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我们可以忍受平庸,但这又绝不是平庸

我们这个时代太热闹,周围有数不清的各种热。热浪滚滚,一波又一波。热的特点,是反复拧着来,但千变万化,总是不离其宗。我们要自其变者而观之,也要自其不变而观之。应对“热毒”,读书是一剂良药,书籍是我们的避风塘,沉浸在阅读里,我们可以忍受平庸,但这又绝不是平庸。

我爱读书,也爱写书,但不爱讲话,不习惯面对大庭广众讲话。我觉得,我的笔比我的嘴好使。我想讲的话,不用人催,我会写出来,再讲就多余了。讲话很累,认真准备,就成了写文章,成了额外负担;准备不足,千头万绪,语无伦次,人家又不知道你在讲什么,让我觉得对不起听众。

现在,大家喜欢听书,不喜欢读书。书,说得越热闹,越没人读。我希望,大家听了我今天的讲话,千万不要舍书不读,以为讲话可以代替读书。

1

▍书对我很重要,可以让我安静,让我冷静

现在,闹心的事很多,比以前多得多。别的不说,手机就很闹。有人老是问我,你为什么不用手机,我说“非宁静无以致远,故陶然而忘机”。我觉得书这个东西有一大好处,是它很安静,不安静就没法“致远”,我跟古人打电话,主要靠书,所以把手机给忘了,干脆不买。

我爱读书,“读书”这两个字,我最喜欢。写书只是读书的副产品,你要当个作者,首先要当个读者。不读书,俩嘴皮子一磕,大喷,能喷出什么来?我最喜欢的头衔,不是“专家”,不是“教授”,其实是“读者”。我喜欢以读者的身份说话,从读者的角度看问题,不是居高临下,指指点点,而是自娱自乐,不负指导之责。

我爱读书,不是因为我家书太多。我不是书香门第,小时候家里有书,不太多。书太多的话,比如把你搁图书馆里,你就被吓回去了。高玉宝说,我要读书,是因为没钱上学。我是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院儿里长大,周围有书,有读书人,像一块磁石,对我有吸引力。

饥饿是最好的厨师。我觉得,书的诱惑,全在于少,就像沙漠之中,身边有一壶水,你会珍惜每一滴水。我是生于书比较少也比较小的年代,很多书都是翻过来倒过去地看。我对书,一直有好奇心。书太多,对人的好奇心是个打击。

对我来说,书有很多用。

有人说,白天上班,可恨之人太多,下班回家,看武侠小说,别提多痛快,一把剑,把他妈这帮孙子全杀了。我的体会正好相反,小时候,15岁那年,我发了毒誓,一定要把自己管住,别再打架,赶快把处分的帽子摘了。我的暴力倾向,主要是被书控制起来。

插队,寂寞如山压心头,时间太多,没处打发。我特别感谢书。书,对我来说,最大一用是消遣,一可以消愁解闷,二可以遣兴陶情。有些闲书,我是放在枕边厕上。

书可以镇压邪魅,帮我入睡,看了好书,就不再作恶梦。

▍读书,要有好的老师,老师也很重要

我当研究生那阵儿,考古学的大师、古文字学的大师,很多人还在。比如中国考古学的主帅,夏鼐先生还在,苏秉琦先生还在,罗王之学的传人,在世的更多,大部分还在。

那时是有大师而没有“大师热”,现在是有“大师热”而没有大师。

现在,凡是鼓吹大师的人多半都是想当大师的人。他们把大师吹得神乎其神,就是不拿大师当人。“大师”的帽子满天飞,赐封者多,自封者多。不是自己吹,就是学生吹,有时还假装民主搞投票,非常无聊。我说,如今“大师”一词已经成了大屎盆子,千万别往头上扣。

什么叫大师?我理解,大师都是除旧布新、推倒重来、引领风气、开创局面的人。格局不变,门户不散,很难出大师。大家想大师,盼大师,但历史上,都是乱世才出大师,比如先秦诸子,比如近百年的大师,都是如此。你要大师,还是要乱世,这是个痛苦选择。承平时代,我们必须忍受平庸。

大师不在,徒唤奈何,我们可以读大师的书嘛。大师不在,他们的书还在。大师还活在他们的书里。

大师叫大师,我们不要忘了,它前面有个大字,大是格局大,不以一行一业、一师一门为守。很多大师,老师是谁,说不清,博采众长,说不清才好。门户是学术的大忌,使人心胸狭隘。孔子是古代的博学之人,他就是学无常师。只跟一个老师读,越读越抽抽。

