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濛:因蒲造园,传承文人“好玩”精神

觅一方天地,引山林入园

古时文人以花样繁多的手段造园,只求“好玩”,却在有意与无意中玩出美学高度。当今,依旧有“好玩”者不甘寂寞,在现代都市中造一方园林,重拾文人那份向往自然古朴、陶冶心灵的雅趣。王大濛,一名自称文人追随者的“蒲人”,从早年痴迷菖蒲,到后来“任性”地为其专门造一座蒲园,硬是把自己的生活融入到园林的一花一草,一砖一木中去。

王大濛

为菖蒲专门造一座园

王大濛曾在江南大学教书 30 年,工作除了教授中国画,闲时也喜欢品茶、赏物,崇尚文人的雅文化,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养的菖蒲,一不小心养出名堂,被誉为“江南草圣”。几年前,退休后的他开始规划着开启自己另一段人生,花更多时间打理、推广他痴爱的菖蒲。王大濛不仅自己养菖蒲,还致力于研究菖蒲文化,为此专门出了书,还将菖蒲引入到美术馆中,办起了菖蒲展。为了让更多人观赏、了解菖蒲,王大濛索性改造了自家花园,为菖蒲专门造一座园林。

王大濛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在他的记忆中,自己是在江南园林的游玩中长大的,对江南园林有着难以言喻的深厚情结。无锡著名的寄畅园,就曾多次游玩,在他眼里,那是他一辈子都读不完的书,古时文人创造的园林艺术也值得他一辈子琢磨、借鉴。虽然菖蒲是古时文人钟情的小草,但寻遍史书典籍,也未曾找到有人专门为菖蒲造园的记录。

蒲园入口一角种上铁线莲,与渐渐长出青苔的黛瓦相映成趣,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实则充满巧思

正是前人未曾探索,反而让王大濛觉得更具挑战性,他找来有名的园林设计师华雪寒,一起琢磨着在 100 多平方米的小空间里造出一个园来,并决意取名蒲园。

王大濛认为 :“中国的园林之美不在于大,而在于以小见大,这与山水画里讲的咫尺有千里之势如出一辙。古时文人善于在小小空间里,营造出广阔的意境来。苏州很多园林就比较小,有的就一两亩地,但给人感觉空间很大。因此,文人造园,关键在于如何把文化内涵、艺术理念、思想情操等,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出来,这才是中式园林的高深奥妙之处。”

在王大濛最初的设想里,蒲园是一座纯粹的文人式园林,集他数十年对艺术的探索与领悟,并在设计上围绕菖蒲展开,从而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座园林。

蒲园内的菖蒲错落有致地分布,同时种上兰花、万年青等花草,丰富了观者的视觉体验

为了在视觉上化小为大,蒲园首先在外围筑起了高高的白墙,一来可以遮挡园外的现代建筑,再者,高墙让天空相对变小,从而让园子在视觉上看起来更大。同时保持园内的湿度与通风,模仿菖蒲在深山小溪边生长的自然环境。

另一方面,在借景上无法“借天”,唯有向地借景。蒲园在平地往下挖了一公尺,引水入园,让房子看起来如同邻水而建一般,还别出心裁地筑一座半桥,让观者产生池水流向园外的错觉,引人遐想,进一步在视觉上扩大园子的空间。在围墙与水池的边上,堆山叠石,山石讲究老皮壳旧包浆,日晒雨淋自然风化才显得高雅,所以蒲园之石,很多是设计师华雪寒提供的陈年老石,这般讲究自然与众不同。山石旁边再种上竹子,顿生山石林立、竹影婆娑之感。园子虽小,却是移步换景,全然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意趣。

通过引水入园,并建起半桥,让视觉空间增强

当然,菖蒲才是蒲园的主角,它们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仅品种就有虎须、金钱、石菖蒲、金边菖蒲、银边菖蒲、日本菖蒲等。林林总总,姿态千变万化,令观者目不暇接。在后院墙与屋外壁之间的背阴处,王大濛特别为种植菖蒲搭建了一处斜顶玻璃房,足见其用心。

