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往事:过年走亲戚
一提到过年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走亲戚,走亲戚是我们博兴当地的方言,就是亲戚之间互相走动拜年的意思,然而依照我们当地的风俗走亲戚得是男孩儿,未出阁的小女孩不走亲戚,所以作为女生的我来说其实没怎么走过亲戚,这是我童年记忆中最奢望但又实现不了的事情。
现在过年大家见面都说年味淡了,没有小时候过年热闹了,确实如此,回想八九十年代的春节除了春晚几乎没有别的电子娱乐项目,走亲戚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热闹,尽管我作为女孩子不能出门,但是到我家走亲戚的人多啊,和父母一起接亲戚是我儿时春节最大的热闹!
我家亲戚特别多,父母又是好客之人所以每到过年为了接亲戚我们家从腊月二十五就开始准备各种食材。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年货的种类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是劳动了一年的人们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过一个肥年。我记忆中年根儿下每到晚上我就跟着爸爸坐在炉子前面各种煮:煮一锅花生米配上青豆,红绿相间特别好看;煮猪皮冻里面放一只猪脚,有时得煮两个晚上,挑去骨头汤汁自然冷却成冻,味道那叫一个香啊;煮海带,那时的海带都是干的也是要煮好久,煮好后切丝加香油凉拌特别美味!除了煮就是炸啦,妈妈炸的技术特别高超,面芡薄而金黄里面有带鱼,有鸡块儿,有藕盒儿,有土豆,还会炸一些菜丸子……所有的这些都是我儿时的最爱,用来招待走亲戚的客人也是很有面子。
我家从初一到初五几乎每天都有亲戚来。关于走亲戚我们当地的习俗是初一拜完年就走姥娘家,初二走姑家姨家,初三走娘家,初四初五朋友同学之间随便走动一下。爸爸妈妈兄弟姊妹比较多所以外甥侄子辈儿的亲戚就特别多,光我妈的外甥侄子就有十几个,我这十几个哥哥弟弟每年在我家走亲戚都是我们村儿的一大美谈。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八岁那年初二,我和姐姐还有好多小伙伴在街上玩,突然听见有人在说:“大家快看那是谁家的亲戚,十好几口子排着队来的,这要是一头扎进谁家里还不得把年货吃空啦!”我和姐姐寻声望去只看家大大小小十几个小伙子提着挎包朝我家走去了……
我们赶紧往家跑,原来是妈妈的娘家侄子和外甥们都来我家走亲戚了,我们这里过年还兴磕头的,堂屋里密密麻麻跪了一大片还有在门外的!哥哥弟弟们那时走亲戚是真的走着来的,挎包里一般也就是几包饼干或者几个年糕甚至一碗饺子,但是爸爸妈妈把他们当大亲戚对待开席两桌每桌凉菜热菜十几个,爸爸会和哥哥们坐一桌,我和姐姐妈妈还有年龄小一点的一桌,爸爸会询问一下他们的学习或者工作情况还会教哥哥们少喝一点酒,气氛热闹极了,这也是多年以来这些哥哥弟弟们每年必来我家走亲戚的原因吧。他们从步行到骑自行车后来又换成摩托车,直到现在的小汽车,他们也从抹着大鼻涕的小男孩到今年拖家带口的每家来一辆汽车。时光改变了很多,我也从缠着哥哥们讲着讲那的小女孩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但依旧不变的是那份亲情,是那份割舍不断的血缘。
身边好多朋友说害怕过年,说过年像过关,而我依然盼着过年,盼着走亲戚,盼着享受只有过年才能享受到的亲情。
作者:无棣县佘家中心小学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