还有,我们不要忘记,大师多半是被政治抛弃的人。不管是你抛弃政治,还是政治抛弃你。所谓“风骨”,多半都是无可奈何。比如大家喜欢吹的王国维和陈寅恪,就是如此。

▍读书是个闹中取静的事

我们这个时代太热闹,周围有数不清的各种热。热浪滚滚,一波又一波。比如传统文化热,国学热。孔子热还没热两天,又冒出大秦帝国热。还有群众最多也更永恒的热,养生热。

热的特点,是反复拧着来,但千变万化,总是不离其宗。我们要自其变者而观之,也要自其不变而观之,你得学会从出租车看出黄包车,从铺天盖地的广告看出走街串巷的吆喝。

30年前,我们有个新启蒙运动,启蒙是和“文革”拧着来。《河殇》的演播是高潮。当时,大家都是启蒙派,什么事都赖祖宗。现在正好相反。从骂祖宗到卖祖宗,这个大弯儿是怎么转过来的,大家应该想一想。老子说,反者道之动。从《河殇》到《大国崛起》,从气功热到养生堂。看似相反,实则相通。

我不喜欢热闹,我很怀疑各种流行情绪。

公众人物是个公共厕所:中国的公共厕所往往无人打扫,屎满尿溢,无法立足,只能掩鼻而遁,再找一个厕所。

大众娱乐是耍猴: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就要变成一只猴。

上电视的感觉很坏:好像当街撒尿,让我尿不出来。

▍读书的大忌是活学活用

古代有用《春秋》断狱,用《河渠书》打井。“文革”有用毛主席哲学著作养猪、打乒乓球。现在,则流行用《易经》算命,用《孙子》搞商战,用《论语》格言提高道德,当功过格。

活学活用,既糟蹋书,也糟蹋人。

2

今天,我们谈读书,主题是读经典,读中国的经典。

▍“我们的经典”是什么概念

1.“我们的经典”是子学时代的经典(重归诸子)。

中国的古典时代是诸子时代,先秦学术是诸子之学,和希腊、罗马类似,诸子百家不是一家一派。儒家只是百家之一。

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有个五经翻译的大工程,《东方早报》有过介绍,施舟人是领导人,马悦然大加赞赏。

世界各大经典,《圣经》、《佛经》、《可兰经》、《阿维斯塔》,都有译本,这些经典都是宗教经典。

中国的五经不是这种经典。它们是诸子时代,古典教育的课本,属于君子必读书。

雅思贝斯讲“枢轴时代”,他讲的“五大圣人”,其中有孔子,但孔子不是宗教家。

我是把孔子当思想家,而不是教主,更不是领导世界宗教的“通天教主”。

2.“我们的经典”不是汉以来的儒经。

五经:《易》、《诗》、《书》,加《礼》、《春秋》。

九经:《易》、《诗》、《书》,加三礼、三传。

四书五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加五经。

十三经:《易》、《诗》、《书》,加三礼、三传,加《论》、《孟》、《尔雅》。

《易》、《诗》、《书》,是前孔子时代的经典,最古老。《礼》、《春秋》,或《三礼》、《三传》,是孔子或后孔子时代的经典,晚一点。

五经,汉以前不能简单叫“儒经”。我们不能以为,这些“经”只属于“儒”。经是诸子共享。我们只能说,儒家是特别热衷贵族教育和贵族经典的一派。

《论语》、《孝经》、《孟子》、《尔雅》,汉代叫传记,本来不属于经,只属于“诸子传记”的“传记”。

四书,是为了树道统(孔-曾-思-孟)。《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其实都是子书。

上次,在中华书局开会,讨论《新编诸子集成》,有人说,《论语》、《孟子》是经,不能收,这是以后出概念为准绳。其实,近代学术大变,这种概念早就破了。《诸子集成》把《论语》、《孟子》列入子书,才是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3.“我们的经典”是最能代表中国智慧,可以与其他文化共享的经典。

我在三联书店出版的《我们的经典》,和传统的经典概念不同。我选的四种书,不是我的发明。汉译经典,有四本书最流行:《易经》、《老子》、《孙子》、《论语》。我的“新四书”是我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智慧的书。