此外,蒲园内展示的菖蒲连盆子的材质也多种多样,或陶或砂,或石或瓷 ;陶瓷形制则有方有圆,有六角形、海棠形等 ;石质盆则或壁立如岳,或偃卧如虎,形态迥异,各有千秋。菖蒲或植于盆,或附于石,因材施技,因形制宜。王大濛独创以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中的平远法、深远法、高远法种植菖蒲,兼以雕塑造型美学辅之,以增加其形态意境之美。此外,更有一批他亲手制作的石盆菖蒲,在其空白处题字镌刻之后,古意萌生。

在园内设的茶室,在此与来客品茶论艺,通过落地玻璃,观赏园内的四时美景

好园子是养出来的

在王大濛看来,好的园子不仅仅在于考究的建筑与布局,还要“养”。如紫砂壶那般,养的时间越久,则越有沉淀的韵味,园林同样如此。

“多年的绘画经验让我把养园视为经营一幅立体的画,每处景致的营造都需要反复考量,哪些地方布局哪些植物,是我每一天都在琢磨的问题,园子需要花精力不断呵护,慢慢地养,才会把园子造得有味道。”王大濛这样解释。

为此,王大濛没少花功夫。他认为,古时文人喜欢在园林中追求古朴、自然之感,即使新作的建筑、摆设也要刻意做旧,这种人为求旧、求古的理念并非仅仅单纯地好古、崇古,而是古朴、自然,不带“火 气”的沉静色调不扎眼,让人的内心得到陶冶,这才是文人内心更深层的渴求。

王大濛的茶室摆满了各式雅致的器物

此外,王大濛坚信一个园子的主人也很重要,如果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理解,造得再好的园也是不成功的。古时的江南园林也正因一代又一代文人的接力守护,才得以流芳百世。

因此,王大濛所说的养园,也旨在养出文化内涵来。他在蒲园内设了茶室,平时在此写字作画,烹茶会友,园内的植物随四季轮转而不断变幻景致,春来绿意盎然,冬来白雪腊梅,三五知己雅聚一室,以文会友,从中感受时光的流淌,那份逸趣,岂能一个雅字了得。

园内摆放的奇石,增添了视觉层次感

造园是视觉美学,更是精神传承

蒲园的建成很快吸引各方来客纷纷造访,很多人称赞蒲园是对文人造园的继承与发展。但王大濛总是谦逊地表示自己并非文人,他更喜欢称自己为文人的超级粉丝、发烧友。生活上,王大濛也过得十分朴素、实在,平时穿着不修边幅,他最讨厌的就是装,他不屑于追求徒有其表的精致,而更追求内心的“过 瘾”与“好玩”。

“以前我在大学里教书,虽然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但是退休以后,慢慢我才真正地知道我的灵魂里要什么东西。很多人都说把玩,以前一讲到玩,会想到你这个人是玩世不恭地玩、游手好闲、吊儿郎当。其实'玩’是很高级的一个词,玩是没有功利性的。有人说品茶是一大俗,菖蒲是一大俗,现在玩什么就是'俗得很’。我也在想,为什么我们把古人有深度、有文化的东西'玩’俗了,或许是因为不应该带有任何的功利心,得带着情趣、好玩的心态。”王大濛分析道。在他看来,养菖蒲、造园林更多是出于“好玩”,他仰慕文人的好玩精神,普通的事物也能玩出高雅的境界。因此,与其说王大濛传承文人的雅文化,倒不如说是继承其中的“好玩”精神。

园内开出几枝红梅,季节的轮转带来园内景致的变换

为了让蒲园好玩起来,王大濛用了各种障景手段,他深谙中国园林的奥妙就在于经过各种布局,让人无法一览无余,在有限的空间内为观者制造了一如诗如画的梦,恍如误入了一处精心营造的空隧道。“中式园林会在参观路线上为游客设置各种障碍,明明几步就可以走完的路程,偏偏放置石头,挡你一下,不给予你方便,给观者制造'麻烦’,这样脚步才会慢下来,景致随之徐徐展开。所以,人在园中游玩,反而是人被园'玩’了。”中式园林不仅仅追求视觉上的美感,而更追求内心深层的“过瘾”。

看似不起眼的一角,王大濛都经过仔细推敲,单看也能成景

同样道理,养菖蒲的乐趣也在于“玩”。菖蒲生是文人钟情的花草中最朴素、最不好看的,但它忍寒苦、伍清泉、安淡泊、侣白石四大品格,与文人的追求最相契合,所以古时文人最喜欢菖蒲,并养在书房中观赏、把玩,甚至专门给菖蒲过生日。

