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新风,西安国际会议中心的美学考量,再现八水绕长安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这是多数人脑海中的古都画像。但古都并非刻板不变,他更像一种强大的“基因”,当玄奘从西天返还,带回天竺佛塔的构想,便建造了西安经典 “大雁塔”。千年之后,当西安拥抱世界,古城穿上现代建筑外衣,小终南山上长安塔再次成为最美西安代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与长安塔遥相呼应,同样是钢结构、铝板飞檐、石材玻璃幕墙,意想不到的是,人们第一次见到这座建筑,会不由自主感叹这就是古都神韵,这就是西安。

西安国际会议中心全景

酒店2号楼

这片土地,与子同袍

公元645年,当唐玄奘踏过漫漫取经路,携657部经卷、八尊佛像和大量舍利,载誉回到长安,根据佛教雁塔形式建造大雁塔,屹立千年,融于华夏文化,成为中华传统建筑的代表。大唐自信、包容原因无他,因为这建筑上的一砖、一瓦,都源于这片土地,出自大唐工匠之手,这就是大气磅礴的大唐风采。

沧桑越千年,城市荣或衰,这片土地从未改变,西安国际会议中心生于这片土地之上,幕墙材料用这片土地的石材,建设者来自这土地的五湖四海,用创新的建筑材料、形式与技术,表达传统建筑审美,拓展现代城市内涵。生于斯,长于斯,这片土地,与子同袍。

从黏土砖到石材

现代建筑如何继承和保留传统建筑内涵,这是越来越多像西安这样的古都需要思考的命题。用现代的技术和材料能否真正诠释中国传统建筑,西安国际会议中心在这条探索之路上又进一步。

传统古建筑大多是砖石结构砌筑而成,与中国古建筑外墙不同,西安国际会议中心方正古朴的石材幕墙极具中国特色,幕墙依托于主体钢结构,采用石材干挂的形式,将饰面石材吊挂于钢架之上,这种方式既节约材料成本、减轻构筑物自重,又是对传统建筑审美的极大包容与拓展。

西安国际会议中心幕墙面积约90000㎡,其中石材50000㎡,占整体面积的一半。大量的石材使用,使整个建筑协调统一,沉稳大气,但同时带来极大施工难度,所以确定货源储量、控制石材色差、保证施工精度是项目重点管控方向。

衣于土地,出于匠人

石材作为建筑外墙使用最早源于罗马,但由于石质的加工难度,往往建筑周期几十年、上百年,中国木结构具有建造快、结构稳定的特点,但长期砍伐使用,能作为栋梁的木料越来越少。石材资源更丰富、表达更自然,大范围使用石材外墙是建筑发展的必然。

在明代著名造园典籍《园冶》对石材运用亦有记载:用于墙垣“凡园之围墙,多于版筑,或于石砌……如环山之垣,或宜石宜砖,宜漏宜磨”;用于地面“乱青版石,斗冰裂纹,意随人活,砌法似无拘格”。传统私家园林石材多以小见大,意随人活,以石材本身的裂纹做装饰,西安国际会议中心石材更多需要表达建筑沉稳大气,协调统一的特点。

为了能保证5万㎡石材白壁协调统一的效果,项目深入到全国各地大型矿山实地考察,先后对比了山东、湖北、福建等比较有名气的矿山,最终选用湖北矿山石材,此矿石材颜色协调,色差较小,且储藏量充足。矿山原料选定,只是幕墙石材施工的第一步,就算同一矿山,不同石材层开采的材质天差地别,项目为此安排专人长驻矿场,时刻掌握石材质量和开采进度,最终在货源上保证石材品质。

在宏观上做到幕墙整体形势统一后,对细节的把握是评判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除抽调专业幕墙团队参与项目建设,另安排精装工程师加入项目管理,以精装的手法来营建幕墙工程:从设计精细、排版合理、色彩协调、选材考究、工艺细腻周密、线条流畅自然、细部构造品质感强等方面要求施工,做到大而观之统一,细而察之精美。

以石材排版为例,项目招标图纸由于深化不足,出现小宽度大长度、“刀把形状”石材,这些情况不仅增加施工难度,同时影响了后期观感效果。项目团队发现这些问题后,主动沟通设计团队提出修改方案:统一石材风格,精细石材版面。通过多轮研讨,最终完美实现了设计方案。

“悠悠华夏,与子同袍,唐宫汉阙,层峦叠翠。欲于终南起兴胜,良工在玉石山。

悠悠华夏,与子同袍,明园清殿,殽函山岗。再现八水绕长安,良工在灞水边。”

千古华夏,与子同袍,人们羡慕那个自信包容的大唐,山川日月,从未改变,当人们重新拥抱历史与文化,寻回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基因,这盛世将犹胜大唐。(杨志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