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百科:邳州人崇拜的平安开寿类吉祥物(作者 王如坤)

邳州的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富于积极向上意义的内容的一部分,是人们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平安和财富的积极心理的外在反映。喜庆吉祥,福寿平安,是人们千百年来永恒的愿望和追求。
在人们的心目中,吉祥有着多彩的内容,最古老的《尚书》记载:“福有五种: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民间也把“五福”解释为福、禄、寿、喜、财,所谓“人臻五福,花满三春”。正是“吉者福善之高,福者嘉庆之事。”
邳州人们崇拜吉祥物,多在喜庆的活动中和民俗的内容上,表现在某物品和图画上;寄托良好的愿望,渲染喜庆气氛,美化家居,赠人以礼,祈福致祥等诸方面。
一、平安长寿:
瓶   在居室、客厅常摆有花瓶,贴有花瓶画幅,在新人下轿时,要怀抱“宝瓶”,这些用意主要表示对“平安如意”的祝福。瓶与平同意,取平安如意之意。宝瓶又是佛教“八吉祥”之一,观音菩萨手中的救众生的灵验甘露瓶。瓶与四季花构成图案,意为四季平安。瓶与如意构成图案的叫平安如意。瓶与三支戟、笙构成较图案叫“平升三级”。居室中摆放花瓶,以示平安,已成为邳州人们的习尚和习俗。
竹   五瑞、双喜、四贵、竹皆居其一,竹子有亭亭玉立、婆娑有致,清秀素洁,节坚心虚,值霜雪不调,四时常茂,修修有君子之风,象征美德和长寿。竹与祝同音,有祝贺、祝愿、庆贺之意。竹与梅、松、构成“岁寒三友”。竹、松、梅、月、水构成五清图。竹、松、萱、兰、寿石构成五瑞图。竹与人、瓜、花构成天长地久。竹“爆”之声,为报喜。“爆”与“抱”“竹”与“祝”谐音,故此又有爆竹这个吉祥物。每逢节日、喜庆之日,邳州人们总要点放炮竹以示庆贺。
鞍    邳州人有个观念,平安即是福,马鞍的“鞍”字与“安”同音。因此邳州内过去新娘子下轿后,婆家门槛处要放一只马鞍,新娘必须跨过去,这样以示给家庭带来平安与和谐。
鹌鹑因其雄性好斗,鹌鹑被看作勇敢的标志或英雄。鹌鹑又是美好的象征,雄雌有固定的配偶、起居游息,形影不离,双双觅食;因此又被看作夫妻爱情生活的和谐及美满。
寿石寿石是石头的雅名,寿石在图画中,带有吉祥寓意。如画有寿石、牡丹、桃花是长命富贵;画有绶鸟、寿石、水仙是代代寿仙。石头又能避邪、镇宅。如在对沟、对路的宅角、房墙上安上“泰山石敢当”,可挡煞气。已婚妇女没有儿女,可以在年三十夜,初一夜到村路上去碰石子,碰哪块石子,就把它揣怀中放在床头上,以求生育、生子。因“石子”与“拾子”同音,所以成为祈子的习俗。
灵芝     又叫灵芝草,中医入药,有滋补作用,象征祥瑞。人们认为食灵芝可以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三国曹植诗云:“灵芝生天地,朱莫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焕若神。”所以是祝寿的最好礼品。
桃    桃为五木之精,据说,桃为玉衡星散开而生成,所以桃能压伏邪气鬼畏之。仙桃又是西王母园中的神树,三千年开一次花,三千年结一次果,食一枚可以增寿六百年。所以西王母邀请众神仙要到她宫中来举行蟠桃宴会,食仙桃。如庆寿要摆放桃,画面中与蝙蝠画在一起叫多福多寿,与桂花画于一起叫“贵寿无极”等。
松柏      松和柏为百木之长,地位很好,具有坚贞、长寿的象征,受文人墨客咏赞,并借松来自励。据载,秦始皇一次去泰山,风雨骤至,并在大松下避雨,秦始皇加封这棵松为“五大夫”。松耐寒,松长青,又有延年益寿、长青不老的吉祥寓义。松与鹤在一起,叫“松鹤同龄”。松与柏画在一起叫“松柏齐寿”,或“松柏同春”。柏与柿子画在一起叫“百事如意”,再加上大桔子,叫“百事大吉”。
鹤     鹤为羽族之长,称为“一品鸟”。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具有很高的德性,人们常把修身洁行的人称为“鹤鸣之士”。鹤为长寿仙禽,具有仙风道骨,鹤寿无量,人们常把长寿者称为“鹤寿”、“鹤龄”作为祝寿之词。鹤常被仙人所骑,驾鹤翔云,是吉祥之意。鹤松画在一起叫“鹤帮松龄”;与龟画在一起叫“鹤龟延年”;与鹿画在一起,叫六合同春,“鹿”与“六”同音;鹤立岩石叫“一品当朝”等。
绶鸟     绶鸟又名珍珠鸟,通称火鸡,五色彪炳,形色如绶带,可作官职、宝贵的吉祥物。“绶”与“寿”同音,绶与山茶花画在一起叫春光长寿,与梅、竹画在一起叫“齐眉祝寿。”
玉     玉是一种美石,经过刻雕凿加工后而成为玉件、玉饰。玉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图纹丰富,雕凿精美。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认识了美石的价值,磨制成用具和饰品,美化生活。殷商至西周,推行等级制“礼制玉”,玉饰赋予道德文化和政治内涵,从天子到士庶,以佩玉为尚,以致雕工“鬼斧神工”。汉代崇玉盛行,并吞之以求长寿,敛尸以求不朽,佩之以求辟邪。其崇拜玉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从战国到唐宋元明清乃至今日,佩戴玉饰成时尚。不仅展示玉质天然美,还凸现了造型雕工美,且各个时代具有各个时代的风格,其文化内涵更丰富。玉成了吉祥物和驱邪瑞物;玉成为人品德、身份、地位、富贵、等级的标志;是人体上无法代替的装饰品、欣赏工艺品,经数千年而不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