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迹】汶上次丘:中都宰,初仕地(下)
孔子任中都宰之地,乃是今日山东汶上县的次邱镇,其大致范围在次邱镇湖口、朱庄、茶庙一带。2020年12月27日,这天由李洪武开车,由刘玉林先生负责安排行程,我们行往这一带探看相关遗迹。
右侧水塘未完工
行驶到朱家庄一带时,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在一条小路上看到了朱家庄村石牌坊。沿此路开出一公里后,看到了另一座石牌坊,上刻“大儒世泽”字样。开到朱家庄村时,于村口处看到了一对石雕麒麟,且在此处一房屋的墙上看到了彩绘的《圣迹图》,于是我们在这里停车,步行沿着朱家庄外围的墙边走边观赏壁画。
左侧水塘以为是马踏湖
于此看到的第一幅壁画就是《孔子宰中都》,此图乃孔子坐在影壁前,正与几位弟子或者幕僚在交谈。孔子看上去一脸的严肃,像是在谈重要的问题。可惜这堵墙上凌乱地拉了一些电线,我在拍照时无法避开这些干扰物。
湖底已硬化
接下来又看到了孔子讲学图,后面还有钓鱼台的图像,旁边有文字介绍了该台的位置,据说此台是孔子在工作之暇钓鱼之处。
本村人的骄傲
一路前行,沿途所见的墙壁大多绘有壁画,走出一百余米后,看到路牌写着“崇圣古道”。我跟刘玉林感慨朱家庄人十分看重孔子曾在此任职的经历。果然前行不远,就看到一堵墙上画着大大的孔子像,旁边写明这里是“孔子初仕地”,另一边还写着“先师讲学处”。
剥落的影壁
边走边看,我注意到路边的路灯形象奇特,上端做成了广场灯的式样,但下方却有两个吊篮,不知此有何功用。在路边遇到一位摘棉花的老人,我向他请教吊篮的功能,老人摇摇头说不知道。我再问他本村还有哪些与孔子有关的遗迹,老人往前指了指,建议我到村内去看。
讲书堂
继续前行,看到一条入村的小路,其路牌为“讲书堂街”。此街边也是满墙壁画,同时路边还种着一些观赏树,树上结满了小红果,看上去像海棠,细端详又发现不是,不明白这是什么特殊的树种。
拾忆馆
在村中心位置看到了一块影壁上绘着孔子钓鱼台、讲书堂规划图,见此有些心凉,说明这些遗迹还没有恢复。果然前方有一个大土坑,想来这里会建设完成后灌满水,以便形成钓鱼台的样子。池上有一小桥,桥的左侧已经完成了池底硬化,我们决定先到这一带去探看。
欢快
前行不远,前方就有一仿古院落,院落前的影壁因为热胀冷缩的原因,有些砖脱落了。转入此院中,看到正房挂有“孔子讲书堂”的匾额。想来这应是刚恢复的圣泽书院。马兴才在《汶上孔庙及孔子宰中都建置遗址》一文中称:“圣泽书院原名讲书堂或讲堂,在县城西南二十五里马踏湖畔。乃孔子宰中都时,政暇与弟子及县民讲学传道之所(当时县城在今之县城西二十五里次邱乡——民国初年时犹名讲堂区或讲堂乡)。”
可见讲堂就是当年的圣泽书院,其处在马踏湖畔,如此说来,门前刚做完湖底硬化的那个池塘就是马踏湖。对于该书院当年的情形,马兴才在文中写道:“早期碑刻有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丙午(公元526年)、重修残碑一通。唐代有吴道子画宣圣兖公小像,东海徐浩篆额石刻一方及程浩撰文,颜真卿书《夫子庙堂记》碑一通。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南阳周师中作宰于邑,又加以修建,王尧年为之记。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东平教授马栎庵得地十二亩,为之扩修,藏书千余卷于其中。后邑人督水少监马之贞又倡建大成殿三楹及门庑庖池塑孔子及十哲神像。明嘉靖时县令吴瀛以堂临湖畔,渐次就湮,乃迁堂址于现城内西南隅太仆寺南。更名圣泽书院。而原址于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因外扩湖堤二千一百八十四丈,堂迹碑刻俱没于水中。”
