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木兰诗》意辨证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对于《木兰诗》结尾的这段文字,我上学时老师是这样讲的:“这是作者运用比喻来赞美木兰的话……”我打断老师站起来说:“兔子有什么可赞美的?跟木兰没有可比的地方!”老师非常生气,把我撵出了课堂。
等到我当上了老师备这一课时,一看《教学参考》愣住了:“最后一段是诗的附文,是吟唱者(作者)赞美木兰的话。”可见当年老师所讲是有根据的。可是掩卷沉思,“赞美”一说怎么也不能成立:兔子柔弱温顺,逃命时跑得快;而木兰爱国爱家,刚毅坚韧,英勇善战,不求功名利禄。二者没有相似相近的地方,构不成比喻关系。你能说,兔子急了也咬人,木兰急了就参军?笑掉大牙。
于是我就一遍一遍地读原文,给自己出难题,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奇则奇矣,却难以置信,女扮男装十二载而不“露馅”,生活的真实性可疑。或许作者考虑到了这一点,于是不惜“续貂”,写了这个民间谚语,意在释疑,强化故事的真实性。你看,那兔子在静态下(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公母好分辨;可在动态下(双兔傍地走),兔子跑起来了,公母还能分辨吗?这等于说,人也一样,在正常的和平环境里,男女好分辨,但在战争的特殊环境里就不好分辨了。兔的公母喻指人的男女,静态喻指正常的和平的环境,动态喻指战争环境。“喻”则喻矣,但与“赞美”无关。
再读诗中的词句,豁然开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当户织”、“但闻女叹息”,都是木兰在和平时期的女儿之态。而从军以后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部边塞气候寒冷,着装不能单薄,再加上护身的铁甲,木兰作为女儿的性状全被掩盖住。再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沙场残酷九死一生,军旅生活战斗频繁节奏紧张,哪容木兰有半点女儿之态?战友们也无暇顾及个人隐私。
总之,“释疑”“强化故事的真实性”是《木兰诗》最后一段的唯一主旨,“赞美”一说不能成立。教参,教学参考之谓也,不能当作“标准答案”,否则误人匪浅。
主编:
张宝树
执行主编:
疏勒河的红柳 毅 然
责任编辑:
晓轩 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