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卷2黄帝诗解1至治非求真情自然

题文诗:

黄帝即位,十五年喜,天五戴己,养正命,

耳目,鼻口,然肌黣,其昏,

五情爽惑.又十五年,不治,聪明,

智力,营百姓亦,焦然昏然.黄帝喟曰:

朕过淫矣,养己治物,其患如此.放万机,

宫寝,直待,钟县,厨膳,

退而,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政;

昼寝梦游,华胥,在弇州西,台州之北,

不知斯齐,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所及,

神游而已,国无帅长,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

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

故无利害;憎,无所畏忌;入水不溺,

入火不热;斫挞无痛,指擿无痒;云升,

如履实地,空,若处;云雾也者,

不硋其视;雷霆也者,不乱其听;美恶也者,

不滑其心,山谷也者,不踬其步,神行而已.

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召太山稽,天老力牧,

告之曰朕,闲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养身,

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睡所梦,今知至道,

不可情求;得之不能,告若.二十八年,

大治几若,华胥氏国,登假,百年不辍.

【原文】

  黄帝即位十五年,喜天戴己,养正命,娱耳目,供鼻口,焦然肌色ganmei,昏然五情爽惑。又十有五年,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进智力,营百姓,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黄帝乃喟然赞曰:“朕之过淫矣。养一己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于是放万机,舍宫寝,去直待,彻钟。减厨膳,退而间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者无的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告之,曰:“朕闲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而睡,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百姓号之,二百余年不辍。
【译文】

黄帝即天子位的第十五年,因天下百姓拥戴自己而十分高兴,于是就保养身体,兴歌舞娱悦耳目,调美味温饱鼻口,然而却弄得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心绪恍惚。又过了十五年,因忧虑天下得不到治理,于是竭尽全部精力,增进智慧和体力,去治理百姓,然而同样是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心绪恍惚。黄帝长叹道:“我的错误真是太深了。保养自己的毛病是这样,治理万物的毛病也是这样。”于是他放下了纷繁的日常事务,离开了宫殿寝室,取消了值班侍卫,撤掉了钟磐乐器,削减了厨师膳食,退出来安闲地居住在宫外的大庭之馆,清除心中杂念,降服形体欲望,三个月不过问政治事务。有一天,他白天睡觉时做梦,游历到了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的西方,台州的北方,不知离中国有几千万里,并不是乘船、坐车和步行所能到达的,只不过是精神游历而已。

那个国家没有老师和官长,一切听其自然罢了。那里的百姓没有嗜好和欲望,一切顺其自然罢了。他们不懂得以生存为快乐,也不懂得以死亡为可恶,因而没有幼年死亡的人;不懂得私爱自身,也不懂得疏远外物,因而没有可爱与可憎的东西;不懂得反对与叛逆,也不懂得赞成与顺从,因而没有有利与有害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偏爱与吝借的,也没有什么值得畏惧与忌讳的。他们到水中淹不死,到火里烧不坏。刀砍鞭打没有伤痛,指甲抓搔也不觉酸痒。乘云升空就像脚踏实地,寝卧虚气就像安睡木床。云雾不能妨碍他们的视觉,雷霆不能捣乱他们的听觉,美丑不能干扰他们的心情,山谷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一切都凭精神运行而已。黄帝醒来后,觉得十分愉快而满足,于是把大臣天老、力牧和太山稽叫来,告诉他们说:“我安闲地在家中住了三个月,清除了心中的杂念,降服了形体的欲望,专心考虑能够保养身心和治理外物的方法,却仍然得不到这种方法。后来我因疲倦而睡觉,做了一个这样的梦。现在我才懂得最高的'道’是不能用主观的欲望去追求的。我明白了!我得到了!但却不能用语言来告诉你们。”又过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几乎和华胥氏之国一样,而黄帝却升天了,老百姓悲痛大哭,二百多年也不曾中断过。

(0)

相关推荐

  • 第一世神农生于泗水历山之管见

    第一世神农生于泗水历山之管见 文献记载,炎帝继伏羲氏而王天下,与黄帝同出于少典氏,是古代首开农耕文明的先王,被奉为神农,位列三皇之一,对我国上古文明的孕育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春秋命历序&g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11:家国情怀寄乡愁华人寻梦“华胥国”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11:家国情怀寄乡愁华人寻梦"华胥国" 人在旅途,如果忘记了来时的路,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如果忘记了自己的民族归属,就会成为精神流浪汉.如果忘记了 ...

