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相是什么?《红楼梦》一首诗,让你内心通透

人生的真相是什么?或者说,我们活这一辈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想来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

当然也可能,根本就没想过。

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是想过好,还是没想过好?到底是心里有答案好,还是没答案好?

《红楼梦》里的这首诗,或许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请看财势与情根,

万物难逃造化门。

旷典传来空好听,

那如知己解温存。

这是《红楼梦》第15回的一首诗,收录在蒙府本里。这一章讲的是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并把她的灵柩送到铁槛寺里安放。

结果这一忙活,天就黑了。于是王熙凤带着贾宝玉、秦钟,去离铁槛寺不远的馒头庵休息。

谁知这一休息,却引出两件事情来。

馒头庵的主持是一个老尼姑,法名叫做净虚,手下还有一个女徒弟,法名叫做智能。临睡前闲来无事,净虚便陪着王熙凤说话,顺便求王熙凤给自己办一件事。

原来净虚老尼认识一个姓张的财主,女儿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本来挺好的一段姻缘,可没曾想当地知府的小舅子李衙内,也看上了张财主的女儿,也想下聘娶回家。张财主见知府比守备官大了,就想悔婚,把聘礼退还给守备,再让女儿嫁给李衙内。

谁知守备闻听后,死活就是不让退聘礼,为此还打起了官司。

实在没办法,张财主知道净虚老尼跟贾府关系不错,就求到了她这里。其实也不是多大的事,只需王熙凤写一封信,派人送给当地的节度使,让他出面说和说和,让守备答应退婚就得了。

王熙凤多聪明一个人,尽管净虚老尼话里话外,好像张财主多委屈似的,岂能不知这里边的猫腻?

于是开口就说:

“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

然而终究架不住,净虚老尼又是恭维,又是软磨,最后只好改口:

“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

这就是诗中说的“财势”。

何为“财势”?无非是因势生财而已。只要手里有权势,想弄一些钱财来,还不是一件极容易的事。实际上都不用自己去弄,自然就有人送上门来。

这边王熙凤和净虚老尼,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那边秦钟也偷摸着,做起了闲事来。

原来秦钟和小尼姑智能,两人早就看对眼了。只可惜一直人多眼杂,没什么机会上手。恰好现在机会来了,于是秦钟摸着黑,便去找智能了。

当时智能一个人,正在房里洗茶碗,见秦钟甜言蜜语地过来,便跺着脚说:

“这算什么!再这么我就叫唤。”

只可惜灯被秦钟吹灭了,满屋漆黑里,智能就被抱了个满怀,挣又挣不脱。实在无可奈何,智能也只好依了。

这就是诗中说的“情根”。

何为“情根”?不过因根生情罢了。有根就有情,有情就免不了男欢女爱,这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财势也好,情根也罢,终究是这个世界上,不可避免的。

但越是如此,就越要记得:

万物难逃造化门。

聊到这里,我们再来考虑,文章开始提到的问题:

人生的真相是什么?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终归离不开这三样东西:

权势,钱财,情欲。

这才就像诗中所说的那样:

旷典传来空好听,

那如知己解温存。

就算多稀世的佛典经书,把因果讲得多透彻,依旧改变不了,人们对权势的追逐,对钱财的贪婪,对情欲的痴迷。不过换个角度去想,如果人真的不追逐权势,不贪图钱财,不痴迷情欲,其实也挺没意思的。

所以,人生就是在权势、钱财、情欲里面,自作自受,也自受自作。

这就是真相。

无论想没想过,明不明白,都一样殊途同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