课外作业所绑架,据此不少地方推出了“让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的减负实招。笔者在为这一做法叫好的同时,更想说的是,要真正实现减负实招,教育各方必须通力合作抓落实。
因为不少校长不一定会认真执行减负实招,有些甚至继续我行我素。所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先要提高校长的执行力,并组织教研专家扎根学校开展研究,通过实践和培训,发现一批作业布置少、教学效果好的学校和教师,总线、推广他们的经验;要建立区域内各学校学生作业管理信息监管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比对,及时掌握每所学校甚至每个班级的作业情况,定期收集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建议,对执行不力、问题严重的要及时警示提醒且约谈通报,并将作业管理成效与校长、教师的职务(职称)晋升、评选名师等挂钩,合理引导作业回归育人本位。
其次,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让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教师必须减少教的时间,布置少而精且有差异的作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保证不同学生都学有所获;要重视反馈和跟进,注重个性化辅导,防止中下面学生掉队……为此,学校要建立学生作业通报和统筹协调机制,规定作业总量上限,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引导他们不得突破作业“红线”。
各教研组要围绕减少作业的问题开展校本研究,通过争鸣探讨、以强带弱,促使更多的教师能够精准确定作业难易度,较好地处理教的时间和作业量的多寡,学会选编实践性和活动性等多元化的作业,减少机械、重复的书面抄写,争取作业“堂堂清”。
同时,要求教师用心批改且收集学生犯错的共性和个性化问题,及时反馈和跟进。拿数学作业为例,学生若犯错了,究竟是计算能力的问题还是审题能力的问题,教师要仔细分析、深入研究,这样,既能精准发现和及时弥补学生的学习短板,又能加快提高教研能力,促进师生发展的“双赢”。
除此,学校要做好压缩上课时间、调整课程结构的工作,每天挤出时间安排作业整理课,保证学生有时间完成当天作业,保障作业“日日清”;当然,各学科教师要巡回指导,面批完成快的作业;还要定期分析教师布置作业和批改质量等情况,且纳入业务考核和综合评价。
再次,要努力消除家长的作业痛点。作业少了,家长就会担心孩子成绩受影响,他们必然会购买作业本或者用校外培训来“弥补”。
学校要发动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把家访进行到底,还要引导家长转变角色,从教育教学的“评论员”变成“教练员”和“运动员”,经常邀请家长代表进课堂听课,欢迎他们评教评学,定期向他们发布教育教学视频,使他们放心地看到,作业少了,孩子的睡眠确凿好了,上课更精神,课堂发言更活跃,作业犯错更少了,考试成绩更好了,学习信心更足了。这样,自然能淡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焦虑。然后,让醒悟早的家长“以身说法”,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影响和改变其他家长,让更多的家长支持教师减少作业,让学生真能在校内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