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欢迎咖啡屋的新成员:昊昊和旭旭。
昊昊的故事
『被一句“锅巴”感动了 』
“今天的奖励是锅巴,跟我一起说'锅巴’。”
“锅巴。”昊昊说的不是特别清楚,但我能听出来那是锅巴,不是“爸爸巴巴巴巴”。
我的眼眶湿润了,这不是他带给我的第一个感动了。
我们一起听歌,我让他跟我一起做动作,他做不了双手拍肩,他也做不了双手挥动。但他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头左右的变化,幅度和频率都不大,但他在动。
我一边说击掌一边伸出手,他一边伸出手去拍我的手一边说击掌。说的特别清楚!我很夸张地表扬了他,说是夸张,其实就是我的心情——激动。
今天听着歌,我一边听一边唱,我发现他的嘴也在动。我想,这样慢慢地引导,他是不是会有一天跟着我唱出那么一个音,那我的顶着五音不全的帽子唱出的歌也有意义。
『 不听指令的缘由』
“他怎么就不听指令?”妈妈不止一次地说,开始我只是听听,今天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
昊昊的手总是特别快的抢吃的或者抓手机,我开始的目标就在他能把手放在桌子上。但他一放在桌子上就开始抓我,我就要求他靠在椅子背儿上,这是昨天,他勉强能做到,虽然也会不停地往前靠,但提醒之后,妈妈扶着他往后他也不拒绝。
我唱歌做动作的时候手一动,他就开始抓我,我就把手背后,让他学我做动作的时候也没想他真能手背后坐好,但还是要求。他在看我做动作的时候,能靠着椅子背儿然后手放到两边。“好,手背后。”我提出了要求,他坐好,我表扬他,他一动,我就停止音乐,再提醒他,妈妈再在一旁辅助。这样练了几个回合,他能坐到40秒,下午再练的时候,最后坚持到了1分37秒,听完了整首歌!
“我们对他要求要高一点了,下次就让他手背后坐好。”我和妈妈说,她刚才一直在拍他手背后认真听歌的状态。
结束的时候,我和妈妈说:“他之所以听不懂指令,是因为他没有建立指令与行为之间的联系。平时我们总是发出指令,但他的行为没有表现出来,我们也没有再强调,在这种情况下他听不懂是正常的。 以后我们发出指令,要辅助他做到,在他做到后要及时表扬,你手背后了特别好!你把东西拿给妈妈了特别好!这样不断强调。”
旭旭的故事
『 被“小小画家”的头衔吸引了 』
“他画画特别棒!”当我听到他的这项技能的时候,就迫不及待想要看看这个小朋友。
“旭旭,这是马老师。”
“旭旭,你好!”
“马老师,你好!”
“你在干什么?”
“我在写字。”
我们俩聊着,大概过了几个话轮,“旭旭,听说你画画特别好,给我看看吧。”
“好。”他依旧在那写。
“你拿出来给我看看呀。”
他慢慢地从桌子里掏出作业袋,把图画本给我了。
我满怀期待地准备欣赏他的画作。
结果什么都没有。
“怎么什么都没有呀?”
“危险逼近,危险逼近。”他说着,我没有听懂他说什么,他就急得写在了本子上,但他的字有点点难以看懂,我听了好几次,才听懂是——危险逼近。
“你是不是不想和我聊天了?”
“是。”
“那你和我说,你说老师走开。”
“老师走开,老师走开。”一边说一边用手推我。
我在想发生什么事情了?
如果是昨天,我还会认为我要看他的画,但是他没有画,这让他不高兴了。
但今天,我又发现了一个可能让他觉得我是“危险逼近”的信号。
『 说脏话的缘由 』
刚到门口,旭旭就开始说脏话,我罚他站在旁边,计时一分钟。
我们开始互动,他开始说脏话。
读卡片,这个环节他表现很好,没怎么说脏话。
读绘本,他又开始说脏话。说完后看我一眼,赶紧捂上耳朵,打一下下巴,又开始看着我,参与活动。
我发现了他说脏话的缘由——紧张。
在和妈妈沟通的时候,我问:“今天是不是没人和他说要和我一起上课?”妈妈说没说。“他在门口是今天第一次说脏话吗?”妈妈说是。“他可能有点紧张,明天还是提前和他说一下我们一起上课。”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在上课前洗手洗了很长时间。
“我觉得他可能有点紧张,他每次发脾气的时候,都是我的问题比较密集的时候,而且我一直让他承认不知道,在他看来'不知道’这个事情可能是不好的。”妈妈说是,他不喜欢别人说他笨,说他傻,他还跟妈妈说“我不傻,我不要做傻子。”
我想让他意识到自己对于这个事情的掌握状况,他意识到了才能表达出来,但我没想到让孩子说“不知道”在他的角度意味着什么,即使我一直在强调“不知道没有关系,我们有很多事情不知道,不知道你可以问。”但这个解释或者安慰在孩子那里或许根本没起作用。我想我应该先让他知道有很多事情老师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就能接受自己不知道一些事情的状况了。下次我的问题不能太密了,感受的前提应该是欣然感受,而不是痛苦感受。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发现问题之后,我们会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如果没有发现问题,我们始终会在原地徘徊。
问题不是做的有多好,而是哪里没做好,调整哪里。
教育是日积月累,但也要朝过夕改。
END
长按关注
老开的咖啡屋
点「在看」
和大家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