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晓光的文章笔划把我拉回故乡的话题
胡说胡又说《闲扯咱的"太谷家》文中 "家乡写家乡,不是蘸着墨水写的,是和着泥土的笔划拉的,这叫所谓的情感。"这段话让我难过了几天,还是用笔划拉出来吧,让过年的心情愉悦一些!
笔划拉出话提之一:
家乡泥土味道让我终身难忘!因为那里有我苦苦思念父亲的灵魂,有我跟随父亲劳作的情景,………父亲离开我们20年,2017年我才能说起父亲二字,20年我不敢提父亲二字,20年,我看见和父亲年龄相仿的人,我就泪奔。记得那时,我每年五一,十一放假,就是急急忙忙赶回家,帮父亲春种秋收,其实,回家跟父亲一起干活有两大收获:一当然自己能定一个劳力;二是跟父亲干活,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知识。父亲18岁当村支书,干农活有技巧,领导群众干活有办法,我村在文水时一杆旗,在交城是产粮村、副业村(70年前三南一西南安南白南庄西城是文水县,70年划到交城,84年又划回文水)。当时我们村的葡萄村(现在我们村是葫芦村)。78年,叶剑英元帅一行来交城视察,吃了我们村的葡萄,说真好吃,一定要给华国锋主席带上一点;第二年,华国锋让我们省林业厅稍去葡萄苗,种在了他的院子里,五年前听省林业厅的同事去北京看望华国锋时,看见院子葡萄树长得挺好呢!
泥土是笔划拉的,是的,拉出了泥土的闪光,拉出了和家人在泥土里劳作的辛劳,也拉出了劳作后享受午后阳光的悠闲。我怀念家乡,我更难忘跟随父亲劳作的情景!
78年我高考离开了村庄,我兴奋激动过,因为那时,我们农村的劳动强度太大,交的是优质公粮,吃的是返销粮。现在想想,我们的农民太可爱了,也太苦了。有幸工作在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总算看见机械化代替了农民传统的劳作,对我也是心里安慰。
住在这座城市时间久了,困惑烦恼冲击心灵时,当我心力撑不住的时候,我总是回家看看,目光再次拉回到家乡的泥土……………
笔划拉出话题之二
泥土的笔划自然要拉回我跟踪著名作家李本深老师回故乡——参加著名作家李本深红色记忆书法展,故乡情的一幕一幕,在我的的眼前闪烁,他们对作家的爱戴,对我的理解,我记在心里,定会鼓励我继续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笔划继续拉到我的父亲,记得我和李本深和张成龙老师在文水宣传部石新杰部长及文水文化届代表见面会后,著名画家边金贵老师问我:"你是谁家的女儿?",我说:"吴村马拉元的二女儿",边老师及周围老同志们都异口同声说:"原来霞是马拉元的女儿,怪不得能跟踪李本深老师做美篇呢!"。我知道老一辈的人了解我父亲的为人。边老师又说:"郭守良经常说起您父亲",我接着说:"是的,因为去年郭守良老师也离开我们,给我思念父亲的痛苦加大,因为郭老师是我的恩师,也是替我父亲养育了一个孩子我恩人。"
我是在我痛苦加痛苦之时,母亲拿着《乡音》让我看李本深散文【故乡如梦长不醒】,从妈妈看见李本深老师作品后,就唠叨上武良村的李家,我姥姥七岁失去父母,是嫁到李家的姑姑就带她和妹妹弟弟到了李家,李家把我姥姥辈三姐弟养大成人。我妈妈的童年记忆就是在李家十字玩耍。
我在失去父亲20年痛苦难言之时,失去恩师郭守良百人苦无诉之处,再加妈妈的感恩之心,三者结合促使我走进李本深老师作品,选择宣传文化,填补心灵空虚。那时李本深老师老师正在新浪微博和朋友圈发连载【神戏】,同学发来自作美篇,发现美篇系统能为李本深老师连载小说,这样就跟踪做老师作品308天,美篇也就做了300篇。
在春节来临之际,我真诚感恩在我失去父亲二十的痛苦艰难的日子里,遇到著名作家李本深老师的作品,特别是读老师纪实小说《灵魂的重量》,小说主人公林常平的毅力给予了生活的勇气,给予了我直面现实的能力;感激家人,感激同学朋友,让我懂得友谊的宝贵和鼓励的力量,让我有勇气克服重重困难,跟踪著名作家做美篇;感恩我三十年工作的同事,山西省农业工程传媒中心主任张成龙,感恩德商汇山西联盟理胡晓光理事长及各位同仁额们,让我宣传李本深老师作品梦想成真!