诸子,《论语》代表儒,《老子》代表道,讲思想,这两本书是源头,最有代表性。

技术,兵法和人有关,《孙子》最高;讲数术方技,讲阴阳五行,没有经典,要找本古书当经典,只有《周易》。

我是把这四本书当思想史的读物。

现在,号称“少儿读经”,主要不是读五经,而是读《三字经》。五经,就连教授都啃不动。我看,大家要读,子书更合适。子书,还有《管子》、《荀子》、《庄子》、《韩非》、《吕览》也重要,但都是大书。

2010年7月1日写于北京蓝旗营寓所
7月4日在上海图书馆演讲
李零,1948年生,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孔子>十三篇综合研究》、《兵以诈立》、《简帛古考与学术源流》、《入山与出塞》、《铄古铸今》、《丧家狗—我读<论语>》、《放虎归山》、《花间一壶酒》、《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鸟儿歌唱—20世纪猛回头》等。
(0)

相关推荐

  • 论语连载(338)《子路篇》第21章,“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juàn)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原文朗读] [注释] 中行:行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 与之 ...

  • 黄渡海读书会2020年第21期《君子不器---半部经典品一生》

    第一部分: 准备过程中,阅读了秦晖先生的文章 荐读|秦晖 :<论语>是怎么成为经典的? 与熊逸先生的<熊逸说经典>中解读<论语>部分. 读后颇有收获: 1,< ...

  • 中国古代著名典籍有哪些?

    在我们从小学到的课本中,就有论语和其它典籍的文章.除了论语,中国古代著名典籍有哪些,你知道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 ...

  • 乐读 |李宝臣广衍三字经

     牵 笔 君 子 温度◆品味◆性灵◆觉知 读< 李 宝 臣 广 衍 三 字 经 > □  远  牵 提起三字经,好多人都认为太过简单,无非诸如"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老 ...

  • 李零:承平时代,我们必须忍受平庸

    李零,1948年生,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著有:<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孔子>十三篇综合研究>.<兵以诈立> ...

  • 札记第二太行八陉 李零《大地文章》

    太行八陉xínɡ "中国北方有三条线:35°线是王都线,从宝鸡,到岐山,到咸阳,到西安,到洛阳,到偃yǎn师,到郑州,到开封,一线排开,全是古都:38°线是华夏御北的第一道防线,石家庄.太原 ...

  • 李零:诗与酒

    --从清华楚简<耆夜>和北大秦简<酒令>想起的 李零 从前,我根本不沾烟酒,就连插队,也不抽不喝.我记得,离北京前,同学在颐和园聚会,他们全醉了,有痛哭流涕的,有咧嘴傻笑的,有 ...

  • 李零:《周易》是本什么样的书

    <周易>是本什么样的书?我想把来龙去脉讲一下. 现在,市面上讲<周易>的书真是铺天盖地,热心的读者也人山人海.我不想重复各种老生常谈.胡吹神侃,说此书最最符合科学,处处蕴含哲理 ...

  • 李零:什么是中国(深度雄文!)

    来源|三联书店三联书情,据李零教授演讲实录整理 中国古代看山水的时候,有一种"阴阳"的概念.我们看这张世界地图,注意一下中国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位置.大家都知道,在地球上的旧大陆(整 ...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周易》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

    <周易>是本什么样的书?我想把来龙去脉讲一下. 现在,市面上讲<周易>的书真是铺天盖地,热心的读者也人山人海.我不想重复各种老生常谈.胡吹神侃,说此书最最符合科学,处处蕴含哲理 ...

  • 【习作】内蒙古|李紫熙:忍受也是财富|指导教师:李淑萍

    作者:李紫熙|指导教师:李淑萍 [内蒙古阿左旗第四中学九年级5班]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忍受也是财富> 作家余华在<活着>中写道:"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 ...

  • 全文 | 李零:说晋楚争霸

    编者按 最近,李零老师先后为湖南省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院两个大展,写出介绍文章.前者名为<东方既白--写给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已于今年3月在活字文化全文发表.这次,我们刊发与山西省博物院大 ...

  • 李零:重归古典

    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点文末"阅读原文",可访问李零专栏. 我们的经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不是五经,不是九经,不是四书五经,不是十三经,而是现代人眼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