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认识你 ——兼读王新芬散文集《风过留痕半生缘》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风,已是秋天的风,带些飘零和苍白的意韵。北方的秋,人们早晚出行都开始穿外套了,而我在江南的秋天里,还穿着半袖的衬衫,不冷也不热,都说正是旅游的好季节。没有夏天的酷热,也没有冬日的阴冷,用一个词就是舒适。
连续几天的阴雨结束。暖暖的阳光从窗户透了进来,落在深棕色的木地板上,泛着困和乏的诱惑。我躺在办公室的沙发里,眯着眼睛打瞌睡,心里惦记着对照检查材料如何修改。有人敲门,门卫师傅送来了一份挂号信,是《东方散文》编辑部的大信封。打开,里面是《东方散文》秋季刊和王新芬老师赠送的《风过留痕半生缘》。
《东方散文》秋季刊刊发了拙作《山西壶关太行山大峡谷笔会散记》一文;而《风过留痕半生缘》则由蓝天出版社于2014年8月出版发行,分为《烟云往事》《生活浪花》《行走如歌》和《短笛诗草》四辑,收入近百件作品,20余万字,《东方散文》总编、著名作家憨仲为之作序。有写怀念过往的,有写乡村生活的,有写行走见闻的,有写同道欢聚的……装帧朴素、设计简洁,像是久经岁月磨砺的旧时瓷器,令人赏心悦目、倍觉痴迷;读来也是不忍释卷、很合吾心。
和王新芬老师有过两次见面,那就是山西壶关太行山大峡谷笔会和江西上饶走进广丰文学创作座谈会。期间,我有时喊她王老师,有时喊她王姐姐,很亲近、无距离,随意的东拉西扯、山南海北,不用拐弯抹角、也不用遮遮掩掩,率性而自然、融洽而随和,从这一点来说,更像是姐姐了!笔会采风过程中也有合影留念,工作间隙,看看照片、读读篇章,有时看着看着我自己也在那儿不由自主地发笑,身心熨贴、劳累俱去,给这平淡的日子增添了别样的温馨和回忆。
散文需要唯美的语言,也需要华丽的词藻。但多了就成了好词好句的堆叠、大家名言的摘抄。词美句佳,还要去除砌筑之嫌疑,这是不好把握的临界状态。就像她在后记里说的“生活在世界上,做人要实在,作文也要实在。花里胡哨的东西,只能取悦于当时,而不能流传于后世”, 真情实感,语言纯朴,阅得入心、读得动情。我看《风过留痕半生缘》就是这样:质朴无华、自然通俗。
我想唠叨三个方面:一个是相关亲情、一个是相关乡村、一个是相关行走,在《风过留痕半生缘》的第一辑和第三辑里多是这几个话题。
首先是相关亲情的。父亲母亲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长,教育我们做人,关心我们生活。亲情是我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比之钻石更为恒久更为可贵。但是随着我们年轮的递进,慈爱的父母及年长的亲人们都逐渐老去,一个跟着一个离世而去,永远地和我们阴阳两隔。从此,再也看不到他们蹒跚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他们絮叨的叮咛。生老病死这是自然法则,是我们不可抗拒的事情。光阴不可挽留,生命只有一次。逝者已去,我们怀念、祭奠,那是生命之本、心之抚慰。红尘万丈,聚散依依,世事无常,需要珍惜,勤勉渐进,不可虚度。《天堂里有没有猪头肉》的开篇第一段:“妈妈爱吃的猪头肉,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这样的反问句,满是对母亲的牵挂和思念,期望她在天堂里照顾好自己。《父亲的脊梁》中:“打开记忆的闸门,每每爬在父亲那宽阔、滚烫的脊梁上时,就感觉到有一种特别的温馨和惬意。它是我儿时的摇篮,快乐的暖坑”,“成为我人生的课堂”。《思念天国的父亲》可是清宵里绵绵而软软的心事:“不知不觉夜已经很深了,徜徉在怀念中,无限的爱和悲伤只能作化一纸文字,但愿这些文字能飞到天国去传达我对您深深的爱和思念”。夜不能寐,那是因为父亲在渺远的蓝穹里注视着我们的每一个脚印,关注着每一个日子……他放心不下!