公众号:【胡说胡又说】由德商汇山西联盟胡晓光理事长主办
闲扯咱的"太谷家"
原创 2018-02-06 胡说胡又说
位于太原市以南60公里的太谷县,一般人都知道。近一两百年,太谷县是个富甲一方的品牌。若问个初次相见的,哪儿的?回答,振振有词,太谷的。哦,太谷家。问话者充满了钦羡感。
太谷是个好地方,所以近百年来冠以"金太谷"。
近多年山西挖煤的地方体面多,地底下掏出来就能换钞票。相形之下,晋中平川的"金太谷""银祁县"赚不了黑面子的钱,经济风光不起来,祁太人发毛着急了。所以,常在酒桌上遇到的祁太老乡就自嘲了,说祁县太谷人,球也弄不成。其实这不是句公道话。风水轮流转嘛。祁太加平遥,是晋商曾经最辉煌的地方。目前失了点儿颜色,未必是件不好事。和过人家一样,总不会你们家喜事连天吧。韬光养晦,冬藏积锐,总有蓄势大发的明天。
家乡写家乡,不是蘸着墨水写的,是和着泥土的笔划拉的,这叫所谓的情感。
前些天胡说过几篇文章,有"家乡榆次","贾令赶会"等描述故乡的文,有熟悉的人质疑我,说你明明是个寿阳人,怎么又说祁县是家乡,榆次是家乡,今天又谝太谷是家乡,乱的搞不清楚了。先明白家乡是什么意思,不就是像棵植物一样生根,发芽,长大,成熟的过程故事吗?籍贯是什么,大概是上几辈的根,血浓于水,这个当然不容置疑了。人啊,一辈子就是草本命运,飘落在哪里,哪里就生根发芽,哪里的水哪里的土就有了恩惠。住几月是旅游,一两年是熟地,三年五年就有深厚的养育之情,五年以上那一定属于自己的家乡。胡说曾经在太谷工作生活十年以上,所以太谷在心目中就是家乡。这里有许多魂牵梦绕的记忆,青春的梦呓,随口就可说出一筐又一筐的陈年老事。
知青插队下乡是我们几十年前的记忆了。农村呆了两年,招工进了工厂。位于太谷县城东十几华里的大佛山脚下。这座大工厂,当时很神秘的。兵器工厂的工人,在太谷人说来很牛。笔者在工厂6年后调到了县城,单位就在鼓楼往北200米的西北角。今天回太谷看到鼓楼巍峨壮观,一身的艺术积淀。当时没感觉,天天见的东西没风景。反正上下班,在古楼的洞里钻来钻去,踩着鼔楼的数百年坑坑洼洼的条石,无任何苍桑对话的感觉。只是一句歇后语常在嘴边:古楼底的半头砖,又臭又硬。呵。往往就是这又硬又臭的东西,记录了历史,描写了数百年风情。如果未来的科技能让石头说了话,考古问题就简单了。
太谷是个有悠久历史的县份。在史书和百度上查,是从西汉时出现这个地方的。说金太谷,银祁县,祁县的历史文化人很不服气。的确是有道理的。别扯更远的旧石器或新石器年代,万把年以前的事说不清楚。单说有了模糊影子的4、5千年,别说太谷,榆次,连太原及整个晋中盆地都是水汪汪一片。古时叫"祁泽薮"。春秋战国年代的晋国管理这块地,派了祁奚来领导,干部的机关就在今祁县的古县镇一带。霍州灵石那边的山打开以后,晋中太原盆地的水沿汾河南流,陆地面积逐渐形成了。后来祁奚的一家被晋国灭门,才分成了晋中的若干个县。太谷也是不久后独立成县的。
太谷开始的县城在阳邑。阳邑在太谷县城东部,与里美庄等村组成了一片密集村落。相对于县城,阳邑地势要高,近山区丘陵地带。胡说凭想象构思,当时的城池选择在此是偏僻,因湖村,水秀一带多是水塘湖泊,农耕居住当然不利。你听湖村,水秀的村名,都是如今江南水乡的味道。又过了几百年以后,这片洼地的水面缩小,人烟稠密起来。到隋朝统一之前,也就不到1500年的时候,太谷县城从阳邑西迁到白塔村。所以我们太谷家留下了"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的说叨。
