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重理论:你为什么难以离开某些关系
你得做一个哥伦布去寻找你内心的整个新大陆和新世界,打开思想的新渠道,而不是贸易的新渠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王国的君主,与这个王国相比,世间的沙皇帝国只是一个小国,只是冰融化后留下的小丘。——梭罗
1854年,梭罗的《瓦尔登湖》出版,在书的末尾,他写下了上面这段话,告诉我们探索内心世界的重要性。
伟大的弗洛伊德在19世纪发现了潜意识并创立精神分析学派,开始与人的潜意识工作。
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被潜意识影响着,大到选择谁做终身伴侣,小到喝哪个牌子的咖啡、买哪个品牌的衣服,都会在潜意识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发生。
选择并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之分,但不同的选择却会影响你的人生走向。对于很多人来讲,选择是一道非常难解开的题目,不是没有选择,也不是选择太多,而是“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是另一个”,我们很难想清楚。
我们面对内心那些嘈杂的声音,却根本不知道自己选择的标准是什么。而这个标准,也就是我们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人生。
我们一直在选择中前行,也从未停止过探索,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某个时刻感到茫然、困惑。此时,我们便该适时停下来,去看看我们的内心了。
《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就是一本帮助你探索内心宇宙的书,让你能够突破关系束缚,卸下防御伪装,修通情绪困惑,找到自我价值。
我们终其一生,不就是为了找到生存的意义,实现自我的价值吗?
《我的内在无穷大》作者张沛超,是武汉大学的心理学硕士、哲学博士,是一位工作超过10年的心理咨询师,被誉为“国内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关系、心理防御、情绪、自我价值、面对真我五个角度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自己。
在后记中他写道:“把之前在学院里学习的生物学、心理学和哲学知识加起来,我对人心的了解也不过是冰山一角。”
这足以见得我们对于内在的探索,可谓是永无止境的。不过,好在这本书可以作为我们了解自己的一把钥匙,带我们走进内心的浩瀚宇宙。
初读此书,给我留下比较深印象的是作者介绍的配重理论。
01
配重理论:
你难以离开某些关系的实质
所谓配重理论,说的就是平衡:家庭内部的关系需要平衡,我们与环境之间的互动需要平衡,就像我们的身体要维持内稳态一样。
家庭拥有非常复杂的配重体系,我们成长中形成的特征都会在家庭维持稳定的过程中,承担一定的配重任务。书中举例,如果一个人特别外向,那这种外向可能是对家庭一致性的配重,或是互补性的配重。
在我看来,一致性的配重说的是因为家庭成员中的性格都呈现外向的特征,那么为了更好地适应家庭环境,孩子也会逐渐形成外向的性格,让自己能够顺利度过成长期。这种外向性格甚至会非常突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家庭中“站稳脚跟”。
而互补性配重,则有可能是因为家庭成员都偏内敛一些,为了规避性格内敛所带来的一些弊端,孩子便会发展出非常外向的性格,用来平衡家庭内部在性格上的不协调。
每个家庭成员之间,都如天平上的砝码,通过不断自我调节来使天平获得平衡。这种平衡一旦形成便很难打破,正是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有哪个家庭成员产生了变化,那么其他成员就要花费大量精力去重新获得平衡。
配重理论在个体身上同样适用,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也在进行配重。一个厌学的孩子之所以要待在家里,是为了保护家庭,因为如果他继续上学,那么他的家庭很有可能因为某个家庭成员的过于强势或是弱势,失去平衡,走向破碎。
一个总是拖延的人,会在不断地拖延中保持连续性,这样他就可以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而不必为了升职加薪、改善生活环境而做出改变,改变于他们而言就是一种对稳定配重的破坏。
02
带着对配重的认知,
审视你的行为
当我们对配重有了清晰的认知之后,就可以带着这些认知去审视我们自己的行为了。
你会发现,游戏成瘾也许就是为了和内心的不良情绪配重;“不是不困,但就是想再等等”,也许就是因为对自己浪费掉了大好时光的配重,因为只要我不睡觉,就相当于我利用好了时间,也就没那么强的罪恶感和焦虑情绪了。
配重理论是贯穿《我的内在无穷大》整本书的,不管是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还是人格面具,其实都在帮助我们通过配重的方式获得内心的平衡。
如果你总是处在情绪的失衡或是人际关系的不稳定中,或是希望能够突破自我,在某个领域内小有成绩,那么打破现有的平衡,建立一个新的平衡几乎是一定要走的路。这本书可能会给你一些启示,帮助你探索无穷大的自己,在持续的失衡中找到配重的法门。
左拉说过:“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告诉我们:一切迷茫与困惑的解药,唯有不断地认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