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的五脏六腑不可等同于西医解剖的脏...

中医理论的五脏六腑不可等同于西医解剖的脏器!
在临床上,寸、关、尺三个位置的脉象反应的是人体不同部位脏腑的情况。
这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体现。
《素问·脉要精微论》有:“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总体上是以寸脉对应上焦,关脉对应中焦,尺脉对应下焦。
这也是三关对应理论的基础,即所谓的全息对应。
三部脉对应关系表为我们展示了《黄帝内经》中三部脉左右手的脏腑对应关系。

现代解剖脏腑器官下图所示。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黄帝内经》中左关脉主脏腑中的肝胆,右关脉主脏腑中的脾胃。
但是在现代解剖学中,人体肝胆主要在右侧,而脾胃主要在左侧。
脉象三关对应基于全息对应学,那么实际上左关对应的应该是脾胃,右关对应的应该是肝胆才对。这就充分地说明了,中医理论的肝胆、脾胃等五脏六腑和现代解剖学中的心、肝、脾、肺、肾等是不同的概念。
现代脏腑解剖图我们现在有的人习惯用西医理论去套用中医。比如,临床上看到解剖学中肝的疾病,就去对应中医五脏六腑中的肝脏,以此指导临床治疗,这显然是错误的。
中医所说的五脏六腑是一整套中医理论模型,这模型中又嵌入了五行生克和气化的理论。这个模型中的脏腑和现代解剖中的脏腑不是同一回事。在脏腑辨证起源的汉代,根本没有人体解剖学。在后面的发展之中,人们对人体解剖的认识不断增加但是又模糊不清。这样,始于《黄帝内经》的原汁原味的中医脏腑辨证理论模型,逐渐加入解剖上的内容,基于气化理论的中医脏腑辨证体系就渐渐和不成熟的解剖学相杂合在一起。再加上其中夹杂各个时期不同医家流派的各种理论、各种概念,脏腑辨证体系就显得杂乱,理论上仿佛无论如何都能自圆其说,但又经不起严密的 推敲。

横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