咱也不是历史学家,对太谷县在唐、宋、元、明等上溯千把年的历史知之甚少。特别是这段时间,太谷没有出现许多类似祁县王维,温庭筠,温彦博等若干名震华夏的将相名士。虽然号称"诗王"的白居易祖藉是太谷人,但生长在别处,没给太谷带来许多名头。
太谷县真正在省内外有名声,是明清以后的这段时间。数一数二的人物,当是近代史上的孔祥熙,以及建国以来号称"中国农村改革之父"的杜润生先生了。
孔祥熙的确是苗了不起的人物。据传他祖藉不是本地,后来印证了他是孔子75代传人。因祖上在太谷做官,就落脚当地。到了他爹这一代,抽鸦片不创业,已经破落成穷寒家庭。在太谷东面的程家庄,还流传着孔祥熙儿时拣烂炭的故事。流着鼻涕,爬在垃圾堆上的孔祥熙自小勤奋。后来他上了学,是因为得了一场病后,到基督教会的医院看了医生,受到惠顾。他上了基督教会办的小学,成绩优异,被选为重点基督教人才,后保送到美国欧柏林大学,耶鲁大学读书。以后的孔祥熙一发不可收拾。他给太谷办了好事,创办了著名的"铭贤学校"。他也曾是帮助孙中山闹革命的重要人物。蒋介石掌握了民国大权,孔祥熙也因续娶了宋蔼龄做老婆,与孙中山,蒋介石成了连襟。同为中国近代史上绝色三娇(宋庆龄,宋蔼龄,宋美龄)的女婿之一。攀上了高枝,孔祥熙自此为蒋政权理财十几年,成为掌控中囯经济命脉的"四大家族"之一。
目前在太谷老城鼓楼西南不远,还留存着孔家在太谷的旧院。房子不是他家的初始建设,是他发了财以后盘了一户有钱人家的明清老院。经他改建后,吸收了中国传统及西洋的装饰风格,庭台楼阁,很是精致典雅。孔先生如今作古几十年了,但给太谷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瑯瑯上口的故事。
另一位值得太谷家永远记住的人物是杜润生。杜先生是阳邑村的人,自小学习好,就到省城太原,天津读中学大学。他是热血青年,早年就参加八路军,抱有雄心大志。杜先生最杰出的智慧是在农村变革的思考。他在建国初,就提出一系列土改建议,曾受过毛主席的点名赞赏。特别是改革开放之时,邓小平要进行一次大的变革,让中国几亿农民彻底解决吃饭问题,并走向小康。就把策划任务交待给杜先生。
杜先生身边有个青年才俊,有一次闲聊中,突然对经常挂在口头的"大河无水小河干"提出质疑。说这不符合自然规律。一句话唤醒杜先生。于是,农村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方案浮上脑际。大自然不就是这样吗,山溪水汇成小河,小河汇成江流,最后才奔腾入海的。
黙黙无闻的杜先生是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是个正部级大官。这不重要,关健是他为国家强盛,后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这个太谷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太谷的好多文化人,现在还努力论证着为什么叫响的"金太谷"。太谷人智商高,好较真也是特定的性格。胡说认为,民间流传的东西,那一定是老百姓的口碑了。老百姓说的金,肯定不和政治搭边的,那就是富裕家底厚。翻看史书,太谷是明清时代发展起来的,几乎在县乡找不到多点儿宋朝元朝的痕迹。特别是近一两百年,太谷在晋中盆地异军突起,商业发达,富甲三晋,县城建的大气,物流盖过祁县平遥榆次。上世纪初年,山西省成立总商会,牌子就挂在咱太谷。你看牛逼不。那时候,人们就喊出了"金太谷","小北京"等。
