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不是加法,谈谈标榜的杂交和育种
菇农里面很多人都喜欢好高骛远,虽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常常不自量力,以至于弄出奇葩行为,普及一点基础,应该不算坏事。 关于引力波,最近新出来的文章,并没有多少人真的认同电视节目里那位“引力哥”,这并不是说大家都在打压他,实际上他根本没有达到需要打压的层面,而实质上否认的理由是两个,一个是让他大谈引力波,时间不够,又没有娱乐性,这是节目所不能容忍的,另一个则牵涉到科学素养问题,这是我们今天的话题核心!
菌业方面毫无二致的有许多缺乏科学素养的事情在重复发生,《百变杏鲍菇》发出后,梁枝荣老师就批评我有点小题大做,担心给几位被点名的人带来不良影响,梁老师是好心,但也是过虑,这些人应该不是因为知识的原因这样做,而是基于利益的原因作出的选择,所以我想他们是人莫予毒的。
不过关于杂交,我就顺便做一下简单的科普。
杂交即包括生物种内的不同个体之间的杂交,也包括不同生物种类的个体之间的杂交。
理论上说,没有两个基因完全一致的细胞,更不要说生物个体,但人们还是把整体表现比较一致(记住是相对一致,而不是完全相同)的生物个体划分为同一个品种,这个“品种”往往既有优势面,也有劣势面,但生物的培养的人为目的,就是要增加优势,减少劣势。让不同品种之间发生有性繁殖,试图集中优势,就是杂交!引申宽一点,只要是引入外部基因的技术,都算杂交。
所以,在同一个生物种类内部的杂交,目标是集中某些优势性状的基因,但在传统育种技术的过程里,有性繁殖的基因搭配是随机的,应该说在极其大量的搭配中,一定有可能存在这种集中的可能性,难题是怎样把它找出来。这是育种工作里面,工作量最大的一个问题,最后能否得到好结果,运气多于技术。所以现代技术直接先弄清基因的作用,然后把需要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里面去,这个就是转基因。现在反对转基因的人,绝大多数是不具备科学素养的人云亦云,这种提出充分反对意见的人少乎其少。那些如崔永元之类的跨行远征,说是耍流氓过分了,但仅仅说是缺乏自然科学知识则太轻了,典型的科学素养缺乏,名人也不例外。
用这个原理概念看杂交,并非简单加法,而更像比赛组队,能够把各个优势纠合到一起,才有胜利的基础,而光是纠合优势,大家互不配合,则仍旧是一场空。
即使是同一个物种,也有基因拮抗,搭配是不能理想化的。而不同物种之间,这种拮抗就更加严重。所以,谈到种间杂交,其难度就不光是找到优势,而且包括把优势的配合做好。
物种划分的标准,叫做种间隔离,或者说生殖隔离,即把不能正常通过有性繁殖方式产生后代的生物类型分支做划分物种的依据。但这一点不适合单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生物,对于单细胞和无细胞生物来说,这个区别是通过拮抗来体现的,即相互间没有拮抗的是同种生物。
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就清楚种间杂交为什么特别难,连同一个物种之间都无法保证基因配合能够协调,何况异种?
这种从基本原理衍生的对于科学论述的判断力,就叫科学素养。所以菌业里面许多荒唐的朋友,动不动拿杂交说事,把杂交育种当加法,如不加以说明,恐怕就要流行成病了。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不一样,社会问题只要有多少人认可,错的就变成对的,但科学不能,科学只是有前提的正确,没有前提便是空话,所以相对论也不会否定牛顿力学定理。
未来种间杂交能否完成,那是未来的事情,当前最前沿的技术不过是引入外来基因,即植入非亲本物种天然具有的基因,细胞融合以及转基因都只做到这一点,而且手段复杂,条件苛刻,根本不是普通农民可以做到的!人可以自学成才,但不能做无米之炊。
当然在看完周金山的故事后,也不必笑话他,90年代时,《农民日报》曾经报道过福建农民把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进行杂交获得优良品种的更高级别的笑料,虽然那不过是因为刚好在栽培的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交界的地方自然发生的棘托竹荪。
棘托竹荪生长快,抗性好,产量高,现在成为主流栽培种了。所以,科学上的错误和正确,不能用实用价值去衡量,周金山们即使赚的盆满钵满,也还是错了,这个不是求全责备,而是强调科学素养的重要,避免谬种流传的误导。
关于美人鱼的电影、故事都不错,但那不是真的!