其次是相关乡村的。我有过22年乡村生活的岁月,在那儿出生、长大,成年后,离开了。至今,也是偶尔回去一次,住上数个夜晚,又匆匆返回。因为不常住了,随之产生的就是陌生感、疏远感。但是土坯墙、饲养棚、槐花饼和庄稼地里的农活于我是熟知而热切的、都会干。我有过20年城市生活的时光,学习工作,忙碌于市井间、奔波于人流中,操劳着自己的日子。城市异于乡村,没有乡村的和谐、舒缓和透明。乡村的主要组成成份是土,而城市则呈现多样性:由摩天大楼和人造景观组成,由汽车尾气和霓虹闪烁组成,由大排档和歌舞厅组成,由红绿灯和斑马线组成,由钢筋水泥组成……这都是后天建设、而非自然遗留,城市直接展现的是人类智慧结晶和经济建设的成果。有过乡村生活的安宁,有过城市生活的疲惫,二者相比,我更向往乡村的生活,可是如今已经回不去了;更向往《怀念儿时的乡村》:“走在光滑而平坦的柏油路上,身处绿地越来越少的闹市中,窒息感越来越强烈,蓦然心生“城市恐惧”感,反倒使我怀念起曾经拼命要脱离的儿时村庄”。这也是我迷茫和困惑之处,当时为什么就要毫不犹豫地离开呢?
第三是相关行走的。从书中可以看出,多方行走成了她的常态行为,更多地了解自然、亲近自然。诸如《初会齐王寨》《偶遇陶然亭》《坚强的华山路》《徒步齐长城》《当我走进台儿庄》《痴迷喀纳斯》和《我的台湾梦》等等皆属此类。在行走的过程中,将身之所历、目之所见和思之所得,诉诸于笔端,在洁白的稿纸上用铅字和墨香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抵达灵魂深处。在《行走西藏》里:“只能说,山是雄浑、壮丽,云是飘逸、秀美,雪是纯净、洁白,再加上天的湛蓝、剔透,组合在一起,色彩绚丽,仿佛是人间的天堂”。去西藏叩拜布达拉宫,一直是我的向往。可惜至今,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巍然屹立于蓝天之下、高山之上的布达拉宫,神圣而肃穆、雄伟而庄严,是西藏的象征、是信仰的昭示。有一天我将匍匐于她博大的怀抱,顶礼膜拜、虔诚祈祷。任凭青藏高原的风,带着藏羚羊的体味,吹疼脸庞,禁不住潸然泪下……
风依旧吹着,带来四季的轮回、带来人世的沧桑;缘份,可遇而不求、遇而更相知。我认识了她,王新芬!
主编:
张宝树
执行主编:
疏勒河的红柳 毅 然
责任编辑:
晓轩 兰子
《散文福地》征稿征订启事
在《东方散文》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散文福地》创刊已六周年了。
这是广大中老年文学爱好者的喜事和福音。
我们创办《散文福地》,乃全国首家中老年散文期刊,是出于这样一个高尚的宗旨:“积极引导,认真组织有创作能力的中老年散文爱好者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发现和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多创作讴歌真善美的作品,在丰富个人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同时,歌颂人间真情,弘扬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愿做广大中老年散文作者的真诚朋友,为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供一个以文会友、倾吐心声、抒发情感、快乐人生的幸福家园和精神高地。
我们开设了以下栏目:“神州博览”“岁月如歌”“乡梦悠悠”“人伦亲情”“世相百态”“思絮心语”“咏物感怀”“养生悟道”“读写心得”“精品赏读”“企业之友”“科技之花”“老人之星”“青春风采”“出版信息”等。
欢迎本市及全国各地的散文作家和广大散文爱好者踊跃投稿。来稿请发电子稿。刊物优先发表题材新颖、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富有真情实感的一两千字的精短散文。来稿请注明作者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通讯方式。编辑部电子邮箱swfd2010@126.com。投稿及应聘创作员事宜请联络马文华先生(手机:13821236584)。
《散文福地》国际刊号,大16开本,64页。全年四期,按季度出刊,每期定价10元,本市或外地需要邮寄的读者全年48元(含邮资一期一册2元)。欢迎订阅。征订请邮局汇款。
征订邮局汇款。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谊景村丽园里1-3-302 邮编300210 收款人:刘士芬。征订事宜请联系刘士芬女士 手机:15122164320
-------------------------------------
微信ID:sanwenfudi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