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选中两味药,理肺+治脾,扫清生痰之源、储痰之器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本文理论依据:《中华药海》、《中药本草》、《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你好,我是中医老杨。有人跟我说,杨老师,你的文章里,写的都是前人的经验。你若有真本事,干嘛不写点自己的经验来?我想说的是,我和前人相比,确实没什么真本事。在中医发展史上,我,以及我写的文章,可能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我的那点东西,是不好意思拿出来分享的。但是,我做中医科普的目的,在于传播中医文化的精髓。如果能有人,通过我的文说,多了解一下关于中医的道理,那就说明我做的事情有价值。所以今天,我再给大家说一个小配伍。它也是挺有来头,值得一说的。

这个小配伍,就是桑白皮,配上陈皮。你准备中药饮片桑白皮9克,陈皮6克,都给它洗净剪碎了,然后放在加热水壶里头,用水煎开,然后再小火慢煎10分钟,取药汁服用。如果你觉得麻烦,不妨用两味药直接泡水喝,一边喝一边加沸水。这个小配伍啊,挺有来历的。它源于曾经的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这是今墨老先生啊,不得了。人家先是从政的,后来才专心从医。孙中山的就职典礼,就有施今墨的身影。施今墨老先生有很多药对配伍,是值得研究的。其中这桑白皮配陈皮,在施今墨老先生很多的医案、验方里能见到。尤其是治疗痰热咳嗽的时候,这个药对常常出现。我过去深研施今墨老先生用药经验的时候,对此是深有体会的。这个药对能干啥呢?我告诉你,就是治疗痰热的。我用它,曾经帮助过一个50多岁的男性患者。

当时,他是我们单位下辖服务社区的一个居民,总是咳嗽,而且咳嗽完以后会吐出一大口黄色黏痰。而且,他还容易口渴,脸红、嘴巴里有痰腥味。我记得那时候,他等他的儿子回来,带他去找人看病。在此之前,他想先拜托我,给他出点主意调一调。我见他苔黄腻,脉细数,就想了想,给他介绍了桑白皮配陈皮的办法。我说,这尽管简单,但是应该比较对你的症。结果,让我也没想到,此人用了一个多星期,咳嗽多痰、痰黄黏稠的事儿大大改善。等儿子回来以后,他硬是拒绝去医院。这背后什么道理啊?我给你说说吧。这个患者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多痰,而且是黄色黏痰。我们就从这痰字入手说起。咳吐出来的痰,乃是中医痰湿里的“有形之痰”。痰从哪来?中医传统理论告诉我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就是说,脾虚失于运化,是痰湿生成的根本。而痰湿生成后,又容易上犯于肺,储存在肺里头,于是人就会咳嗽、多痰、嗓子眼里有痰。那既然如此,要想治这个咳嗽、多痰,我们就从脾和肺两脏入手吧。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桑白皮和陈皮的配伍,恰好是这个意思。其中的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除去栓皮的根皮。它性味甘、寒,入肺经和脾经。它主要的功效,在于清泻肺热,对伏火在肺、肺热喘逆、肝火犯肺有疗效。同时,它还能利水消痰。肺热咳嗽多痰,恰好是它的主治。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桑白皮确有祛痰止咳的作用,而且毒性非常小。如果说桑白皮主入肺,那陈皮就主入脾了。其实,陈皮这个药也入肺经,有止咳之效,但是它主要的还是入脾,有健脾、行气、化解生痰之源的功效。所以说,这桑白皮和陈皮脾配伍,一个管肺,一个管脾,脾肺同治,扫清生痰之源、储痰之器。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借鉴、参考。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尤其是烟民,以及长期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出现痰热蕴肺的问题,表现为咳嗽多痰,痰黄而稠,舌苔黄腻,口有痰腥味,容易烦躁,皮肤发热,脸红,下午的时候尤为明显,声音可能比较沙哑,呼吸的时候痰声漉漉。这个时候,用点桑白皮配陈皮,是不错的选择。这两味药的一般用量,都是3到10克。当然,面对中药材,我还是建议大家伙要在专业中药师、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寒痰、湿痰患者用桑白皮,就不那么合适了。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