  • 黄帝因何成为道家创始人?此事关乎一桩上古秘辛

    黄老之学是道家学说除老庄之学外最大的分支,老指老子,黄指黄帝,后人将黄老并称,共同看作道家的创始人物.我们知道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炎黄子孙中的炎黄说的就是他和炎帝.然而让人好奇的是,是从何时开始,我 ...

  • 《三字经》导读(六)

    32.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字词释义] (1)羲:指伏羲氏.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伏羲氏依河图画出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内 ...

  • 《列子》卷2黄帝诗解8丈人精诚至为无为

    <列子>卷2黄帝诗解8丈人精诚至为无为 题文诗: 仲尼适楚,出林中见,佝偻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问曰:子巧有道?曰我有道,五六月累, 垸二不坠,失者锱铢;累三不坠,失者十一; 累五不坠,犹 ...

  • 《列子》卷2黄帝诗解7善游忘水顺其自然

    <列子>卷2黄帝诗解7善游忘水顺其自然 题文诗: 颜回问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也者, 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答之曰可; 能游可教,善游数能;若夫没人,未尝见舟, 而谡操之.问 ...

  • 《列子》卷2黄帝诗解6心无逆顺驯禽兽法

    <列子>卷2黄帝诗解6心无逆顺驯禽兽法 题文诗: 宣王牧正,役人梁鸯,养野禽兽,委食园庭, 虎狼雕鹗,无不柔驯.雄雌在前,孳尾成群, 异类杂居,不相搏噬.王虑其术,终其身令, 传毛丘园,梁 ...

  • 《列子》卷2黄帝诗解5心诚无惧至信感天

    题文诗: 俄而范氏,之藏大火,子华曰能,入火取绵, 从其所得,多少赏若.商无难色,入火往还, 埃者不漫,其身不焦.范氏之党,以为有道, 乃共谢曰:不知子之,有道而诞,不知子之, 神人辱子;子其愚我,聋 ...

  • 《列子》卷2黄帝诗解4商丘开者无知无畏

    题文诗: 范氏子华,善养私名,举国服之;宠于晋君, 不仕而居,三卿之右.目所偏视,晋国爵之; 口所偏肥,晋国黜之.游其庭者,侔同于朝. 使侠客以,智鄙相攻,强弱相凌.伤破于前, 不用介意.终日夜以,此 ...

  • 《列子》卷2黄帝诗解3至人履道含德天全

    <列子>卷2黄帝诗解3至人履道含德天全 题文诗: 子列子问:至人也者,潜行不空,蹈火不热, 行乎万物,之上不栗,何以至此?关尹答曰: 纯气之守,其非智巧,果敢之列;凡有貌像, 声色皆物;物 ...

  • 《列子》卷2黄帝诗解2情通天人物我不二

    <列子>卷2黄帝诗解2情通天人物我不二 题文诗: 列姑射山,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 心如渊泉,形如处女;不偎不爱,仙圣为臣; 不畏不怒,愿悫为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不聚不敛,而 ...

  • 《孔子家语》卷24五帝诗解2五德所主真情始终

    <孔子家语>卷24五帝诗解2五德所主真情始终 题文诗: 康子问曰:如此之言,帝王改号,于五行德, 各有所统,则其所以,相变化者,皆主何事? 子曰所尚,则各从其,所王德次;夏后氏者, 以金德 ...

  • 《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12至治简约易行易成

    题文诗: 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制地广者,不可以狭; 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 事碎难治,法烦难行,求多难澹.寸而度之, 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石秤丈量, 径而寡失;简丝数米,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