向村中心走去
虽然这些遗迹不在了,但今日能够恢复此湖,还在湖边建起此讲堂,也体现出了该村的现任领导十分重视传统文化遗迹。也许是天冷的原因,我们来到此讲堂时,这里的每间房都锁着门。其中一间侧房名叫中都拾忆馆,这个名称起得很好,以此让今人知道:如今的这个小村庄在当年是何等之重要,本村人都要以此为傲,共同拾起当年辉煌的记忆。
朱子像
继续到村内去探看,在村中的一堵墙上看到了《朱氏思圣北迁图》,上面用一段文字介绍说按照《朱氏宗谱》所载,孔子宰中都一千八百年后,宋代大儒朱熹的苗裔从徽州婺源迁于中都,他们住在马踏湖一带,所居地起名朱家屯。“明永乐年间朱氏昌盛公率族迁至钓鱼台,更名朱家庄。”
由这段话让我了解到了该村村名的来由,同时也让我疑惑:刚才所看到的那个新挖的人工湖有可能不叫马踏湖,但马踏湖在哪里呢?我却不知向何人请教。然马兴才在其文中写道:“钓鱼台在今马踏湖畔,讲堂遗址之南。”
朱子后裔介绍
既然如此的话,那么墙上写明“此后朱氏一族居钓鱼台之侧”,就有了矛盾:他们从马踏湖搬到了钓鱼台,但马兴才又说钓鱼台就在马踏湖畔。我很想找人问一问,是不是当地还有另一个马踏湖,可惜未找到知情人。然此墙旁边还有一个大土坑,此坑的面积比讲书堂前面的那个还要大。如此说来,这个坑不是马踏湖就是钓鱼台前的那个湖。
也有可能这里是马踏湖
四配
其实不仅是朱子的后裔迁居到了此村,同样也有不少孔子的后裔住在这里。马兴才在其文中写道:“孔子后裔,迁汶上者居多,素称县内名门望族。据《阙里志》及《孔氏家谱》记载:明嘉靖年间,孔子六十三代嫡系有六支,其中二、五、六三支均迁居汶上。据传因六十四代衍圣公纳奸相严嵩孙女为元配夫人,该三支不同意而迁汶,其后,曲阜长支六十四世衍圣公孔尚贤二子早殇,无人继承,乃过嗣汶上二支六十五世孔衍植,承袭衍圣公爵位。故汶上之孔与曲阜之孔,同属嫡系正支。且迁居汶上之各支,每一代中分别享有世袭太常寺、五经博士、六品官者各一人(品级均高于县令)。历任县官,以师相称,格外尊敬,唯命是听。故汶上孔庙,屡经扩建增修,富丽堂皇,优于别县。”
孔子文化广场
大舞台
继续往前走,在村中看到一休闲广场,其侧旁的一块石头上刻着“孔子文化广场”字样。石头的旁边还安放着一些健身器材。器材的后方有墨笔所绘的壁画,其题图为“化行中都”,后面一段文字讲述的是孔子于此搞思想建设的内容,村内还有一些壁画分别介绍了孔门四配。
孔子像
笑眯眯
广场的另一侧有一尊孔子石雕像,雕像的基座上记载的内容依然是孔子在中都宰任上所作出的贡献,其中也提到了男女别涂。但是,在21世纪似乎再宣讲这样的观念,应做出合理的解释,否则容易引起女权主义者的强烈抗议。不过对女权的理解也在变化中,此前看到有些城市的地铁开出了女性专用车厢,据说这种做法很受女士欢迎。如果推而广知,实行孔子的观点,让男女分左右而行,是否也会受女士欢迎呢?看来同样一件事,做法相同,想法不相同就会产生另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