王大濛深信,这种“好玩”的精神一直融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如今,颇为值得欣慰的是,他身边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喜欢上菖蒲、喜欢上中式园林,也越来越懂得欣赏它们的美。“实际上,中式园林不仅古老,也很时尚,他在空间里为观者营造了视觉、听觉甚至嗅觉的美感体验,与当代艺术中的装置、多媒体交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只要我们在精神层面获得传承,不管外在形式如何变化,深层的文化底蕴总不会变。”

园内花草覆上白雪,又是另一番韵味

的确,中式园林美学在都市化进程日益加剧的今天,依旧有其存在的价值。只要有心,总能觅得一方天地,引山林入园,让人重归自然,并观照内心。雅趣,有时候并非那么遥不可及 ;文化传承,也并不一定是手把手地传授,心领、神会便足矣。

(0)

相关推荐

  • 今天开始做个“蒲人”

    文末有福利 图丨金戈 元丰八年(1085),东坡贬官遇赦,前往登州途中,看到蓬莱阁丹崖山旁的许多弹子涡石时,如获至宝,欣喜万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拿回去养菖蒲. 弹子涡为海浪侵蚀所致,时有碎裂,淘洗岁久 ...

  • 王大濛植蒲小秘诀

    山中溪旁,水气氤氲处,一棵小草傲然挺立.它如梅不畏严寒,如兰空谷幽放,如竹清雅澹泊,如菊特立独行.古人名其"菖蒲",因它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又因"忍寒苦,安淡泊,伍清 ...

  • 文人画的打开方式 王大濛

    . 文人画的打开方式 王大濛 三年前的夏天,胡烟从北京到无锡,专程到我的蒲园来看菖蒲.我们是初识,平淡地闲谈了大约半天时间.回京后,她的散文<夜访菖蒲君>却写了一万字.读后,我意识到,表面 ...

  • 王大濛追忆钱绍武: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初相识 我和钱老是在20年前认识,当时他在北京办了一个全国城市雕塑研究班,而我是在江南大学教中国画.当时有这么一个进修的机会,让我踏进雕塑这个领域,于是参加了这个班跟着钱老学习雕塑,学了一年. 结业以 ...

  • 王大濛老师谈菖蒲莳养环境

    王大濛,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已退休).出版专著<文人壶><镌刻><蒲草>等,其中国画与壶刻艺术以及菖蒲文化的研究,在国内颇具影响.人送雅号江南&q ...

  • 谈谈王大濛老师的茶炉

    王大濛老师被称为"江南草圣",以养菖蒲传播菖蒲文化为大家所熟知.其实除了养菖蒲,大濛老师还喜欢喝茶,特别喜欢用炭炉煮水.他说:"有人觉得煮茶麻烦,生火吹火,也不便利.比起 ...

  • 王大濛的菖蒲十问

    王大濛先生以植蒲闻名,他经常笑谈说: "我爱玩爱琢磨,玩出名堂来的,都是退休以后闲暇时捣鼓出来的东西." 大濛爱茶,爱书画,也种蒲草,他的这些美名早已远播.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 ...

  • 王大濛:盆、架、植物“三重奏”。|退藏

    为什么要用西方音乐的"三重奏"来做题目?因为三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必须要和谐,才能在整体上表达音乐的思想. 同样,花开得好,要好盆衬托,好盆又需架子衬托.植物的美如果缺少了盆与架的衬托 ...

  • “江南草圣”王大濛:此生当如菖蒲

    窗明几净室空虚 尽道幽人一事无 莫道幽人无一事 汲泉承露养菖蒲 --<石菖蒲> 山中溪旁,水气氤氲处,一棵小草傲然挺立.它如梅不畏严寒,如兰空谷幽放,如竹清雅澹泊,如菊特立独行.古人名其& ...

  • 从花事未了看'江南草圣'王大濛的蒲草文心(下)

    蒲草(今俗称"石菖蒲"): 古汉语一字一名一词, 菖.蒲分属两类. "菖"者,今民间仍称"菖蒲",乃端阳节悬于门框避邪之水剑草,历来亦称菖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