跟现在杭州的城牛逼,感谢阿里巴巴的马云一般。太谷的牛也得感谢"三多堂"的曹家等一帮创业户。三多堂的早先创业者是在东北卖豆腐起家的。现在北洸村包装起来的"三多堂博物馆",仅仅是曹家最兴旺时的建筑物一小部分。到清光绪年间,曹家已经发展成庞大的跨国财团,产业横跨多个领域。业务做到法国巴黎,英国伦敦,西到印度,北至莫斯科等几大洲的广大地区,雇员多达3.7万人。资产有1200万銀两。折算到现在的钞票,有上百亿的资产。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太后率众西逃,因国库空虚,曾向曹家借资救急。现在人们知道的曹家几件绝世的珍品宝贝,如乌金制作的微型火车,传说中的玉白菜等,都是清皇宫的御赐。
三多堂创业成功的意义,在于向太谷人昭示了晋商走动天下,拼搏改变的精神,也做出了典范,让太谷人视野开阔,有了胸怀格局的概念。于是,百多年来,太谷人纷纷涉入商业与市场,成就了一批商界精英,使太谷一度时期成为北方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连省城太原的商户也来太谷进货批发。"旱码头"扬名海内外,自然叫响了"金太谷"。
除了商帮的名气,太谷还出现了几样名满天下的品牌产品,如"太谷饼","龟龄集"保健药品等。还有几家"广"字头的中药和药材制作与经销商等,都是赫赫有名的。
记得十几年前,我接受了一项接待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的任务。我将上海来的萨克雷先生和随行秘书带到太谷。中午,带他们吃了当地的家乡饭,特别是萨先生,兴致勃勃的喝了"龟龄集酒"。我说酒很好,他刨根问底的职业特点,非得问清好在哪里。我只好引用龟酒街头广告词了。说这酒男人喝了,女人受不了,女人喝了,男人受不了,男女都喝了,床受不了,中国人都喝了,美国人受不了。他哈哈大笑,又问怎么美国人受不了哇,我说美国人正好在地球的那一面,中国人力量大了要穿透地球哇。萨先生笑的差点噎住气了。
离开太谷30多年了,那里的一草一木仍是十分的亲切。那老南街的热闹,东西街狹窄街道上的老店铺,巍巍矗立在老县政府院后的白塔,还有南门外旧电影院的熙攘,康复医院,太谷纱厂…
尤其是一听到太谷话,刚巴利脆的,舌头不打一点弯的。"日煞榆次闹寿阳,是儿是儿的太谷家",这些都是带着土香的乡音,听着心里热乎乎的,由不得就想念那片地方,想念那些一起工作生活的朋友,那些大小故事,包括那些狗球猫蛋的糟事儿,痒痒的,甜甜的。
偶有闲空,还思谋着回太谷再去爬大佛山,二佛山,再去踩几回鼓楼底的半头砖…
郭守良,交城县文化馆馆长,多年身患重病,一周透析三次,但身残志不残,以写生之形式画卦山之《万柏图》,在《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吕梁日报》等登载过。郭守良是李本深的表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