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工业硬脂酸的“含量”
在归类实践中,常见认为子目3823.11所列“硬脂酸”中十八烷酸的含量应当高于其他脂肪酸之观点,如一些含量低于50%的硬脂酸就常常被归到同级的“其他”子目3823.19。但从归类规定和商品实际来看,这一认知其实并不妥当。(注1:硬脂酸即十八烷酸)
诚然,根据38.23品目注释的规定,归入该品目的硬脂酸的纯度应当低于90%,即子目3823.11所列“硬脂酸”应当主要由含量低于90%的十八烷酸与其他脂肪酸构成,但这并不能推导出归入该子目的脂肪酸所含十八烷酸的比例必须高于其他脂肪酸之结论。
其次,尽管子目3823.11没有专门的子目注释,但38.23品目注释其实已对硬脂酸有着明确的解释:
工业用单羧脂肪酸一般通过皂化或水解天然油、脂制得。固体(饱和)和液体(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通常是通过结晶法(用溶剂或不用溶剂)来进行……固体部分(商业上称为硬脂酸或硬脂精)主要含有软脂酸及硬脂酸和少量的不饱和脂肪酸。
本品目主要包括:
(一)商品硬脂酸(硬脂精),白色固体物质,气味特殊,有一定的硬度,易碎,销售时呈珠状、粉片状或粉末状。也有加热后用等温油罐运送的,这种情况销售时呈液状。
……
即作为法定归类依据的注释仅要求商品硬脂酸的成分主要为软脂酸(十六烷酸)、硬脂酸(十八烷酸)及少量不饱和脂肪酸,外观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而并未要求其中十八烷酸的含量占比最高。
最后,从商品实际来看,由于工业硬脂酸常用氢化的棕榈油制得,因棕榈油中含有大量的油酸和亚油酸,加氢后就变成了硬脂酸,但氢化棕榈油同样也含有大量的棕榈酸,所以商品硬脂酸不可避免地会同时含有十八烷酸和十六烷酸,且后者在含量上完全有可能超过前者。例如,国家标准GB/T 9103-2013即规定工业硬脂酸的主要成分为十八烷酸和十六烷酸,其中1840型的十八烷酸含量为38~42%(一等品)或35-45%(合格品)。(注2:十六烷酸即软脂酸即棕榈酸)
事实上,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就曾在1999年制发了裁定HQ 962115,将一款含44~45%硬脂酸、55~56%棕榈酸和0.1%油酸的产品归在了子目3823.11。
综上所述,子目3823.11虽列为“硬脂酸”,但不论是法定归类依据还是国家标准,亦或此类商品的制备工艺,均不要求其所含硬脂酸(十八烷酸)的比例应当高于其他脂肪酸(注3:但须符合38.23品目注释关于硬脂酸或硬脂精的相关规定),而产生此类误解的源头可能是部分归类工作者错误地在子目层级适用了总规则三(二),即认为归入子目3823.11的脂肪酸应当由硬脂酸构成其基本特征,但其实品目38.23下的单羧脂肪酸本就是由多种脂肪酸组成的混合物,根本无须按构成货品基本特征的部分确定归类。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若涉嫌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一个研习商品归类的小世界
微信号:guilei_ke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