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期 | 任何提醒都是加工出来的提醒
吴伯凡老师说:当真相和愿望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通常都是拥抱愿望加工真相。
认知是自己给自己打造出来的产品。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
用同一个原因可以解释两个相反的结果。但在我们的直觉中,又觉得这样的答案很合理。
比如,一边说:生命在于运动,一边又说:生命在于静止。
专家说:肉类、蛋类、牛奶容易使人发胖引发三高,要珍爱生命,远离肉、蛋、奶,这种说法在近几十年一直在健康界几乎得到了公认。
后来有大量的事实说明,把肉奶蛋妖魔的做法,大都来自于生产谷物的公司,是一种商业行为。
专家又说:只吃谷类食物和青菜的人不仅不长寿,还会患上多种疾病。
其实饮食行业是个战场,一方是肉蛋奶,一方是谷物青菜。他们在斗法,而人们的餐桌就成为他们的主战场了。
我们每天听到的健康指南,后面暗含着多少经济利益的套路只有天晓得。
当一个产业足够大的时候,看上去很客观公正详实的数字,大量研究调查的结果,这些所谓研究里大都包含着私货。
人的身体是极其复杂的精神与物质的综合体,数字能描述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太多的东西都是隐藏在数字以外。我们人类还远不知道。
我们每天都在听大量观点,当这些观点合成在每个人大脑里的时候,都会以自己的逻辑和故事背景来连接这些理念。然后得出一个自己需要而相信的结论。我们听到的全都是自己需要的声音。
所以说,任何提醒都是你自己加工出来的提醒。认知是我们为自己加工出来的产品。
我们怎么办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视角的多样性。别万事都用一种视角看问题。不管是摄入知识还是摄入食品,都要保持多样性。这就是常说的“多样性红利”。
我们总希望我们的看法能接近真实的世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帝之眼”,但是我们永远也做不到。如果我们执着于一种观点,不管是什么观点都是危险的。
如何使身体健康长寿,也不能执迷于一种观点。
创业和创新更是这样了。
许多创业者拼命去学习别人的经验。从书本学习了所谓的创业理念,去创业开公司,学到的道理和理念也是其他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加工出来的产品,不可能客观地反映这个世界,更不能成为自己的创业指南。
最正确的路就是在多样性的大海中不断的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视角。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人们从各个角度去认识这个世界和认识自己,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所以说,专心致志、矢志不渝,十年磨一剑,这些成功的金科玉律只能属于那个已经过去的冷兵器时代了。
万维钢老师说: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罗振宇老师说:既然世界另有计划,就让我们重做计划。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创业的基因》这本书。这本书也是加工出来的产品,书中所写的许多创业者也经过化妆和修饰,要比他们本人漂亮很多,但由于它是一本创业的纪实文学,作为作者,我心里清楚它大体上还是忠实原貌的。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