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万涛:一位老教师的心声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作为一名曾经的老师,我自豪地认为,教育事业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人类的进步,任重而道远,既光荣又艰巨。为了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重托,担负好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光荣使命,非得要有一点奉献精神不可。

为什么要有奉献精神呢?因为,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要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用智慧的耕耘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否则,学生就无从获得知识。

概而言之,一个人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需要经历一个内因和外因有机结合的发展过程。

就以普通人来说吧,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什么也不会想,什么也不会说,不过是个一无所知的微弱的生命罢了;及至周年半载之后,开始跟着母亲呀呀学语,乃致逐渐会叫“爸爸”、“妈妈”,这阶段,母亲就是他(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后来,在周围大人们的诱导和影响下,小孩子各方面的思维能力不知不觉地潜滋暗长。这阶段孩子们大都会观颜察色,思维能力也基本上不相上下。但是步入学龄时代以后,有的上学读书,有的在家嬉闹,还有的帮助大人干活,他们的智力发展差异就越来越大了。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正当他们迫切需要智慧营养的时候,由于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能够得到需要的满足,有的则不能。这种外因条件的不能满足,究其实不正是缺少老师的必要指点吗?

宋代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在《伤仲永》一文中曾说:“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显然,童年时的方仲永天资聪慧,智力过人。如果付诸以严格的教育训练,前途肯定是不难造就的。然而,由于他的父母贪图小利,贻误了仲永的学业,使他的智能日趋荒废,至成人时竟沦为普通的庸人。由此可见,方仲永的天赋那样好尚且如此,何况普通人如果不从师学习,岂不更加愚昧无知吗?

换言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持保守态度,不愿意把知识传授给别人,那么社会上的知识就会日趋殆尽,直至全人类导致愚昧无知的原始状态。况且,我们本身的知识是从哪来来的?不言而喻,如果不是我们的老师苦口婆心地悉心传教,难道是自己头脑里天生的吗?为了我们的成长,他们数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唯恐我们不学,唯恐我们学不好。他们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曾几何时,我们的学生又像一群群乳燕,迫切期待着母燕的哺食,难道我们不应对此认真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天职吗?

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老师的工作的确像蜡烛那样,为了学生的成长,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送走了一个个不眠的长夜,迎来了一个个灿烂的黎明,粉末染白了满头华发,岁月的年轮在面额上刻下了道道皱纹,那句句字字的红色批语啊,无不凝聚着老师鲜红的心血。他们像蜡烛那样时刻燃烧着自己,用知识的光华照亮了学生们的心田。他们的风格正是蜡烛那种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然而,他们并没有毁灭自己。过去,我们的老师把知识无私地传授给了我们;今天,我们又把它耐心地传授给我们的学生。请看,这难道不是老师的生命和事业的无限延续吗?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他们生活的引路人。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世风日下,青少年学生普遍道德缺失信仰危机,从小一味地看重金钱和时尚,攀比之风日益盛行,甚至出现倚强凌弱的恶习,校园暴力案屡屡发生。鉴于这些沉痛教训,担负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老师们倍感教书育人责任之大。

今后,老师们在继续巩固智育质量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教重于言传”,老师们要做学生的表率,处处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感染他们,使他们真正按照时代的要求、祖国的需要、人民的希望茁壮成长。

园丁汗水花上浇,粉笔捐躯勤操劳。情豪志壮创大业,心红手艺育新苗。

正在从事神圣教育事业的老师们,为了人类文化的进步事业,为了新一代的健康成长,寄希望你们,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南,以中小学德育大纲为准绳,光大发扬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愿更多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作者简介

汪万涛,安徽省庐江县人,1956年出生,大专学历,爱好写作,曾在中国乡企报、中国建材报、厂长经理日报、企业家报、安徽日报、人民民主报、安徽经济报、工商文汇报、巢湖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杂志、新闻世界、实与虚、组织建设、江淮风纪、安徽科技与企业、安徽工作、安徽乡镇企业、企业家实践与思考等报刊媒体、《中国世纪颂》大型丛书、改革潮纪实文学丛书及当代网络媒体陆续发表作品60余万字,深受业内外好评。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

觉得不错,请点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