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治膈食方及胃气不降治法学习
治膈食方
参赭培气汤
潞党参六钱 天门冬四钱 生赭石八钱 清半夏三钱
淡苁蓉四钱 知母五钱 当归身三钱 柿霜饼五钱,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
人之一身,自飞门(口)至魄门,一气主之,亦一气悬之。中气充盛,则贲门宽展,自能容受水谷,下通幽门及小肠、大肠,出为大便。若中气衰惫,则贲门缩小,以及幽门,小肠亦为之缩小。膈证之病剧者,大便如羊屎,固因液短,亦因肠细。
中气不旺,则胃气不降,而冲气上逆,致痰涎(呕吐物多有痰涎可证)亦随逆气上并,以壅塞贲门。故饮食不下。
治疗此证,大补中气为主,方中之人参是也。
降逆安冲为佐,清理痰气为使,赭石,柿霜,半夏是也。
人参性热,半夏性燥。故佐以知母,天冬,当归,柿霜以滋阴润燥、生津止血。
肉苁蓉,能补肾,又能敛冲,冲气不上逆,则胃气易下降。
患此证者,多便难,与当归、赭石同用又通便。
(脉,关前滑实,关后虚弱,知其上焦痰涎壅滞)
仲景之旋覆代赭汤亦可治膈证,然旋覆花应味咸者佳。市面所产苦而不咸者多,故不用,可重用赭石代之。
肉苁蓉:性味:甘酸咸,温。归经入肾、大肠经。功能主治补肾,益精,润燥,滑肠。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
反胃:胃纳而复出。
噎:纳谷而喉中梗塞。
膈:全不纳谷。
噎膈之证,还有因瘀血者。
先服两三剂,必然能进食。若以后愈服愈见效,七八剂后加桃仁红花数钱,以服至痊愈为度。若初服见效,以后递减,则贲门有瘀血,加三棱、桃仁各二钱,蛰虫钱半。
又此证之脉见滑象者,五六付后,加三七细末一钱送服,二煎亦如此,则不会再发。
黄酒煮全蜈蚣三条,治疗贲门瘀血成疮致噎。
破瘀血之药,水蛭为最,但是要生用。如以上用法无效,生水蛭研细末五分,水送服,日两次。
论胃气不降治法
胃气以降为顺,传化食物。
胃气上逆之因:
1.性急多怒,肝胆气逆上干。
2.肾虚不摄,冲中气逆上冲,而胃受肝胆之气排挤,下行不能,转而上逆。
3.上逆为常,因恒因蓄极而上逆。
表现为:在上则胀满,在下在便秘。
不能单纯投以消账通便之药,药停则复发。恒生呕哕,吐衄,胸膈满闷,头目眩晕等。半夏、苏子、娄仁、竹茹、厚朴、枳实等,用之无效。
恒重用生赭石凑效。其因有六:
1.其重坠之力引胃气下行。
2.引胃气直达肠中而通便。
3.安冲气不上冲。
4.含有金气制肝木之横恣,使其气不上干。
5.引浮越之相火下行,而胸膈烦热、头目眩晕自除。
6.其能降胃通便,引火下行,而性非寒凉开破,分毫不伤气分。
医案:有郭××者,年近三旬,自言心中常常满闷,饮食停滞胃中不下,间有呕吐之时,大便非服通利之品不行,如此者年余,屡次服药无效,至今病未增剧,因饮食减少则身体较前羸弱矣。诊其脉,至数如常,而六部皆有郁象。因晓之曰∶“此胃气不降之证也,易治耳。但重用赭石数剂即可见效也。”为疏方,用生赭石细末一两,生怀山药、炒怀山药各七钱,全当归三钱,生鸡内金二钱,厚朴、柴胡各一钱。嘱之曰∶“此药煎汤日服一剂,服至大便日行一次再来换方。”时有同县医友李××在座,亦为诊其脉,疑而问曰∶“凡胃气不降之病,其脉之现象恒弦长有力。
今此证既系胃气不降,何其六脉皆有郁象,而重按转若无力乎?”答曰∶“善哉问也,此中颇有可研究之价值。盖凡胃气不降之脉,其初得之时,大抵皆弦长有力,以其病因多系冲气上冲,或更兼肝气上干。冲气上冲,脉则长而有力;肝气上干,脉则弦而有力;肝冲并见,脉则弦长有力也。然其初为肝气冲气之所迫,其胃府之气不得不变其下行之常而上逆,迨其上逆既久,因习惯而成自然,即无他气冲之干之,亦恒上逆而不能下行。夫胃居中焦,实为后天气化之中枢。故胃久失其职,则人身之气化必郁,亦为胃久失其职,则人身之气化又必虚,是以其脉之现象亦郁而且虚也。
为其郁也,是以重用赭石以引胃气下行,
而佐以厚朴以通阳(叶天士谓厚朴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
鸡内金以化积,则郁者可开矣。
为其虚也,是以重用山药生、熟各半,取其能健脾兼能滋胃(脾湿胜不能健运,宜用炒山药以健之,胃液少不能化食,宜用生山药以滋之),然后能受开郁之药,而无所伤损。
用当归者,取其能生血兼能润便补虚,即以开郁也。
用柴胡者,因人身之气化左宜升、右宜降,但重用镇降之药,恐有妨于气化之自然,故少加柴胡以宣通之,所以还其气化之常也。”
后其人连服此药八剂,大便日行一次,满闷大减,饮食加多。遂将赭石改用六钱,柴胡改用五分,又加白术钱半。连服十剂全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